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曉冬
中國江蘇網始終堅持政治家辦網原則,肩負輿論引導使命,提升宣傳報道水平。在做好常態(tài)新聞報道的同時,圍繞“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國家公祭”“一帶一路”等重大報道內容,積極融入新華報業(yè)全媒體報道團隊,在創(chuàng)新中提升重大宣傳報道水平。
新華報業(yè)精心策劃推出“喜迎十九大”系列報道,在報網兩端分別呈現(xiàn)。新華日報、中國江蘇網、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一同參與“1+13省市黨報全媒體環(huán)省行”大型新聞行動,全景式地呈現(xiàn)強富美麗新江蘇;舉辦以“砥礪奮進的江蘇”為主題的大型網上圖片展,通過千余幅攝影作品、VR全景漫游圖片、VR視頻、H5、微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十八大以來江蘇改革發(fā)展的成就;進行“文脈頌中華”系列報道,多角度展示了江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十九大期間,新華日報推出整版的大型特刊84個,報道405篇,照片250多張,圖文并茂,新聞報道與理論解讀同步?!妒^察》《盛會關注》《專家?guī)銓W報告》《思想周刊》等重點欄目既有新意,又顯分量?!笆糯髸r光”欄目更是受到中宣部的表揚。
中國江蘇網充分發(fā)揮門戶網站“全”的優(yōu)勢,集合網群資源,發(fā)布近3000篇專題、專區(qū)稿件,持續(xù)大容量、多形式地聚焦十九大。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在省級媒體中首開“十九大頻道”,與新華日報一道,列“十九大省級黨報(客戶端)傳播榜”第一位。交匯點等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旗下的融媒體平臺舉辦的“與黨代表一起來點贊——融媒體平臺主題照片接龍”活動一經啟動,便引來海內外網友熱情參與,共收到3萬多幅(組)“點贊”圖片。H5作品《新華日報特刊:聚焦十九大》,集納新華日報84個整版報道,實現(xiàn)融合傳播和二次傳播,讓傳統(tǒng)黨報插上新媒體的翅膀,擴大了傳播面,提升了影響力。
系列圖解《盛會說“新”》圍繞十九大關鍵詞,結合江蘇五年來的新變化,為百姓解讀大會內涵。H5作品《開啟新時代十九大時光特別長卷》等通過資源整合,實現(xiàn)了內容的多次傳播。系列微視頻《盛會說》,小切口、大主題地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展現(xiàn)與會代表的風采。
圍繞重要節(jié)點、重大事件,中國江蘇網力求每一次報道都能實現(xiàn)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超越。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江蘇網推出網絡專題《祭·憶——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頁面瀏覽量260多萬PV。特別是其中的全媒體跨界互動產品《國家公祭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受到廣泛關注,實現(xiàn)了由“作品”向“產品”的深度轉型。此專題榮獲第25屆中國新聞獎網絡專題一等獎。
理論宣傳方面,新華日報有《思想周刊》,中國江蘇網有“理論之光”網站,交匯點有“新智庫”頻道,各平臺合力,多渠道推送,形成了新華報業(yè)理論宣傳的一大特色,多次受到中宣部的表揚。
《“不忘初心”——紀念建黨95周年系列網絡對話》獲第27屆中國新聞獎網絡訪談三等獎。作品跨端、跨地域,連線上海一大會址、井岡山、紅巖、延安等地,匯集江蘇的專家、學者與青年學生,以實時視頻連線對話形式回眸黨的光輝歲月,暢談革命理想的傳承。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主流新聞網站的責任擔當和工作重點。中國江蘇網結合自身特點,堅持線上線下結合,策劃培育了一系列有影響力活動:
理論學習分享會——中國江蘇網和新華日報一起策劃舉辦“喜迎十九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理論分享會,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實現(xiàn)黨報、網、端、智庫的全面聯(lián)動,深入宣傳會議精神。
“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專題活動——以演講大賽、“我讀馬列經典”校園沙龍、“現(xiàn)代青年人思想狀況”問卷調查三大主題活動為主線,走進9所高校,傾聽青年心聲,激發(fā)愛國熱情。
“洋眼看江蘇”系列活動——成為外籍人士了解、感受、體驗江蘇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國江蘇網連續(xù)五年承辦“網絡文化季活動”,成為江蘇網民的網上精神文化空間。
中國江蘇網還與省旅游局、商務廳、衛(wèi)計委、體育局等多部門開展系列網絡媒體行。其中,“網絡名人看江蘇”引發(fā)3998萬粉絲關注;“德美江蘇”成為宣傳江蘇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活動;“FTA惠蘇企”首次以“媒體行+網絡競答+公益動漫”的形式宣傳自貿協(xié)定政策,受到商務部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