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

        2018-11-20 06:01:28歐陽友權
        文藝論壇 2018年1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

        ◎ 歐陽友權

        相對于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發(fā)展不過20年的中國網絡文學煞是短暫,但即便如此,它仍構成一個重要的文學歷史節(jié)點,其原因不止于一個“新”字,更在于其體量、規(guī)模和影響力。面對網絡文學超乎想象的快速發(fā)展,有人稱它是“草根崛起”;有人稱它為“野蠻生長”;有人說它是“撬動文學的杠桿”,給疲憊的中國文壇帶來了活力;也有人稱它為“潘多拉的盒子”,釋放出的文學“魔鬼”攪得文學圈不得安寧。是的,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種文學會像今天的網絡文學這樣引起那么多的人關注,又產生如此大的爭議。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檢視一下它的發(fā)展歷程,反思它的長短得失,無論是對網絡文學本身還是對中國文學的繁榮發(fā)展,都是有意義的。

        一、網絡文學正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文學時代”

        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文學傳統(tǒng)的民族,在互聯(lián)網和網絡文學誕生之前,中國文學一直都是傳統(tǒng)的紙介文學獨步天下,但是自上個世紀90 年代文學與互聯(lián)網“聯(lián)姻”后,這個文學的大格局開始被打破。網絡文學,這個源于技術叢林和山野草根的“勞什子”,如網絡作家痞子蔡所形容的像個“赤腳奔跑的孩子”,不經意間即“沖”到了社會文化舞臺的中央,讓人們對它刮目相看。

        1.“馬鞍形”上揚態(tài)勢

        最新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7 年6 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51 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54.3%,網絡文學用戶規(guī)模達3.53%億,占網民總數(shù)的46.9%,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為3.27 億,占手機網民的45.1%。①我注意到,1997 年10 月發(fā)布第一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時,我國上網計算機數(shù)只有29 萬臺,其中有25 萬臺是撥號上網的,只有4.9 萬臺直接上網,上網用戶數(shù)僅29 萬人。②從統(tǒng)計數(shù)據看,我國的互聯(lián)網發(fā)展呈直線飆升的態(tài)勢,網絡文學正是伴隨網絡媒體的快速普及而成長起來的。不過,仔細審視網絡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卻并不是隨著網絡普及的速率而直線增長,而是以“馬鞍形”曲線發(fā)展之后才呈現(xiàn)上揚態(tài)勢的。

        我們知道,漢語網絡文學1991 誕生于北美華人留學生之手,最早的園地是1991 年4 月5 日在美國誕生的全球第一家中文電子周刊《華夏文摘》。1994 年出現(xiàn)的“新語絲”、1995 年創(chuàng)辦的“橄欖樹” (詩歌網站)、1996 年第一份漢語女性網站“花招”等,是當時留美學生思國懷鄉(xiāng)的精神家園。1994 年4 月20 日中國正式加入國際互聯(lián)網公約后,網絡文學迅速挺進中國本土,“清韻書院”“書路”“詩星座”“黃金書屋”“中網”“博庫”“文學城”“莽昆侖”“文俠樓”“原創(chuàng)廣場”“麥田守望者”“左邊衛(wèi)”等一大批文學網站涌現(xiàn)出來,讓許多喜愛文學的年輕人眼界大開。1997 年底,我國最大的中文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榕樹下”在上海成立,標志著網絡文學進入第一個高峰期。早期的網絡寫手如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邢育森、寧財神、黑可可、王貓貓、朱海軍等,都是在那幾年間浮出網絡文壇的弄潮兒?!吨鞘|方朔》《告別薇安》《我的愛慢慢飄過你的網》《性感時代的小飯館》《蚊子的遺書》《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等是那時倍受追捧的網文。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缺少運營管理經驗,網站未能找到自己的盈利方式,導致許多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難以為繼。大約在2002 年前后,網絡文學開始步入低谷期,其標志性的事件是2002 年,榕樹下創(chuàng)始人朱威廉不得不把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這一大型文學網站低價賣給全球傳媒巨頭貝塔斯曼,此后又被折價賣給歡樂傳媒。一些名噪一時的網絡寫手如安妮寶貝、李尋歡、云中君等,或棄筆改行,或轉入傳統(tǒng)創(chuàng)作,高峰期充滿自由感的“三無”創(chuàng)作——無身份、無性別、無年齡,變成了新的“三無”文學——無大牌寫手、無標志性網站、無網紅作品。

        網絡文學走出“馬鞍形”觸底反彈大約在2003 年,其標志是起點中文網從2003 年嘗試實施的付費閱讀取得規(guī)模效益,“VIP 制度”在業(yè)界推廣,網絡文學的商業(yè)模式得以初步建立,并在該年度出現(xiàn)當月簽約作品稿酬發(fā)放突破100 萬的作者,從此使電子出版業(yè)務步入高速發(fā)展期。2008 年7 月成立的盛大文學,大手筆整合了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網、小說閱讀網、榕樹下、言情小說吧、瀟湘書院六大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以及天方聽書網、悅讀網、晉江文學城(50%股權),同時還擁有“華文天下”“中智博文”和“聚石文華”三家圖書策劃出版公司,占據了當時整個原創(chuàng)文學70%以上的市場份額,把網絡文學推向高位,出現(xiàn)欣欣向榮的新局面。2013 年隨著騰訊旗下“創(chuàng)世中文網”的出現(xiàn),盛大文學“城頭變換大王旗”,其“寡頭”壟斷開始解體。2015 年1月,盛大文學與騰訊文學合并組建為“閱文集團”,由原盛大文學的吳文輝牽頭統(tǒng)一管理和運營原有文學網站子品牌,網絡文學再一次大旗高揚,一路上行,直奔“高原”,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shù)據,截至2016 年12月底,國內40 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提供的作品數(shù)量已高達1400 余萬種,并有日均超過1.5 億文字量的更新。支撐上述天文數(shù)字的各層次寫作者超過1300 萬,其中相對穩(wěn)定的簽約作者已接近60萬人③。如此井噴式的“繁榮”景象,在中國史無前例,全世界也絕無僅有,形成了今日“時代現(xiàn)象級”的網絡文學熱,有人甚至把中國網絡文學與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劇并稱為當今世界的“四大文化奇觀”。

