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呂晉萍
目前,電視新聞報道在電視宣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期聲作為在電視新聞采訪報道中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發(fā)現(xiàn)同期聲在電視新聞的采訪編輯過程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技術問題,影響了新聞的整體效果。因此,要想讓電視新聞采訪工作跟上社會的發(fā)展步伐,就需要分析在電視新聞采訪同期聲編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新聞采訪是全部新聞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記者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記者從事媒體工作必備的能力,優(yōu)質的采訪能夠為觀眾帶來更準確、更生動的信息。同期聲采訪在電視新聞中以其特有的真實性和感染力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恰到好處地使用同期聲不僅能夠為電視新聞增色,而且能使整條新聞顯得更加真實。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新聞行業(yè)采訪工作的作用,就一定要關注采訪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同期聲的運用,從而為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穩(wěn)定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一般來說,好的新聞報道大都有成功的同期聲運用。地方電視臺的很多記者在新聞采訪中不善于運用同期聲,報道平鋪直敘,看圖說話;有的新聞報道即使使用了同期聲,也沒有達到好的效果。當前同期聲的運用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心中無數(shù)。一些記者在采訪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被采訪的對象六神無主,于是就舉個話筒讓被訪者隨意說。二是形式主義。一些記者為了照顧領導、朋友、熟人的面子,大量使用同期聲,從而導致拖沓冗長,成了“臭婆娘的裹腳帶”。三是重復使用。同期聲所講述的內容與文字敘述的內容重復,畫蛇添足。四是脫離主題。有些同期聲淡化主題或者采訪內容與主題嚴重不符。在電視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這些問題,充分重視同期聲的使用技巧,科學合理地使用同期聲,以達到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同期聲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之一,要想使同期聲的使用準確、生動、形象,記者就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如實反映群眾生活,真實還原事件現(xiàn)場。群眾原生態(tài)的語言遠比“官腔”更具有說服力,所以在報道前一定要做到深入細致的采訪,詳細了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經(jīng)過、結果,掌握盡可能多的第一手資料,為整個新聞報道的鋪排和同期聲的使用打牢基礎。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確定好合適的采訪對象,并圍繞主題展開提問,避免游離主題、詞不達意。不同身份的受訪者所講述內容的角度不同,因此記者要做好對受訪者的引導工作,讓受訪者講出真話,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同時要認真研究同期聲的使用技巧,如怎樣使用同期聲可以起到補充信息、強化主題的效果。有些同期聲與新聞的主題嚴重脫節(jié),甚至毫無關聯(lián),這時我們就要學會取舍,果斷刪除那些脫離主題的同期聲。
新聞的同期聲不在長短,關鍵在精要。在引入同期聲的時候,要重點注意接入點,可以通過圖片畫面的正確切入使內容得到豐滿,實現(xiàn)內容的擴充,同時同期聲的外音加工處理能夠對新聞的畫面做相應的補充,從而加強觀眾對新聞的正確認識。同期聲的剪輯應有節(jié)奏感,畫面在剪輯過程中景別的變化十分巨大,因此應該避免頻繁切換畫面,最好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依次遞進。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運用同期聲的意義與作用,合理利用好同期聲能夠切實增強節(jié)目的可信度和說服力。電視新聞采訪同期聲的采訪技巧更多是通過實踐總結經(jīng)驗,而不是紙上談兵。新聞記者只有在采訪中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才能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的采訪水平,才能提煉出精彩的同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