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東葵,陳兆亞,馬冬梅,徐 林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北京 100029)
惡性腹水是惡性腫瘤進展至晚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患者生存質(zhì)量下降,生存時間縮短[1]。流行病學報道顯示,胃腸道和卵巢惡性腫瘤是導致惡性腹水發(fā)生的主要誘因,占60%~70%[2]。目前西醫(yī)治療惡性腹水手段有限,多采用化療藥物以緩解相關(guān)癥狀,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腹水量,但在生活質(zhì)量改善方面效果欠佳,存在較為明顯的毒副作用,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3]。中醫(yī)藥近年來開始被用于惡性腹水臨床輔助治療,并在化療增效減毒,改善機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及控制病情進展方面展現(xiàn)出令人滿意的效果[4]。2015年5月—2017年5月,筆者觀察了復方苦參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惡性腹水的臨床療效及對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上述時期收治的惡性腹水患者100例,均符合《現(xiàn)代腫瘤學》[5]西醫(yī)和《中醫(yī)內(nèi)科學》[6]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18~75歲,KPS評分≥60分,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有腹腔化療禁忌證者,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研究藥物過敏者,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5~75(54.23±6.80)歲;病程7~84(23.61±5.15)d;腫瘤類型:卵巢癌 10例,胃癌20例,結(jié)直腸癌20例。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37~74(54.10±6.77)歲;病程7~82(23.49±5.11)d;腫瘤類型:卵巢癌9例,胃癌21例,結(jié)直腸癌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在超聲定位下放置腹腔引流管,間隔引流腹水,首次釋放量應<1L,盡可能排凈;對照組給予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73653,規(guī)格50 mg)100 mg加入生理鹽水500 mL中進行腹腔灌注,停留2 h,間隔30 min改變1次體位,1次/周;觀察組則給予順鉑100 mg+苦參注射液(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14021231,規(guī)格5 mL)30 mL加入生理鹽水500 mL中進行腹腔灌注,其他操作同對照組,1次/周。2組治療時間均為4周。
1.3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根據(jù)《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7]對乏力、納差、腹脹、下肢水腫及面色白情況進行評分,分值越低提示癥狀越輕微。②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量和腹圍。③治療前后采用流式細胞學法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CEA、CA125及AFP水平。④治療4周后評估臨床療效。顯效:腹水量減少至基線水平25%以下,主要證候評分減分率>75%;有效:腹水量減少至基線水平50%以下,主要證候評分減分率為51%~75%;無效:未達上述標準[8]。⑤治療過程中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抗癌藥毒性標準[9]進行不良反應評價,包括乏力、發(fā)熱、惡心嘔吐及骨髓抑制。
2.12組治療前后主要證候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乏力、納差、腹脹、下肢水腫及面色白評分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尿量和腹圍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尿量均顯著增加(P均<0.05),腹圍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主要證候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尿量和腹圍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CD8+水平均顯著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2組治療前后CEA、CA125及AFP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CEA、CA125及AFP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3 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2.6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乏力、發(fā)熱、惡心嘔吐及骨髓抑制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6。
表4 2組治療前后CEA、CA125及AFP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5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6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惡性腹水發(fā)生與腫瘤細胞腹膜侵犯及種植關(guān)系密切,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腹脹、腹痛、厭食、惡心嘔吐及呼吸困難等,具有病情進展迅速,癥狀體征嚴重及遠期預后差等特點,嚴重影響生存質(zhì)量。流行病學報道顯示,惡性腹水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僅為5.2個月,隨訪1年生存率不足15%[9]。目前醫(yī)學界對于惡性腹水病情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尚未徹底闡明,其中CEA、CA125及AFP是惡性腹水患者較為常見的腫瘤標志物指標[10]。CEA和AFP廣泛表達在胃腸道、胰腺及肝臟腫瘤中,其水平隨腹水量增加而顯著提高[11];而CA125則是卵巢癌相關(guān)腫瘤抗原之一,其血清表達情況與患者生存時間和生存質(zhì)量呈明顯正相關(guān)[12]。
腹腔灌注化療是西醫(yī)治療惡性腹水患者臨床首選方案,通過增加腹腔內(nèi)化療藥物濃度,增加其與腫瘤細胞作用時間,同時還可降低化療藥物相關(guān)毒副作用。其中順鉑具有抗癌活性強、抑殺譜廣及腹腔不良刺激小等優(yōu)勢,但單純腹腔灌注腹水量控制效果不佳,具有無法有效延長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等問題[13]。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惡性腹水屬“鼓脹”范疇,認為其發(fā)生與肝、脾及腎諸臟腑功能紊亂密切相關(guān)[14];其基本病機為機體虧虛,病者氣血陰陽虛損日久,而水氣裹結(jié)、血瘀癌毒則為標實所在;故中醫(yī)治療惡性腹水當扶正利水、活血解毒[15]。本研究所用復方苦參注射液為中成藥針劑,主要由苦參和白土苓提取獲得,而藥物活性成分則包括苦參堿、脫氧苦參堿、氧化槐果堿及皂苷等,可奏利濕涼血、解毒散結(jié)、瀉熱止痛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苦參堿可有效調(diào)節(jié)腫瘤細胞復制增殖周期,拮抗腫瘤細胞增殖[16];脫氧苦參堿具有抑制內(nèi)皮細胞通透性,保護內(nèi)皮細胞完整性,干擾腫瘤細胞對基質(zhì)黏附及阻止腫瘤復發(fā)轉(zhuǎn)移等作用[17]。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組治療后乏力、納差、腹脹、下肢水腫及面色白評分,腹圍、CD3+、CD4+、CD4+/CD8+、CEA、CA125及AFP水平均顯著降低,尿量和CD8+水平均顯著提高,且觀察組以上指標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乏力、發(fā)熱、惡心嘔吐及骨髓抑制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復方苦參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惡性腹水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體征,促進腹水消退,改善細胞免疫功能,下調(diào)CEA、CA125及AFP水平,并減少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