        2.“一超多強”的發(fā)展格局

        網絡文學商業(yè)化運營成功,產業(yè)資本的加速整合,逐漸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格局——閱文集團依托騰訊門戶的影響力和雄厚實力,成為網絡文學市場當之無愧的王者。閱文旗下掌控有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世中文網、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云起書院、榕樹下、QQ 閱讀、中智博文、華文天下等網文品牌,占據了網絡文學內容、渠道和運營資源的優(yōu)勢,其覆蓋人數(shù)、作品儲備、原創(chuàng)作者數(shù)量均遠遠領先于其他網絡文學運營商,占據市場當今網絡文學80%以上的市場份額。除閱文外,也有“多強”網站與之分割網絡文學市場,如中文在線17K、掌閱文學、百度文學、阿里文學、豆瓣閱讀、網易云閱讀、縱橫中文網、晉江文學城、幻劍書盟、龍的天空、天涯讀書、鳳凰讀書、騰訊讀書、搜狐讀書、豆瓣讀書、半壁江中文網、長江中文網、旗峰天下、塔讀文學、3G 書城、看書網、薔薇書院、鐵磨中文、旗峰天下、云閱文學等也不甘示弱,它們組成的“集團軍”成為網絡文學市場極具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性力量。“一超多強”直接影響網絡文學市場資源配置,構成了中國網絡文學的總動勢與大格局。

        3.原創(chuàng)作家,陣容強大

        龐大的創(chuàng)作群體是網絡文學原創(chuàng)力的基礎,究竟有多少文學網民上網寫作,在變動不居的網絡空間要統(tǒng)計出精確數(shù)據幾乎是不可能的,官方公布的1300 萬各層次作者,簽約作者60萬人,也只是一個概數(shù)而不是準確統(tǒng)計,不過說各層次網絡寫作者“以千萬計”應該是真實可信的。有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19 家文學網站當前的寫手總量高達916.13 萬人,2015 年新增寫手數(shù)量為124.53 萬人,頂尖寫手數(shù)量為1642 人,其中寫手數(shù)量達百萬以上的網站有小說閱讀網、晉江文學城、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云起書院、晉江文學城、中文在線17K 等網站。2015 年新增寫手數(shù)量都在10 萬以上,頂尖寫手達百名以上的網站有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世中文網、晉江文學城、小說閱讀網、榕樹下、紅薯中文網、看書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等?!雹転檎f明網絡原創(chuàng)作者的陣容,我們試以“選點”方式來說明。

        一是網絡作家群地域性崛起。2010 年7 月,盛大文學曾發(fā)起“尋找中國100 座文學之城”活動,通過對旗下七家文學網站作者上傳文章的IP 地址進行統(tǒng)計,得出了網絡文學作者聚集最多的385 座城市名單,網友從中選出100 座文學之城,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連續(xù)兩屆蟬聯(lián)前四名。這里,我們試抽樣選擇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四川、湖南、山東的網絡作家情況進行摸底統(tǒng)計,可以選點而窺全貌。北京作為我國的首善之區(qū)自不待言,無論網絡創(chuàng)作還是網絡文學的理論批評都居于全國前列,僅一個唐家三少一直蟬聯(lián)“網絡作家富豪榜”即可見一斑。上海是中國網絡文學的重鎮(zhèn),不僅誕生了具有行業(yè)代表性文學網站,還涌現(xiàn)了一大批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優(yōu)秀網絡作家,一家盛大文學,就有注冊作者近200 萬人,其中上海地區(qū)的作者占總數(shù)的6.86%,即近14 萬人,2014 年7 月成立了上海網絡作家協(xié)會。廣東是最早興起網絡文學的省份之一,有寫手近14 萬人,活躍作家3000 人,早年曾走出了慕容雪村、天下霸唱、當年明月等大神,后來又新涌現(xiàn)出叢林狼、阿菩、求無欲等實力作家。江蘇大神眾多,聚集了跳舞、忘語、無罪、天下歸元、我吃西紅柿、驍騎校、顧漫等重量級大神,重點簽約網絡作者有1000 余人,其中閱文集團的白金寫手江蘇約占五分之一。浙江網絡文學近年來發(fā)展迅猛,齊聚了南派三叔、流瀲紫、滄月、曹三公子、燕壘生、烽火戲諸侯、發(fā)飆的蝸牛、蔣勝男、阿耐等高人氣網絡作家,《盜墓筆記》《老九門》《羋月傳》《歡樂頌》等作品的影視改編收獲頗豐,優(yōu)厚的作家待遇不斷招攬新一批作家加盟,制造了網絡文學的“浙江現(xiàn)象”。文學湘軍、川軍、魯軍實力也不容小覷。湖南擁有居住外地的血紅、夢入神機、叢林狼等網絡大神,本土的妖夜、流浪的軍刀、憤怒的香蕉、菜刀姓李、羅霸道、天下塵埃、蝴蝶藍、丁墨、皇甫奇、賊眉鼠眼等都十分搶眼,在中國作協(xié)重點管理的600 余人的網絡作家名單中,湖南占了近40 人,《贅婿》《全職高手》《莫負寒夏》《人皇紀》等作品均入選中國網絡小說半年榜。四川既有像天蠶土豆這樣居于外地的頂級大神,也有愛潛水的烏賊、海宴、林海聽濤等本土作家?!洞笾髟住窐s登年度熱搜IP 榜首,《一世之尊》《冠軍之心》入選年度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瑯琊榜》《華胥引》《藏地密碼》《冒牌大英雄》等熱門IP 持續(xù)發(fā)力。山東2016年占據新入榜中國作協(xié)會員的29 位網絡作家中的6人,骷髏精靈、風凌天下、三戒大師、減肥專家、高樓大廈、最后的衛(wèi)道士、冷海隱士、飛天等皆出自山東。此外,新疆、云南以及吉林延邊、貴州黔南和黔東南、湘西、四川涼山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網絡作者群不斷擴大,朝鮮族、維吾爾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彝族、傣族等均形成了數(shù)量可觀的網絡文學作者群。

