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學上,輻射被認為是帶能量的粒子或波動在空間傳播的一種過程。一般來說,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
電離輻射只出現(xiàn)在放射性元素、核反應堆、核武器等“大殺器”身邊,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并不緊密。
電磁輻射是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可分為可見光(各種有顏色的光或是太陽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
那么,手機上網(wǎng)時輻射有多少?
據(jù)世衛(wèi)組織調查,長期暴露在電磁波下,約3%~5%的人會患上電磁波敏感癥。也有專家提醒,電磁波與塑化劑都屬于2B級(致癌物等級)可能致癌物,應盡量遠離。
不過,不用過分擔心,手機、WiFi路由器等電磁輻射量多數(shù)是在國家安全限值標準以內的。
手機上網(wǎng)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WiFi連接,這是通過路由器來聯(lián)網(wǎng),由于離得距離近,電磁波影響很小。
二是移動連接后,手機發(fā)射出的電磁波和打電話時差不多,遠低于人體安全輻射警戒值,其穿透能力遠低于可見光。
例如,穿戴整齊走在明媚陽光下所受到的電磁波輻射能量強度,至少是全身赤裸緊緊依偎著一部手機入睡時的60倍,所以手機產(chǎn)生的輻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