周壽鴻
“季秋之月,鞠(菊)有黃華”,陽歷的10月是農歷的九月,被稱為“菊月”。菊花的風雅,穿透三千多年的時光,一直搖曳到今天。
古人于菊,始終懷有一份獨特的感情。菊花被譽為“花中君子”,寥廓清秋,菊花爭艷,清香溢遠,芳姿高潔。重陽之際,人們登高賞菊,吃菊花糕、飲菊花酒,沿襲千年,成為民俗內容之一。
其實,菊花最早的栽培目的,并不在其美,而是可以食用和藥用。最早關于食菊的記載,是公元前4世紀,屈原《離騷》中的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之后,魏人鐘會稱贊“菊英乃神仙之食”。晉人傅玄作《菊賦》,云菊“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碧迫嗽Y的《菊譜記》也說菊花“在藥品是良藥,在蔬菜是佳蔬”。古醫(yī)書《神農本草經(jīng)》記載,“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p>
可見,秋日食菊,并不僅僅是文人雅致,還有“醫(yī)食同源”的道理。
早前讀《離騷》,每次讀到“夕餐秋菊之落英”,我的心里總會冒出一個問題:屈原吃的是哪一種菊花,他是把菊花煮著吃、炒著吃、燒湯吃,還是直接生吃?
后來我查閱資料知道,先秦時的人食菊,還真是以生嚼為主,所謂“無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明人謝肇浙在《五雜俎》中說:“古今餐菊者多生咀之……未聞有為羹者。”有時候,菊花也與米粉或麥粉混合而成干糧,屈原《九章》中,亦有“播江離與滋菊兮,愿春日以為糗勞”之句。
三國時期,曹丕酷愛食菊養(yǎng)生,還經(jīng)常以菊花賞賜近臣。他在《與鐘繇九日送菊書》中說:“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請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彼M婔硪蚕袂菢硬途找苑览?。
唐代詩人陸龜蒙也很喜歡餐菊,有賦云:“春苗恣肥,得以采擷供左右杯案。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尤食不已?!辈贿^,他吃的主要是苗葉。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更不遑相讓。他宣稱:“吾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彼沁B菊根都舍不得浪費了。
菊花品種很多,他們吃的是哪一個品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菊類自有甘苦二種,食品須用甘菊?!币话愕挠^賞菊花略帶澀苦,食用鮮菊花則是無苦無澀、甘甜芳香的品種,別名食菊、甘菊,其中以杭白菊、早白和大白(即蟹爪菊)最為有名。有人研究后認為,今之“菊花腦”,有可能就是當年的甘菊。
記得我童年時,村頭路邊長滿了野菊花苗,又稱“菊花腦”。夏秋之際,母親有時采摘嫩葉燒湯,“菊花腦”的微澀和清香,至今猶記。秋天,野菊花遍地金黃,村里的老中醫(yī),常常在門口晾曬黃花,以作為藥材。村里不少人家,也會采摘一些菊花瓣,煎汁濾干后拌到糯米飯里,加上酒曲,裝壇密閉發(fā)酵。過了十來天,菊花酒釀(醪糟)就做成了。打開壇口,濃香散溢,清甜可口的菊花酒釀,大人小孩都愛吃。
小學校的王校長,是村里最有名的文化人。每年秋天,他都把菊花采下曬干,然后貯存好。我們經(jīng)常看到他捧著一只茶杯,杯子里漂浮著一片片菊花。有好奇的村民問他:“王校長,菊花泡茶好喝嗎?”他呵呵笑道:“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菊花是個好東西呀!”后來,他用毛筆寫了鄭板橋的一首詩,張貼到學校大門邊的院墻上:“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鬢變成鴉?!痹谕跣iL的影響下,村里人家紛紛在庭院里栽種菊花,用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多少年過去了,每次回到老家,我就想起菊花茶悠悠的清香。
菊花入饌,當從菊花酒始。在漢代就有記載,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將菊花與稻米拌和在一起釀酒。到了唐朝,菊花酒已是重陽節(jié)的必備佳飲,喝頭年釀制的菊花酒,漸漸成為一種民俗文化。
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自古就有“花饌”一脈,隨著時代發(fā)展,烹飪方法越來越豐富。
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三種食菊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一名“紫英菊”:“春采苗葉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鹽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钡诙N是“金飯”:“紫莖黃色菊英,以甘草湯和少許焯過,候粟飯稍熟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齡?!边€有一種叫“菊苗煎”:“采苗湯瀹,用甘草水調山藥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畹之風?!?/p>
到了明代,在高濂的《遵生八箋》中,還記載了涼拌法:“凡苗采來洗凈,滾湯焯起,速入水漂一時,然后取起榨干,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變如生,且又脆嫩不爛,更多風味?!绷硗猓敃r還有人將甘菊新長嫩頭叢生葉,摘來洗凈細切,入鹽,同米煮粥,謂之“菊苗粥”。
清代,朱彝尊又記載了菊花餅的做法:“黃甘菊去蒂,搗去汁,白糖和勻,印餅。加梅鹵成膏,不枯,可久?!?/p>
菊饌之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起源于清代的菊花火鍋,據(jù)說這是慈禧太后最喜歡的一道菜。這道菜至今仍然流行于江漸一帶。先將鮮菊花揀凈,浸泡后漂洗瀝干,火鍋里盛著原汁雞湯或肉湯。然后將生魚片雞肉片投入鍋中,煮5至6分鐘后,抓一些菊花瓣投入湯中。魚片、雞湯加上菊花,別具清香和鮮美。
提到菊花火鍋,我的舌蕾不由泛津,于是坐不住了。我起身下樓,到小區(qū)的花園里,采擷了幾朵蟹爪菊花,回家洗凈濾干。中午,將花瓣放進煮魚的湯鍋里。過不多久,魚鮮與菊香溢出湯鍋,絲絲裊裊,繞梁不絕。一口湯下肚,真的喝出了秋韻和詩意呢。
秋深了,故鄉(xiāng)的坡地上、小路旁、樹林里、池塘邊,又長滿野菊花了吧?在日漸消瘦的北風里,滿目燦爛的金黃,它們自在生長,洋溢著生命的喜悅。此時,我身在異鄉(xiāng)的城市,想起了遠方的家鄉(xiāng),也想起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雖然沒有在東籬下采菊,心中仍有一股清爽之氣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