        二是引領風騷的網絡“大神”使網絡作家成為社會文化領域高顯示度的群體。他們有各種稱謂,如“年度網文之王”“中原五白”“五大至尊”“十二主神”“百強大神”等等。⑤從2012 年開始連續(xù)發(fā)布的年度“網絡作家富豪榜”,使網絡作家社群的社會關注度大有提升,盡管富豪榜顯示的“金字塔尖”光芒,并不能反映網絡作家的全部生存狀況,卻影響了許多年輕人對網絡寫作心向往之,吸引文學圓夢者投入網絡練筆試水。

        在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陣營壯大的同時,許多優(yōu)秀的網絡作家紛紛入選中國作協(xié)會員,這也成為網絡作家成為備受關注的標志之一,表明他們的地位得到主流文學的認可,創(chuàng)作成就得到傳統(tǒng)文學界推崇。近5 年中國作協(xié)發(fā)展的2553名會員中,網絡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等新興文學群體占到了13%。在2016 年中國作協(xié)公布的454 名新會員名單中,蔣勝男、夢入洪荒、三戒大師、千幻冰云、老草吃嫩牛等29 位網絡作家入選,創(chuàng)歷史新高。在第九次全國作代會上,唐家三少當選中國作協(xié)主席團委員,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血紅、蔣勝男、耳根、天下塵埃、阿菩、跳舞等8 位網絡作家當選全委會委員,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浙江、上海、廣東、安徽、四川、重慶、江蘇、吉林、河北、山東、福建相繼成立網絡作家協(xié)會或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委員會,讓網絡文學和網絡作家不斷在社會輿論場中顯山露水。

        4.網絡小說,海量生產

        作品數(shù)量龐大,增速驚人。例如,作為網絡文學陣營霸主的閱文集團作品總儲量已超過1000 萬部,原創(chuàng)小說覆蓋的行業(yè)達90%以上。據筆者所在研究團隊統(tǒng)計,閱文旗下起點中文網的作品儲量累計達300 萬部,紅袖添香作品192 萬部,榕樹下作品236 萬部。此外,晉江文學城作品超100 萬部,17K 小說網作品97 萬余部,縱橫中文網有作品49.5 萬部。其中,字數(shù)達200 萬以上的小說,起點中文網有2891 部,縱橫中文網有2178 部,17K 小說網有653 部,紅袖添香有86 部,晉江文學城有55 部。篇幅上1000 萬字的小說,起點中文網有19 部,縱橫中文網有12 部,17K 小說網有3 部。⑥文學網站日更新量突破1.5 億字,這意味著現(xiàn)在一年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網絡作品數(shù)量,將遠遠超過傳統(tǒng)文學過去60 年紙介印刷作品的總和。

        類型小說占據主流。在各大文學網站,類型文學雄踞大半江山,創(chuàng)作十分繁盛。據我的博士生統(tǒng)計,全國排名前100 的文學網站,文學類型多達58 類⑦,事實上網站作品的實際情形要遠多于這些種類,每一大類中還衍生出不同的子類和亞子類,并且還在不斷產生新的種類和子類、亞子類。在類型小說中,幻想類小說體量最為龐大,它包括玄幻、仙俠、奇幻、修真、武俠、科幻等類型,僅起點中文網就有幻想類小說超過百萬部,《將夜》《我欲封天》《儒道至圣》《雪鷹領主》《一念永恒》《弒天刃》等都是2016 年倍受網民關注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現(xiàn)實題材開始在網絡創(chuàng)作中得到提倡和鼓勵,《美人為餡》《余罪》《我有特殊溝通技巧》等懸疑小說,《莫負寒夏》《聽說你喜歡我》《別怕我真心》《美食供應商》《材料帝國》《我真是大明星》《文藝時代》《重生之國民男神》等職場小說大放異彩。2016 年閱文集團舉辦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現(xiàn)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征集到近6000 部小說,wanglong的《復興之路》、唐四方的《相聲大師》、李云開的《二胎囧爸》、爭斤論兩花花帽的《我的1979》等大量根植于現(xiàn)實的小說受到讀者的追捧?,F(xiàn)實題材作品的大量涌現(xiàn),對網絡小說“玄幻天下”的格局有著糾偏的意義。

