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丹
摘要:語言具有模糊性,模糊限制語是語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現(xiàn)象。本文梳理了不同研究者對日語模糊限制語定義、分類、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觀點,并指出國內(nèi)對于日語模糊限制語的研究較少這一現(xiàn)狀。
關(guān)鍵詞:模糊限制語 日語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091-02
1965年,Zadeh首次提出“模糊”(fuzzy)這一概念。1972年,G.Lakoff首次將“hedge”(模糊限制語)導入語言研究,并從語義學的角度將其定義為“使事物模糊化或清晰化的詞語”(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隨著語用研究和談話分析的興盛,模糊限制語的研究也相應擴大。
截止到目前,雖然不少學者就模糊限制語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但模糊限制語的定義、分類和功能尚未統(tǒng)一。小田(1998)將G.Lakoff(1972)的定義翻譯介紹到日本。ITANI(1996)認為模糊限制語緩和了說話人的斷定和強烈主張。入戶野(2004)將模糊限制語看作“具備緩和話語行為或話語態(tài)度功能的詞”。堀田·堀江(2012)從禮貌策略的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定義為“一種建立和維持融洽的人際關(guān)系的語言手段”。陳·李(2014)將模糊限制語定義為“在交際中,具有使說話人回避責任、緩和說話態(tài)度功能的詞語”。
一、日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
ITANI(1996)、入戶野(2008)等指出,模糊限制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還包括手勢、停頓、表情等一些非語言因素。李凝(2014)基于入戶野(2004)等研究,將日語模糊限制語分為語言表現(xiàn)形式和非語言表現(xiàn)形式兩類。語言表現(xiàn)形式又分為詞語層面(あのー、さあ等感嘆詞,ほう、ほど等動詞,思う、聞く等副詞,たぶん、ちょっと、なんか等副詞,とか、かな、かね等助詞,けど等連續(xù)詞,っぽい、ごろ等結(jié)尾詞);分句層面(うまくいえないが、簡単に言うと等);詞組層面(というふうな、よかったら等);句型層面(かどうか、たりして等)。非語言表現(xiàn)形式包括へへへ(笑)、動作、聲調(diào)(上升)、語體轉(zhuǎn)換、省略等。
此外,陳·李(2014)也按在話語中的位置對其進行了分類。比如あの、なんか、おそらく等可出現(xiàn)在話語開頭,だいぶ、くらい、たりして等可出現(xiàn)在話語中間,かな、そうだ、だろう等可出現(xiàn)在話語末尾。
國內(nèi)不少對日語模糊限制語的研究基于何自然(1985)和陳·李(1994)的分類方式。何自然(1985)基于Prince(1982),從語用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范圍變動語和程度變動語);緩和型模糊限制語(直接緩和語和間接緩和語)。陳·李(1994)從語義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分為程度模糊限制語、范圍模糊限制語、數(shù)量模糊限制語、質(zhì)量模糊限制語和方式準則模糊限制語。并指出上述語義分類很難囊括所有的模糊限制語,且類別之間的界線也很難做到?jīng)芪挤置鳌?/p>
二、日語模糊限制語的功能
ITANI(1996)將①表示不確定性,回避斷言;②緩和話語態(tài)度,維護自己和聽話人的面子,避免聽話人的面子受到威脅,使會話得以順利進行,避免損害人際關(guān)系;③表示一定程度的確信或責任作為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入戶野(2008)認為模糊限制語具有:①暗示不能確信信息的正確性;②緩和感情;③將意見、想法等弄得模棱兩可;④對自己的行為不承諾;⑤說話人確?;蚓S護發(fā)言的權(quán)利,使聽話人積極參與會話五個功能。陳·李(2008)將①緩和話語內(nèi)容;②回避斷定等;③緩和聽話人和說話人之間的緊張等作為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并進行了論述。陳·李(2014)認為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如其定義一般,具有緩和說話態(tài)度、回避責任兩個功能。
從整體來看,學者的偏重點不同,對日語模糊限制語功能的把握也不盡相同,但緩和話語態(tài)度的功能均有論述,因此該功能可被看作日語模糊限制語的典型功能之一。
三、二語習得中的模糊限制語
山川(2011)、堀田·堀江(2012)、陳·李(2017)均以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進行考察。山川(2011)驗證了日語模糊限制語的使用與日語水平的關(guān)系: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與其“待遇性功能”的使用頻率隨著學習者日語能力的提升而上升;且對學習者來說,在微妙調(diào)整自己和對方關(guān)系的“待遇性功能”上,習得較為困難。
堀田·堀江(2012)指出學習者較難習得如「かな」這種需要較強語用能力的終助詞;日語母語者多因“顧及對方感受、緩和話語態(tài)度、緩和情感和思考等功能”而使用模糊限制語。
李璐(2017)指出中國日語學習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種類較為集中,且傾向于重復使用相同的幾類。其中一個原因,是相對于語用功能,教科書更多注重的是對模糊限制語語義、用法的說明。
四、結(jié)語
為更好地了解國內(nèi)日語模糊限制語研究現(xiàn)狀,筆者點擊進入中國知網(wǎng),在文獻全部分類頁面下,以“全文”為檢索范圍,輸入檢索目標“模糊限制語”后,共獲得記錄1457條。以“日語”為檢索項,在“摘要”中進行二次檢索,只有22篇文獻入選。明顯可知,國內(nèi)對于日語模糊限制語的研究較少。
但模糊限制語是一種自我保護(回避責任)和保護他人(顧及他人)的手段??梢誀I造一種融洽的交際情形,維護自己和他人的面子,避免沖突,使交談順利進行。因此陳·李(1994)也指出,為了更好地使用語言進行更有效的交際,對模糊限制語進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凝.日本語のヘッジ(hedge)に関する研究[M].外文出版社,2014.
[2]入戸野みはる.ヘッジの形(フォーム)とその機能:友人間の會話に見る[J].New direc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of Japanese,2004.
[3]入戸野みはる.グループのサイズとヘッジの使用量について[J].New direc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of Japanese,2008.
[4]山川史.學習者のヘッジ使用:インタビューにおけるレベル別會話分析[J].日本語教育研究,2011.
[5]Reiko Itani.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hedges in English and Japanese.Hituzi Syobo[M].1996.
[6] 李恩美.日本語と韓國語の初対面二者間會話における対人配慮行動の対照研究:ディスコース·ポライトネス理論の観點から[D].東京外國語大學,2008.
[7]小田三千子.Hedgesについての一考察—社會言語學の観點から[J].東北學院大學紀要80,1988:155-176.
[8]堀田智子,堀江薫.日本語學習者の「斷り」行動におけるヘッジの考察——中間言語語用論分析を通じて[J].語用論研究,2012.
[9]何自然.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85.
[10]陳林華,李福印.交際中的模糊限制語[J].外國語,1994.
[11]李璐.中國日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研究[J].漢日語言對比研究論叢,2017.
[12]潘紅婭.漢日模糊限制語的語義分類與功能[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
[13]李陽芷.關(guān)于日語中模糊限制語的考察[D].內(nèi)蒙古大學,2017.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