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適用話題】三觀 人際交往 個體發(fā)展
讀大學的時候,我瞧不上一位“急功近利”的女同學。她不參加班級活動,跟同學關系疏遠,喜歡往老師家跑,“沒用”的小課能逃就逃,要跟你借書的時候才跟你說話。后來,她畢業(yè)拿了兩個學位,去了斯坦福大學讀碩士。再見面時,人家已經(jīng)是芝加哥大學的年輕教授。回顧大學生活,她不解地問:“我當時也沒妨礙你們什么,你們?yōu)槭裁茨敲从憛捨遥俊?/p>
可能是她的三觀刺激到了我們這些“不求上進,只求抱團”的人。
年輕時喜歡凡事談三觀,工作中,不與三觀不合的人合作,生活中,不與三觀不合的人來往。站在一事無成的門檻上,我才發(fā)現(xiàn),我屏蔽掉的不僅僅是三觀不合的人,更是值得我學習的人。
24歲,我開始走出當時工作的那個封閉的國企,去廣告公司做策劃。同事中有個姑娘,“女孩要用青春換名利”是她的口頭禪。我討厭這個借錢都要買名牌的姑娘,老板卻特別欣賞她。
我跟老板談起姑娘的三觀。她笑笑說:“人的一生會認識很多人,但值得與我們談三觀的,十不足一。三觀相合的人讓你舒服,三觀不合的人讓你成長,不信你試著跟三觀不同的人合作一下?!?/p>
后來那個姑娘接了個大單,老板指派我做策劃。合作中,我發(fā)現(xiàn)她身上有我當時沒有的生存智慧。她知道自己的目標是錢,就不在意過程中的委屈和挫折。
第一次方案沒通過,我特別沮喪,她拉我去一家全市最貴的KTV唱歌,讓我發(fā)泄,對我說:“你的價值將會體現(xiàn)在最后被采納的那個方案上,現(xiàn)在放棄就歸零了。”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我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她不斷鼓勵我:去吃頓好吃的,去買件好看的衣服,給自己買束花……而正是我過去瞧不起的這些,支撐著我把方案越改越好。
最后,我們合作完成的這個案子成了公司年度最佳。雖然我們還是三觀不合,但我始終感謝她讓我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整天與三觀相合的人在一起,是一種可怕的舒適區(qū)。
一個人的世界越大,越需要更多的朋友。而朋友與知己的最大區(qū)別是,朋友可以一起做事,知己才要三觀一致。
如果你的朋友圈有5000個人,最多只有50個人值得與你談三觀。大多數(shù)朋友,能陪吃陪逛陪玩的,沒辦法一起看電影;能一起看書看電影的,沒辦法一起去購物。
三觀不同的朋友,可以拓展你的眼界,滿足你的好奇心,與你形成性格與能力的互補,增加人生無數(shù)的可能。不要把三觀變成一扇門,關閉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蘭之幽摘自《時代青年(悅讀)》2018年第2期)
【素材分析】沒有人是完美的,“三觀”和你不合的人未必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D俏弧凹惫钡呐瑢W、那位“目標是錢”的同事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可以證明,將“三觀”設定為挑選朋友的關卡,一個人會屏蔽掉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關閉很多發(fā)展自我的通道。
【速用名言】
1.交朋友不是讓我們用眼睛去挑選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讓我們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袊_灣作家 羅蘭
2 .兼相愛,交相利?!呵锬┢趹?zhàn)國初期思想家 墨子
(特約教師 李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