        5.網絡文學的歷史評價

        由于傳統(tǒng)的力量過于強大,也由于20 年的時間過于短暫,要對網絡文學給出某種定性的價值判斷可能為時尚早,許多人對網絡文學究竟有多大的歷史性貢獻還會持懷疑態(tài)度,但不管怎樣,網絡文學已經實實在在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學時代”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我看來,網絡文學對于文學、對于文化的意義均不可低估:一是它開啟了“全民寫作”的新時代,其文學話語權的技術化下移大大解放了文學生產力,讓無數(shù)文化青年有機會實現(xiàn)文學夢想;二是以浩瀚的作品體量構成一種足以逼視文壇的文學“巨存在”,整體改變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格局,以歷史性的客觀存在構成文學歷史的一種價值存在;三是以虛擬世界的存在方式全方位滲入現(xiàn)實存在的文化生活,“俘獲”了數(shù)以億計的消費族群,影響波及海外,拓展并培育了文化市場,為惠及民生的泛娛樂文化提供了內容支撐;四是網絡文學以豐富的作品形態(tài)和多樣化的類型,釋放出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以無限可能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出文學的無限可能,書寫了中國文學的新范式;還有,網絡文學的底層意識、讀者中心、人間煙火、民間立場,其所蘊含的人文氣息和為民情懷,滿足了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民本”思想和親民特色。是的,今天的網絡文學還有太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擁有高新科技與現(xiàn)代文明的基因,誰能保證它不會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呢?畢竟,它代表的是文學的明天。

        二、影響網絡文學成長的幾個焦點問題

        人們一般把1998 年看作是中國“網絡文學元年”,根據有二:一是1997 年12 月25 日第一家最具規(guī)模的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榕樹下”(www.rongshuxia.com) 上線,1998 年春這個大型網站的身姿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二是第一部“網人寫網事供網友閱讀”的網絡原創(chuàng)長篇小說——痞子蔡《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于1998年春上線,讓人們腦洞大開——原來網絡還可以玩文學,文學還可以這么玩,從此大大普及了網絡文學,隨之迎來網絡文學的“草根崛起”。時至今日,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在作品存量、閱讀人群和大眾文化影響力上成為文學發(fā)展的主流,創(chuàng)作類型化、大眾化,文學研究自覺化、組織化,產業(yè)運營融合化、規(guī)制化趨勢愈發(fā)明顯。

        1.市場的力量成為網絡文學高速增長的助推器

        如果把2001 年以前網絡文學稱之為無功利創(chuàng)作的自由生長期,那么,2002-2007 年間的網絡文學則可以被看作商業(yè)模式探索期,其標志是2002 年文學網站基于自身生存的市場化大調整,以及“讀寫網”和“明楊·全球中文品書網”對付費閱讀初步嘗試。2003 年起點、幻劍書盟、天鷹等玄幻小說網站大范圍“付費閱讀”的效益得到顯現(xiàn)并開始推廣,就在這一年的10月10 日,起點正式啟動VIP 會員計劃,推出第一批VIP 電子出版作品,標志著這一商業(yè)模式的成型,他們將收費渠道接入盛大集團的游戲點卡系統(tǒng),由此形成的“更文—訂閱”模式被固定下來,這一舉措對中國網絡文學走向“高原”的貢獻是巨大的,讓眾多網站看到了商業(yè)化運作的曙光,《杜拉拉升職記》《后宮甄嬛傳》等作品的早期走紅,血紅等人成為早期的網絡大神,就與付費閱讀的成功推廣有關。2008 年7 月盛大文學公司成立,標志著網絡文學進入全面商業(yè)化經營階段,并且,順應2008 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的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新媒體從PC 時代邁向移動互聯(lián)時代,網絡文學整個行業(yè)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期。此后,無論網站怎樣整合,市場如何“洗牌”,我國網絡文學持續(xù)上行的大趨勢并沒有改變,特別是網絡類型小說的“大躍進”式高產,短短十余年間便形成恒河沙數(shù)般的“巨存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市場這支“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這有兩大標志性的節(jié)點事件,一是產業(yè)鏈的打造,二是網文“IP 熱”的助推。

        先說前者。這里所說的產業(yè)鏈,是指作為原創(chuàng)內容源頭的文學作品(主要是類型化小說),通過持續(xù)的版權轉讓和“全媒體”營銷,打造出文化資本保值增值的產業(yè)性鏈條,由此形成作品產權市場化“長尾效應”。這個產業(yè)鏈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并且越長越好,一般都是從“簽約寫手”開始,以儲存原創(chuàng)作品為基礎,首先是付費閱讀,然后經文化中介延伸出多個版權營銷環(huán)節(jié),使“文學”變成“文藝”再走向“文娛”,對作品不斷實施二度加工轉讓:如圖書出版、影視改編、制作電子書、開發(fā)手機付費閱讀等移動端產品、開發(fā)有聲讀物、網游改編、動漫改編、演藝改編、轉讓海外版權(包括漢語的簡體、繁體和不同語種版權)、周邊產品,甚至打造概念性主題公園、文化廣場等等。通過全版權、多媒體、跨行業(yè)營銷,建立起一個融合在線閱讀、移動閱讀、實體圖書、影視、廣播、動漫、網游、舞臺演藝等多形態(tài)文化產品、立體化版權輸出的產業(yè)鏈條,最終讓版權所有者、作者和受眾共同受益。從此,網絡寫作告別了“無功利”時代,開啟了“著書卻為稻粱謀”的新征程。網絡寫作不僅可以圓許多人的文學夢,還能成為以文變現(xiàn)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徑,激勵了無數(shù)人在這個自由空間一試身手。于是,文學網站不再是“燒錢爐”,而是“盈利坊”和“創(chuàng)業(yè)地”,市場的力量、商業(yè)化模式,讓網絡文學獲得了活力,獲得了經濟基礎的支撐,也為社會創(chuàng)生了一種新的文化產業(yè)。

