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勇生
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是指腦血管病急性發(fā)作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 主要由腦組織供血異常(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所引起的精神障礙[1-3]。這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抑郁、猜疑、妄想癥、自殘或者自殺。對于這類疾病,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有較好的療效。利培酮和奧氮平均屬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 本文對利培酮和奧氮平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進行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來本院就診的100例腦血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關于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 患者有明確的腦血管病病史[4]。所有患者按照就診先后順序編號,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利培酮組和奧氮平組, 各50例。利培酮組男26例, 女24例, 平均年齡(56.43±4.32)歲, 平均病程(6.31±2.53)d;奧氮平組男25例, 女25例, 平均年齡(55.48±4.28)歲, 平均病程(5.92±2.12)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 并簽寫了知情同意書;②PANSS評分均≥60分。
1.2.2 排除標準[5]①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等;②病前有精神障礙史, 曾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③有與治療相關藥物過敏史或者患者依從性差, 未按醫(yī)囑用藥者;④合并其他精神疾患, 或有阿茲海默病、精神發(fā)育遲緩等。
1.3 治療方法 利培酮組采用口服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 20010310, 規(guī)格:2 mg/片), 初始劑量為1 mg/d, 根據(jù)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兩周內(nèi)逐漸增加至4~6 mg。奧氮平組采用口服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 20010799, 規(guī)格:10 mg/片)初始劑量為2.5 mg/d,根據(jù)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兩周內(nèi)逐漸增加至5~20 mg。治療過程中兩組均酌情使用艾司唑侖片輔助睡眠, 應用苯海索片治療錐體外系反應。治療前后均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電圖、腦電圖及肝腎功能。兩組治療周期均為8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分別于治療前(第0周)、治療后2、4、8周的最后一天采用PANSS評分評定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以治療后第8周PANSS評分的減分率判定治療效果, 治愈:減分率≥80%;顯著進步:減分率≥50%;進步:減分率≥30%;無效:減分率<30%。減分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6]。總有效率=(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②采用ADL評分評定患者生活能力情況。③采用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和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周, 兩組PANSS和ADL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第 2、4、8周 , 兩組 PAN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4、8周, 兩組ADL評分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8周, 兩組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利培酮組的ADL評分優(yōu)于奧氮平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和ADL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和ADL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奧氮平組比較, bP<0.05
利培酮組 50 PANSS 72.21±10.87 64.21±5.34a 59.21±5.87a 44.21±5.72a ADL 38.15±8.21 36.15±7.93 33.15±6.43a 26.15±4.36a b奧氮平組 50 PANSS 73.03±11.25 63.03±6.82a 60.03±5.61a 48.03±6.12a ADL 39.03±6.47 37.03±6.31 34.03±6.63a 31.03±6.91a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利培酮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 奧氮平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嗜睡、錐體外系反應、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體質(zhì)量異常、心電圖異常、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利培酮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奧氮平組,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
患者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供血不足損傷腦組織是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逐漸增大, 腦血管病患者明顯增多且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 腦血管病所伴發(fā)的焦慮抑郁、妄想幻覺、嚴重失眠等精神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生存質(zhì)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10]??咕癫∷幬锬苡行е委熌X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減輕患者痛苦, 提升患者生活、生存質(zhì)量[11-13]。本研究應用利培酮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 并與奧氮平進行比較,探討其療效、安全性問題。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周兩組PANSS和ADL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2、4、8周, 兩組PAN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4、8周,兩組ADL評分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8周, 兩組PANS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利培酮組的ADL評分優(yōu)于奧氮平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總體上看, 利培酮和奧氮平均能有效改善腦血管病患者的精神障礙情況, 均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治療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 但利培酮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優(yōu)于奧氮平組。
利培酮組和奧氮平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兩組嗜睡、錐體外系反應、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利培酮椎體外系反應較為明顯, 可能與其阻斷患者腦內(nèi)D2受體有關[14];而奧氮平的嗜睡、肝腎功能異常較為明顯, 可能與阻斷患者腦內(nèi)組胺(H2)、患者體內(nèi)代謝功能衰退、內(nèi)臟敏感性以及藥物耐受性有關[15]。因此, 在服用抗精神類藥物時, 要特別注意根據(jù)不同患者疾病及身體情況, 從低劑量慢慢加量, 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盡可能縮短用藥時間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帶來的損害;此外, 還要做好親情關懷和心理疏導, 避免患者情緒波動, 以利于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 利培酮和奧氮平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均有良好效果, 兩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相當, 且均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質(zhì)量。雖然兩組均會不同程度地產(chǎn)生一些不良反應, 但如果能更好地根據(jù)患者的疾病和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用藥量, 并對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將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