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琴,雷 花,羅麟潔,李衛(wèi)寧
(1.宜賓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四川 宜賓 644000;2.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四川 成都 6100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高居致死原因第四位[1],并且在40歲以上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8.2%[2],不僅危害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還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當前臨床上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治療時,通常以對癥治療為主,但是該病具有病程長、復發(fā)率高等特點,所以持續(xù)治療和院外延續(xù)護理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對延續(xù)護理對COPD患者自我護理狀況和生活質量改善的影響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6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COPD診斷標準[3]處于疾病穩(wěn)定期,能接受隨訪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肺部手術史者;②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者肢體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病變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觀察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50~78歲,平均為(63.3±7.6)歲;文化程度:小學或初中27例,高中或大學11例;病程10個月~10年,平均(5.6±3.4)年;住院天數(shù)12~34 d,平均(13.8±9.2)d。對照組男26例,女12例;年齡48~75歲,平均(65.8±7.4)歲;文化程度:小學或初中26例,高中或大學12例;病程9個月~11年,平均為(5.0±2.8)年;住院天數(shù)11~35 d,平均(14.2±8.6)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住院天數(shù)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出院后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出院前行出院指導:包括飲食護理,加強營養(yǎng)支持;院外繼續(xù)用藥 ;注意休息,防止受涼,避免勞累;避免接觸煙霧、粉塵和刺激性的氣體;定期門診隨訪。
1.2.2觀察組
1.2.2.1延續(xù)性護理方案的制定: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出院指導的基礎上由主治醫(yī)生、護士長以及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組成COPD延續(xù)護理小組,主要負責COPD患者出院后的隨訪和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患者執(zhí)行完成情況?;颊叱鲈呵?,護理小組成員先對患者的病歷進行查閱,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我護理行為狀況進行評估,為患者制定出院后針對性護理計劃,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分別針對患者情況給予心理護理、指導使用家用呼吸機及家庭氧療的護理、膈肌輔助呼吸鍛煉、教會病員進行肺功能鍛煉,運動護理及用藥指導。護理小組應該對患者的個性化問題和共性問題進行登記,并且在出院后3個月內對患者進行6次隨訪,隨訪形式包括上門訪視、電話隨訪以及門診隨訪、微信等。其中有16例病員上門指導使用家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常情況下,于患者出院后4 d、2周、4周、7周、10周以及12周分別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病員回家后的延續(xù)護理的執(zhí)行情況。此外,出院后3個月患者到門診隨訪時,由調查者發(fā)放生活質量問卷和自我護理行為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有效回收率95%。
1.2.2.2延續(xù)護理小組具體實施內容:①心理護理:由于COPD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患者經(jīng)?;疾。菀壮霈F(xiàn)焦慮抑郁情緒[4],護理小組成員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時,應該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心理變化,對患者的治療現(xiàn)狀和病情進行客觀分析。此外,護理小組成員還應該叮囑患者家屬多陪伴和關心患者,指導患者多與親朋好友交談,給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②運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出院前教會患者家屬使用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隨訪時觀察呼吸機使用是否正確有效;強調家庭氧療的重要性,低流量吸入,一般在2~3 L/min左右,每日的吸氧時間應該10~15 h[2]。③膈肌輔助呼吸鍛煉:膈肌作為呼吸肌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呼吸動力的重要來源。膈肌本身容易發(fā)生廢用性萎縮,研究發(fā)現(xiàn)(AmJPhysiol.1989),膈肌發(fā)生廢用性萎縮的速度是其他骨骼肌的8倍,因此進行膈肌鍛煉非常重要。教會家屬行膈肌輔助呼吸方法:家屬雙手置于病員肋骨下,在病員自主呼吸的呼氣時,向前給予一個輔助的力量,輔助病員呼氣,2次/d,10 min/次。④鍛煉肺功能:指導患者練習呼吸功能訓練包括定量阻力呼氣 、腹式呼吸、吹氣球、擴胸、轉體、前推后拉等。出院前指導患者行定量阻力呼氣治療,在透明飲料瓶中導入200 ml無菌蒸餾水,將空心軟管深入其水面下4 cm,告知患者以鼻吸氣,并經(jīng)空心軟管將肺部氣體緩緩呼入瓶中蒸餾水內,反復呼氣吸氣,約60 min/次,3次/d[5],囑其盡量延長呼氣時間。腹式呼吸:取坐位或站位,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由鼻吸入,盡力將腹部挺出,呼氣時將腹部內收,用口呼吸呈吹哨狀,呼吸頻率10次/min,每次練習10~20 min,2次/d[6]。⑤運動護理:指導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適當參與體育運動,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包括慢跑、游泳、跳廣場舞、上下樓梯、做體操、打太極以及散步等,提醒患者要注意控制運動量與運動強度,一旦出現(xiàn)胸悶氣短的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適當運動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少疾病發(fā)作。⑥用藥指導:指導患者對各種吸入劑藥物進行正確的吸入,主要囑患者使用前應將氣體盡量呼出,再慢慢吸入藥物,在藥物吸入過程中注意換氣的應用 ,使用后要徹底漱口,防止口腔潰瘍。使用吸入劑應長期使用,不要隨意停用,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減量。
1.3觀察指標:觀察指標包括2點:①自我護理行為:運用自我護理行為測定量表(ESCA)[7]:該量表是美國學者Keamey和Fleischer設計制定的。了解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行為情況,5分制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護理行為越好;②生活質量評分:運用WHO生活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8]:該量表由中山醫(yī)科大學方積乾等翻譯成中文版,了解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17.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自我護理行為改善情況對比:兩組的自我護理行為改善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shù)健康知識水平一般自理需求自我護理能力總分對照組3841.91±8.2243.42±7.9384.18±13.32觀察組3844.23±9.3746.18±8.4793.24±16.13t值2.0902.0682.325 P值0.0360.0400.028
2.2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項目對照組(n=38)觀察組(n=38)t值P值獨立性39.42±6.5244.39±6.525.020<0.05生理功能39.35±4.5944.75±6.844.210<0.05社會關系46.83±5.7850.21±5.143.934<0.05環(huán)境46.58±5.7951.58±6.853.416<0.05心理狀態(tài)50.24±7.6858.73±8.092.784<0.05精神/宗教/信仰39.74±6.9845.15±6.523.328<0.05總生活質量46.27±7.2754.43±7.722.964<0.05
由于COPD具有遷延不愈、病程長、并發(fā)癥多等特點,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還容易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并且大多數(shù)患者患有抑郁、焦慮問題。因此對COPD患者穩(wěn)定期的預防不僅僅是控制感染和肺功能鍛煉,而是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及自我護理,自我護理是維持健康和控制疾病的一個有效措施[9]。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患者出院延續(xù)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能力總分(93.24±16.13),說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在延續(xù)性護理中,在滿足患者健康需求的基礎上,又給予患者運動、睡眠以及營養(yǎng)支持、無創(chuàng)呼吸機等多個方面護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使患者轉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發(fā)展。有研究發(fā)現(xiàn),COPD患者發(fā)病后,其肺功能損傷明顯,限制身體活動,從而降低生活質量,再加上疾病反復發(fā)作,容易損害患者的社會能力和心理能力[10]。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延續(xù)護理干預后社會關系50.21±5.14,心理狀態(tài)58.73±8.09都有上升,生活質量改善良好。說明給予COPD患者延續(xù)性護理,能夠使患者正確認識和理解疾病,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配合度,這一結果與李佳梅等研究報道[11]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上給予COPD患者延續(xù)護理,能夠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推廣和運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