        再說后者:網絡文學IP 熱,激活了大眾娛樂市場。IP(Intellectual Property) 即知識產權,指能被改編的智力成果權內容。網絡文學的“IP 熱”其實就是網絡小說的版權轉讓熱。近年來,網絡小說的版權轉讓特別是一系列成功的影視改編,使得優(yōu)質IP 身價陡增,形成了網絡文學跨界運營模式。網絡原創(chuàng)變成了產業(yè)鏈上游,打通了內容生產、孵化、運營、分發(fā)各環(huán)節(jié),從而將網絡文學業(yè)與影視業(yè)、游戲業(yè)、動漫業(yè)、出版業(yè)、演藝業(yè)等泛娛樂行業(yè)銜接起來,創(chuàng)造產業(yè)鏈的“長尾效應”,極大地帶動了大眾娛樂市場的繁榮。從2000 年《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改編成影視作品開始,熱播的電影、電視劇,玩家喜愛的網游,大多都是由網絡類型小說改編的。《山楂樹之戀》《步步驚心》《失戀33天》《致青春》《亮劍》《杜拉拉升職記》《盜墓筆記》《鬼吹燈》《后宮·甄嬛傳》《花千骨》《瑯琊榜》《偽裝者》《羋月傳》《親愛的翻譯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直到2017 年熱播的阿耐的《歡樂頌》、貓膩的《擇天記》、流瀲紫的《后宮如懿傳》、桐華的《那片星空那片海》、蕭鼎《誅仙》改編的《青云志2》、滄溟水《大唐后妃傳之珍珠傳奇》改編的《大唐榮耀》……其所創(chuàng)造的粉絲經濟,一次次打造了超級IP 的增值神話。三大網站門戶——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均大手筆進軍網絡小說版權的泛娛樂市場,它們已不單純是今日的傳媒巨頭,而成長為中國的新媒體娛樂帝國。

        IP 運營打破了VIP 付費閱讀的單一模式,而使網絡內容生產升級為產業(yè)化經營,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據中國40 家重點網站最新統(tǒng)計,截至2016 年底,由網絡類型小說IP轉化的出版圖書達6443 部,改編電影900 多部,改編的電視劇1056 部,改編的游戲511 部,改編的動漫作品440 部。⑧從網絡原創(chuàng)小說到大眾審美文化、從精英文藝到泛娛樂市場,均被網絡類型小說所覆蓋。從2015 年開始升溫的網文“IP熱”,不僅以內容源頭激活了大眾泛娛樂市場,也反過來極大地刺激了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因為作品版權的升值已經使網絡作家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以影視、游戲、動漫為目標的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越來越多。

        2.呼喚有擔當?shù)臅r代精品成為業(yè)界共識

        經過了自由生長的“拓荒期”后,網絡文學開始邁入“內容為王”時代,精品化創(chuàng)作已經是全社會的期待,也成為業(yè)界共識。網絡文學市場化尋租的“重口味”難免出現(xiàn)創(chuàng)作上的“向下拉齊”,出現(xiàn)點擊率崇拜、唯利是圖等功利心態(tài),導致“沙子多珍珠少”“量大質不優(yōu)”“星多月不明”的網文過載,甚至催生出“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但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好的作品終究會留下來,但改變這一現(xiàn)象迫切需要社會規(guī)制、理論引導和批評的積極干預,因為只見“網絡”不見文學的“文學”不會是文學,也不應該是“網絡文學”,只有具備“文學性”的網絡文學才能成為文學史的一個節(jié)點,也只有富于擔當精神的時代精品才能作為文學長久留存下來。從“產品為王”“渠道為王”進階到如今的“內容為王”,是市場規(guī)律“優(yōu)勝劣汰”使然,也是網絡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必然,而“內容為王”的更高境界便是“精品為王”。讓更多優(yōu)秀的網絡作家回歸文學本身,追求藝術創(chuàng)新,這是產生精品力作的基礎,而出精品就是網絡文學的中國夢。

        網絡文學精品應該是指那些體現(xiàn)社會價值和人文審美內涵,既符合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在屬性又體現(xiàn)市場價值、滿足讀者需求的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網絡文學的時代精品要遵循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二是與傳統(tǒng)文學融合共生。前者要求網絡作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網絡作者始終能夠站在人民的立場,堅持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對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有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分野,對人民群眾為之奮斗的偉大歷史實踐有正確判斷和理解,提高自己對生活的體認度和干預力;同時,善于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表達來實現(xiàn)思想性、藝術性與可讀性的統(tǒng)一。后者則要求網絡創(chuàng)作者繼承千百年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學傳統(tǒng),注意從傳統(tǒng)文學中汲取滋養(yǎng),學習前人的創(chuàng)作經驗,不斷提高學養(yǎng)、涵養(yǎng)、修養(yǎng),秉承中華文化精神,增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和藝術技巧,做一個能“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的網絡作家。有研究者分析道:“網絡文學和傳統(tǒng)文學同樣都是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不過,從現(xiàn)實狀況而言,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發(fā)展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網絡文學成長于商業(yè)環(huán)境,具有商業(yè)屬性。不少網絡作家與現(xiàn)實生活相對疏離,單靠想象力和感受力進行寫作,缺乏對生活的干預和概括能力,作品中見不到復雜的生活和時代精神。這也是當下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明顯問題。有些作家創(chuàng)作只停留在生活表層,與精品的距離還相距甚遠?!雹?/p>

