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玉 丁文星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永煤公司城郊煤礦)
由于班組基礎管理不規(guī)范、核算人員業(yè)務素質不高、缺乏成熟的可借鑒模型、信息化實施難度大等因素,城郊煤礦在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成效不顯著。本研究通過進行規(guī)范化班組管理后,對班組成本核算系統進行信息化改造,將該礦區(qū)隊的成本智能化核算進一步延伸到區(qū)隊班組,構建多樣性的班組成本標準模型,實現班組成本智能化核算,以大幅度提升該礦班組的成本核算水平及效率。
(1)規(guī)范基礎核算資料。以“精簡、實用、高效”為出發(fā)點,對班組成本核算的相關基礎資料進行統一規(guī)范,一切從生產實際以及核算考核實用性出發(fā),將班組各類現場記錄統一規(guī)范為1本標準工作量臺賬,將班組各類罰款等統一規(guī)范為1張獎罰表,對班組管理意義不大的資料全部進行刪減,形成了“1本基礎臺賬+1張獎罰表+信息化核算”的標準化基礎資料體系[1-2]。
(2)規(guī)范成本核算規(guī)則。針對原有班組成本核算大而全導致部分核算內容形式大于實際的情況,在班組成本核算中進行重點梳理,將隊控材料進行分類剔除,確保班組成本可考核項目有效可控,不再片面追求核算內容的全覆蓋,將基層班組有限的精力放在能夠切實通過強化管理降低消耗的項目上,使班組成本管控做到有的放矢。明確了成本核算項目后,需要進一步對核算過程進行規(guī)范統一,對班組成本核算的支出調用、收入計算準則、定額涵蓋范圍、單項工程管理、特殊因素等在核算過程中的不同處理方式進行統一明確,確?;鶎影嘟M核算在數據處理上均按照統一規(guī)則進行調整,從而形成規(guī)范的成本核算全流程[3-4]。
(3)規(guī)范兌現標準。由于班組成本核算兌現屬于區(qū)隊內部管理范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層區(qū)隊在班組考核兌現時,往往會出現獎罰不對等、責任人落實不規(guī)范、無法體現多勞多得等現象,造成班組成本核算失去本來應有的激勵和監(jiān)督作用。為了從源頭上規(guī)范班組成本考核兌現工作,通過考核手段真正起到獎優(yōu)罰劣的作用。該礦對基層區(qū)隊班組成本考核兌現標準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區(qū)隊按照總體規(guī)定制訂本隊考核兌現標準,對具體責任人、考核結果掛鉤比例、責任貢獻差異等都進行了規(guī)范,并報送礦山內部市場化辦公室備案,市場化辦公室每月抽查基層區(qū)隊的兌現獎罰情況,對考核兌現不規(guī)范的區(qū)隊進行相應懲處,形成公平、公正的班組成本考核及兌現體系,為班組成本核算掃清障礙[5-6]。
考慮到班組成本考核具有核算數據零散、考核方式多樣、工作量變動頻繁等不規(guī)范性特點,本研究對全礦145個基層班組的成本核算情況進行系統調研梳理,打破區(qū)隊之間的界限,按照工作性質、工程量類型、計量方式等進行重新歸類,同質化的進行合并建模,最終歸納出了12個班組成本核算的標準化模型,能夠滿足所有區(qū)隊的班組成本核算需求。對于采煤系統班組核算模型,可依據采煤系統班組成本管控性質,結合井下現場班組管理材料難度,逐項梳理班組可控成本項目,按照采煤區(qū)隊具體工作性質劃分為常規(guī)回采區(qū)隊班組與輔助采煤區(qū)隊班組,分別進行考核,結合班組施工工程以及回采長度、回采煤量、單體柱數量等工程參數,采取了定額、限額、使用周期、包干以及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管控方式。礦山其余專業(yè)領域依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工程量類型、計量方式等進行重新歸類并建模。