        另外,網絡作品排行榜成為引導網絡文學邁向精品和主流的重要舉措。當網絡文學的規(guī)?;a達到“海量”業(yè)態(tài)時,倡導時代精品不僅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文學的必然。近年來開展的網絡文學排行榜活動,有效助推了網絡創(chuàng)作的精品化和主流化。從2015 年開始,政府、文學社團、高校乃至民間組織陸續(xù)對網絡作品實施排行榜推介,以便為網絡文學提供創(chuàng)作標桿,為網絡閱讀遴選精品力作,也為網絡創(chuàng)作開辟走向主流的通道,引導通向主流的方向。影響較大的網絡文學排行榜有: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分半年榜和年榜);國家廣電總局優(yōu)秀作品推介;浙江省作家中心、寧波市文聯(lián)、中共慈溪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網絡文學雙年獎;由大眾網、山東文學、齊魯晚報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網絡文學大獎賽。其他榜單還有北京大學中文系邵燕君老師領銜的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發(fā)表的網絡小說年度推薦榜(女頻榜、男頻榜作品各10 部);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網絡文藝委員會、光明網文藝評論編輯室、中國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讀物工作室聯(lián)合策劃,特邀莊庸和安迪斯晨風共同主持,每周通過自媒體發(fā)布的中國網絡小說“好看榜”;由閱文集團與福布斯中文版聯(lián)合發(fā)布的福布斯·中國原創(chuàng)文學風云榜;由艾瑞咨詢網每年底發(fā)布的艾瑞網絡小說榜等等。

        3.網文出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彰顯民族文化軟實力

        中國的網絡文學本是誕生于海外,回到本土成長壯大后,近年來又以跨文化譯介方式走出國門,受到許多國家讀者的青睞,并且是自發(fā)的、民間的、外國粉絲主動接納的,是靠作品吸引力而得到跨文化粉絲的喜愛,甚至傳出了中國網絡小說幫助外國讀者戒掉毒癮的新聞。

        早在2011 年,“晉江文學”就成功將網絡文學版權輸出到越南市場,英文版《盜墓筆記》在這一年也在亞馬遜上架。2016 年,“Wuxia World”英文譯介網站專門翻譯中國的網絡文學供海外讀者閱讀,“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目前已有數(shù)百部中國當代網絡小說被譯為英、日、韓、越等多國文字傳播到越南、泰國、新加坡、日本、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短短兩年,互聯(lián)網上不同語種翻譯傳播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網站已有上百家,其中大多以小微規(guī)模的文學綜合網站或文學論壇形式出現(xiàn),影響力較大的是“Wuxia World”和“Gravity Tales”兩家英文翻譯網站及俄文網絡文學翻譯站“Rulate”,在“spcnet.tv”和“l(fā)ightnovels.world”論壇中也有大量中國網絡文學譯作發(fā)布。有網友貼出了老外喜愛的十大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逆天邪神》《妖神記》《我欲封天》《莽荒紀》《真武世界》《召喚萬歲》《三界獨尊》《巫界術士》《修羅武神》《天珠變》等。2017 年5 月,閱文集團旗下的“起點國際”正式上線,以英文版為主打,將陸續(xù)推出泰語、韓語、日語、越南語等多語種的閱讀服務,作品品類覆蓋玄幻、仙俠、科幻、驚悚、游戲等多種類型。

        互聯(lián)網上自發(fā)翻譯、在線閱讀中國的網絡作品,受到不同國家讀者追更、互動、評論,甚至出現(xiàn)粉絲社區(qū),意味著網絡文學已經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在過去,中國文化輸出更多地是通過政府倡導的文學獎、圖書展、電影節(jié)、版權輸出、孔子學院等主流渠道,而這一次的“網文出?!?,意味著中國流行文化被主動接納而開始走進歐美、日韓、南亞、俄羅斯、乃至非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這說明,中國的優(yōu)質IP 不止是熊貓、姚明、阿里、騰訊、華為、高鐵,還有網絡文學,畢竟文化輸出才是大國實力、特別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走出國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網絡文學大有可為。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作品翻譯質量、謹防盜版侵權,是“網文出?!币鉀Q的突出問題。

        4.網絡文學理論批評開始升溫

        創(chuàng)作走在批評的前面,理論落在實踐的后面,使得中國的網絡文學成為一種“野蠻生長”又“自生自滅”的娛樂消費品,一直得不到藝術哲學和媒介詩學的充分支持。有傳統(tǒng)的學人視網絡文學研究為“小道”而不屑于“入場”,網絡在線批評針對性強卻難免蜻蜓點水,缺乏對作品的深度剖析。不過這種現(xiàn)象近年來開始得到改變。

        第一,網絡文學研究隊伍擴大,呈集團化、年輕化趨勢。北京、湖南、浙江、山東、廣東、貴州、四川等省市已陸續(xù)涌現(xiàn)地方性學術集群,如北京有中國作協(xié)、中國文聯(lián)、北京大學中文系為團隊的“京派”陣營;湖南有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為中心的湘軍陣營,浙江有浙江網絡文學研究院、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為依托的浙軍陣營,山東有以山東師范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為依托的魯軍陣營,還有以廣東網絡文學院為中心、以《網絡文學評論》為園地的粵軍陣營、以貴州網絡文學學會為中心的黔軍陣營、以西南科技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陣地為中心的川軍陣營,以福建省作協(xié)網絡文學專業(yè)委員會為代表的閩軍陣營,還有以各大高校、研究院為依托的眾多地方性學術團體。從研究者看,一方面有黃鳴奮、白燁、蔣述卓、南帆、馬季、陳定家、肖驚鴻、王祥、楊新敏、歐陽文風、葛紅兵、曾繁亭、聶茂、白寅、譚好哲、黃發(fā)有、張邦衛(wèi)、劉克敵、譚德晶、龔舉善、譚偉平、聶慶璞、汪代明、雷麗平、李盛濤等一批50、60 年代的學者率先介入網絡文學研究;另一方面一批年輕的后備軍給網絡文學理論批評注入了新鮮血液,邵燕君、夏烈、周志雄、吳長青、單小曦、禹建湘、莊庸、桫欏、舒晉瑜、許苗苗、王穎、何志鈞、周冰、周興杰、郭文成、陳海、鐘虎妹、王小英、李玉萍、陳海燕、烏蘭其木格、歐陽婷、韓模永、吉云飛、吳英文、賀予飛……一批批青年批評家與理論新銳浮出水面,在網絡文學理論批評領域嶄露頭角。

        第二,網絡文學研究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據中南大學研究團隊完成“網絡文學文獻數(shù)據庫”統(tǒng)計,截至2013 年12 月,我國在各類學術期刊發(fā)表的網絡文學研究論文910 篇,在報紙發(fā)表理論與批評文章1037 篇,以網絡文學為選題對象的碩士和博士論文229 篇,各類學術會議發(fā)表學術論文143 篇,出版網絡文學研究的理論著作83 部,下載出版的網絡文學作品1081 部(套),國內67 位知名作家博客的相關文章3006 篇。⑩隨著網絡文學研究的升溫,各類成果呈不斷增長趨勢,經知網查證到的2016 年底的數(shù)據,我國發(fā)表與“網絡文學”主題相關的成果1348 篇,其中期刊論文679 篇,報紙文章206 篇,碩博論文131 篇,會議論文8 篇,其他還有報道、消息類的文章。網絡文學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9 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各省級社科基金及重點課題11 項。2016 年在網絡文學領域首次設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指標課題“我國網絡文學評論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由中南大學歐陽友權研究團隊中標立項,年度內出版網絡文學理論著作13 種。

        第三,網絡文學問題研究不斷拓展和深入。許多研究者從由傳統(tǒng)的概念之爭、特征之辨、傳播探析、價值判斷等研究思路,向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方式、評價標準、經營策略、熱門作家作品等等方面拓進;從早年關于網絡文學本體、傳媒、審美、功能、語言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延伸至相關的大眾文化、消費市場、文化資本、寫手創(chuàng)作與生存狀態(tài)、青少年閱讀、媒介融合、創(chuàng)意寫作、文化產業(yè)等領域,并且出現(xiàn)了專門針對女性網絡文學、外國網絡文學、少數(shù)民族網絡文學、網絡類型文學、微博文學、手機文學、微信文學等方面的細化研究,以及向網絡文學催生的影視游戲改編、網站產業(yè)鏈模式構建、圖書與數(shù)字出版經營等產業(yè)化研究方向延伸。在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向專業(yè)化、精細化方向發(fā)展,網絡文學理論體系、評價體系、話語體系等建設性研究與網絡文學史、網絡文學批評史等史學研究,將網絡文學引向理論探索與歷史沉淀并進的雙向研究軌道。2016 年8 月在湖南懷化學院舉辦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上,筆者提出了當下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十大熱點問題:“網絡文學現(xiàn)象”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文學網站的商業(yè)模式對網絡文學的積極影響與消極掣肘;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建設;網絡文學“IP 熱”與泛娛樂產品的精品化;文化資本市場對網絡文學發(fā)展的貢獻和局限;網站“寡頭現(xiàn)象”與中小文學網站的困境問題;網絡作家職業(yè)困頓及其扶持與引導;政府引導、民間發(fā)力與網絡文學的主流化和新格局;打擊盜版、凈化網絡與網絡文學生態(tài)優(yōu)化;“劍網”“凈網”行動和版權保護對網絡文學的影響等?,這些發(fā)展中必然要碰到的問題在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xù)存在,聚焦并解答這些問題將是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的學術使命。

        5.正視網絡文學發(fā)展的局限

        網絡文學發(fā)展迅猛,聲威日隆,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yōu)”的問題,其局限性十分明顯。

        一是存在三個明顯的不匹配。首先是數(shù)量與質量不匹配,與傳統(tǒng)的文學相比,網絡文學“有數(shù)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現(xiàn)象顯得更為突出,“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其次是效益追求與人文審美不匹配,有些網絡創(chuàng)作關注的主要不是藝術的高度和人文審美的價值,而是作品的產業(yè)鏈盈利能力,有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甘愿“當市場的奴隸”,“被市場牽著鼻子走”。還有技術強勢與藝術優(yōu)勢不匹配,網絡技術的虛擬自由、跨時空傳播、超文本鏈接、多媒體表達、互動交流、推拉并舉式欣賞方式等,似乎并未被作者充分用于網絡文學的審美創(chuàng)新,而只是用于生產技術復制時代的快餐消費品。?

        二是作品商業(yè)化加劇、同質化嚴重。有別于以藝術價值作為價值本體的傳統(tǒng),網絡文學是“產業(yè)化”的文學本體,更注重文學作為文化產業(yè)的商業(yè)價值,看重一個作品在傳播中的市場考量和消費者的首肯。對于作為文化生產的產業(yè)化本體而言,商業(yè)化是網絡文學發(fā)展的催化劑,但同時又是網絡文學同質化、媚俗化的罪魁禍首。在利益導向下,創(chuàng)作者要想獲取更高的收入,就不得不追求作品續(xù)更字數(shù)、閱讀量、版權轉讓,這就很容易出現(xiàn)內容“灌水”、行文拖沓、文字累贅、“小白文”泛濫等現(xiàn)象。以長文的“粘性效應”跑馬圈地來揚名立萬在網絡創(chuàng)作中十分常見,如2016 年,在起點中文網的完結小說榜上,《從零開始》《修神外傳》《煮酒點江山》字數(shù)均突破1500 萬大關,其中“雷云風暴”的《從零開始》連續(xù)更新共11 年之久,總字數(shù)超過2018 萬,成為“起點中文網”年度最長小說。網絡文學過度商業(yè)化的另一個惡果便是內容生產的同質化。一旦某類題材火爆起來,便會出現(xiàn)跟風創(chuàng)作,導致同類作品膨脹,造成作品題材趨同,內容大同小異,特色不足。