對班組基礎管理進行規(guī)范及構建標準化班組核算模型后,礦方對班組成本核算全流程進行了系統梳理、規(guī)范,并對區(qū)隊班組核算的時間節(jié)點、流轉方式、考核定額變更、兌現形式等進行了明確界定,所有涉及班組成本核算的相關人員、基礎資料、數據均按照統一口徑、統一模式進行運作,從而形成了1套包含“填標準臺賬、建標準模型、依標準結算、按標準兌現”的標準化班組成本核算體系。
1.4.1 標準信息核算模型構建
依據上述構建的標準化核算模型,城郊煤礦按照班組成本核算模型構建了信息化標準模型,形成了12個標準化的智能信息核算模型,其中,綜采一隊生產班組成本核算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綜采一隊生產班組成本核算模型
1.4.2 設置基礎定額表
依據班組成本核算方式,城郊煤礦探索出了一條采用“結算模型+基礎定額”的嵌套式結算處理方式,即按照基層班組成本核算方式構建標準結算模型框架,結算數據套用基礎定額表進行核算。
1.4.3 系統開放式延伸
推行班組智能成本核算系統,能夠高效處理班組成本核算中繁瑣的考核模式及運算過程,為基層區(qū)隊提供一種高效、可靠的成本管控手段,但程序化的標準核算信息系統的構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三級核算向縱深開展,易導致核算模式固化,缺乏活力。因此,城郊煤礦班組智能成本核算系統后期著重解決的一個難題是系統的開放式延伸,所有的標準模型嵌套基礎定額表均預留了一定數量的字段,可供后期進行考核模式完善、定額新增等拓展。特別是基層班組在不變更結算模型的前提下,基層區(qū)隊在一定周期內重新測定班組考核定額時,可以通過系統自行修訂基礎定額表即可完成,如涉及到修改結算模型,經專業(yè)系統討論后由礦市場化系統管理員直接修改模型即可,模型開放程度相對較高。
1.4.4 “PC+智能手機客戶端”交互
為解決基層計算機配備數量少、核算結果公示不便、基層工人了解核算系統不足的實際問題,城郊煤礦班組智能成本核算系統采用了“PC+智能手機客戶端”的復合模式,PC端與智能手機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并且智能手機客戶端實現了外網即時通訊,能夠方便基層職工通過客戶端登錄查看核算結果及獎罰分配,實現了信息的高度融合。由于成本核算及獎罰結果均在信息化系統上進行操作、查閱,基層區(qū)隊的核算全過程均可通過系統進行全景呈現,每一條數據均可實現追溯,有效確保了核算工作公平、公開、公正。
1.4.5 持續(xù)深化成本核算工作
為保障班組成本核算不斷向縱深推進,城郊煤礦通過強化內部市場化考核手段,重點對各基層班組后續(xù)考核方式、定額等完善情況進行考核,要求各區(qū)隊不斷完善班組成本考核工作的覆蓋范圍,在現有考核模式的基礎上,每季度至少完善1項新考核定額,并將相關測算依據及測定定額于每季度最后1個月25日前報送至礦山企管科,并將完善考核結果與基層區(qū)隊、成本管理責任人、內部市場結算人員的市場績效進行掛鉤,促進班組成本核算工作持續(xù)有效推進。
通過構建班組智能成本核算模型,城郊煤礦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立體化成本核算管控體系全覆蓋,通過對基層班組進行成本精細化核算后,區(qū)隊井下材料現場管理平均罰款水平呈下降趨勢(圖2),礦井全口徑材料費也呈下降趨勢(圖3),經濟效益顯著。
圖2 城郊煤礦2016年各月平均材料現場罰款變化趨勢
圖3 城郊煤礦近年來全口徑材料費變化趨勢
以城郊煤礦為例,通過實施班組智能成本核算,對所有基礎管理模式、資料進行了全方位梳理和規(guī)范,將區(qū)隊信息化核算工作進一步延伸到區(qū)隊班組,通過對現有區(qū)隊班組成本考核方式進行梳理、歸納,構建了多樣性的標準模型并實施了信息化改造,實現了由傳統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過度。將電腦客戶端與智能手機客戶端相結合,實現了由物資消耗系統到區(qū)隊班組成本核算的信息關聯和共享,能夠大幅度提升區(qū)隊的成本核算水平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