        三是網絡文學批評亟待加強。網絡批評適應不了網絡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不能及時回應網絡文學發(fā)展中的實踐問題,成為當前中國網絡文學關注的一個焦點。例如,學術視野和思維窄化,許多研究停留在現(xiàn)象描述而沒有深入價值本體,仍然局限在“工具論”“技術論”“載體論”層面,忽視了網絡文學本身的文學特質以及載體更換所帶來的文學本體新變。再如,部分研究者缺乏“入場”研究,作品閱讀量不夠,沒有獲得“網感”,也把握不了業(yè)態(tài),僅憑主觀臆斷便將傳統(tǒng)理論生搬硬套,導致理論話語的“隔靴搔癢”,批評靶的偏失。更重要的是,架空式的批評對于網絡文學熱點現(xiàn)象和突出問題不能及時回應,如全球化語境中的網絡文學、二次元網絡文化的文學表達、新媒體詩歌熱等,時下的理論研究鮮有涉及,批評“失語”較為普遍。還有,在線批評本是最具活力的批評形式,但卻處在無序和失范狀態(tài),點擊量、各大排行榜數(shù)據量化的評判系統(tǒng)是否能真實全面的反映網絡作品的真實品質?草根批評的意義和價值如何評估?在插科打諢、碎片化囈語、受商業(yè)利益裹挾的點贊與打賞,以及三觀不正的網絡言論之下,網絡在線批評旨歸何處?等等。網絡文學研究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以“局內人”姿態(tài),“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fā)”,讓網絡批評回歸網絡問題和文學現(xiàn)實,這樣才能發(fā)揮理論批評應有的建設性作用。

        四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任重道遠。網絡文學的抄襲問題由來已久,版權人的利益常常受到侵害。近年來,盡管政府出臺了《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有關通知》,開展了“凈網”“劍網”專項整治行動,并且,2016 年7 月,有50 余家網絡文學運營商發(fā)布了“網絡文學行業(yè)自律倡議書”,2016 年9 月,閱文、掌閱、起點中文、阿里文學、咪咕數(shù)字傳媒等33 家單位共同發(fā)起成立了“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聯(lián)盟”,旨在從行業(yè)自律的角度強化版權保護,但網絡文學盜版侵權依然屢打不絕,僅2016年公布的網絡盜版侵權案件就有20 多起。有媒體爆料,熱播的電視劇《錦繡未央》的原著被曝抄襲200 多本小說,這將網絡文學版權問題再一次推向了風口浪尖,影視網文圈紛紛就此發(fā)聲,聲討抄襲行為,甚至有編劇發(fā)起眾籌幫助被侵權人起訴。網文大IP《花千骨》也曾深陷抄襲門。由于網絡文學侵權對象確定難度大、侵權責任不易劃分、訴訟程序繁瑣、維權渠道不夠通暢、電子舉證困難等原因,受害人往往很難以一己之力通過有效的訴訟維權手段遏制侵權行為,而維權本身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和高昂的經濟代價。如何破解技術難題、暢通網絡侵權訴訟渠道、健全版權保護相關法律機制,建立政府管理、行業(yè)自律、權利人監(jiān)督的三方聯(lián)動機制,是未來網絡著作權保護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最后,作為一個與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同行的學人,我想說:中國網絡文學20 年,創(chuàng)造了亙古未見的文學奇觀;未來的發(fā)展道阻且長,惟期待它賡續(xù)傳統(tǒng)履新明天!

        注釋:

        ①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第40 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8035 98956435591.pdf.

        ②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1997/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5/P020 120709345374625930.pdf.

        ③⑧張毅君:《中國首屆“網絡文學+”大會上的講話》,新浪讀書: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7-08-11/doc-ifyixtym07324 14.shtml.

        ④歐陽友權、吳釗:《我國文學網站社會效益評價研究》,《人文雜志》2017 年第2 期。

        ⑤見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

        ⑥采自筆者主持完成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重點項目“網絡文學網站社會效益評價體系研究”結項成果:《文學網站社會效益評價體系及其實證分析》,提交并已經結項。

        ⑦筆者的博士生賀予飛從2012 年底至2014 年底,對國內排名前100 的文學網站進行了一次類型小說統(tǒng)計跟蹤調查,統(tǒng)計結果表明,網絡小說類型多達58 類。

        ⑨王瑜:《網絡文學:呼喚有擔當?shù)奈膶W精品》,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7/1024/c1013-29605578.html.

        ⑩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研究成果集成》,中國網絡出版社2015年版,第258 頁。

        ?歐陽友權:《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問題——在“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構建”全國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懷化學院學報》2016 年第9 期。

        ?歐陽婷:《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構建刻不容緩》,《中國藝術報》2016 年8 月29 日。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
        走進中國網絡文學的五大熱點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網絡文學趨向“一本正經”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2
        揭秘網絡文學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網絡文學發(fā)展與批評及理論的互動關系
        新聞傳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06
        網絡文學IP化的“技術標準”——以《瑯琊榜》為例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4
        網絡文學“走出去”是中國文化的成功嗎?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48
        網絡文學的誕生
        網絡文學催生新的文化可能性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av在线视频|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99在线精品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不卡|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国产福利小视频91|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 |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免费毛片性天堂| 91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91尤物| 最新国产主播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无|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亚洲狠狠网站色噜噜| 黑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淑女|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我| 亚洲人妻av综合久久|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女女做受ⅹxx高潮|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区欧美在线一区| 骚货人妻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无码|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