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學生和家長所關(guān)心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從“能不能上大學”轉(zhuǎn)變?yōu)椤澳懿荒苌厦髮W”。在很多人眼里,考高分,上名校,便意味著命運的改變,人生的轉(zhuǎn)折。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名校只是職業(yè)發(fā)展道路上的因素之一,擁有與否,并不最終決定人生的命運。上名校并不一定就萬事大吉,就自然會有好前途,高考并非人生的全部,孩子未來的健康幸福、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家長有著“名校夢”,會把自己的夢想嫁接到孩子身上,把“上名?!焙汀昂们巴尽钡韧饋?,認為孩子上了好大學就有好工作,就有好前程。所以就信奉“不打不成器”,用“狼爸”“虎媽”模式教育孩子,就想方設(shè)法地為孩子擇校擇班擇師,就不停地給孩子加碼上輔導班,迫使孩子跋涉在書山題海中。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天賦,都將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并非只有考高分上名校一條路。杜魯門當總統(tǒng)不久,有一位客人到家里拜訪杜魯門的母親??腿苏f:“有杜魯門這樣的兒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倍鹏旈T的母親贊同地回答說:“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同樣讓我感到很自豪的兒子,他現(xiàn)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币粋€當總統(tǒng),一個挖土豆,簡直是“天上”與“地下”,可杜魯門的母親卻一視同仁,同樣感到自豪。在她的眼里,當總統(tǒng)的兒子是個“才”,挖土豆的兒子同樣是個“才”。我想,這里有杜母母愛的本能,更多的還是體現(xiàn)杜母對“人才”的理性思考。
在應試教育轟轟烈烈的今天,很多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尤其是對待學困生,尊重其個性、挖掘其潛力、發(fā)展其特長,把每位學生都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正是這樣,每個孩子才在教師細心引領(lǐng)下健康“成人”成才,成為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他自己。
高考并不是學生學習與成長、追求與成功的唯一之路。上了名校的,固然可喜可賀,但是,并不是今后一切都會萬事大吉。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自我、正確看待結(jié)果。面對鮮花掌聲不沉湎其中,不止步不前,否則就將是人生走向下坡路的開始。湖南有位“神童”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被中科院破格錄取,而他卻不會洗衣、不知天冷添加衣物,甚至連畢業(yè)寫論文的意識都沒有,最后只得退學。后來,艱難學會生活自理后,才過上了娶妻生子的正常生活。一份《中國高考狀元職業(yè)狀況調(diào)查報告》引發(fā)網(wǎng)友圍觀。據(jù)該報告稱,在杰出企業(yè)家中,沒有一位是高考狀元;中國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專家中,也難覓狀元身影……其實孩子在失意時,更需要的是家長的撫慰,溫暖方能助其走出失敗的陰影。高考并非人生的全部,一時的結(jié)果好壞并不預示著命運的沉浮,不能因眼前暫時的失利而一蹶不振。幫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鼓勵孩子走適合自己的路,方是明智的選擇。
俗話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當今社會,除了擠過高考這座“獨木橋”,青少年可以通往成功與成材的路并不少。比如自學考試、成人考試,比如電大、函授,比如上職業(yè)技術(shù)院校掌握一技之長等。每個人只要努力,就算不上大學,也照樣能夠讓自己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沒有上過大學但通過自身努力而成功者,不勝枚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我們要懂得尊重;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發(fā)展?jié)摿Γ覀円眯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要懂得理解;每個孩子都有長處閃光點,我們要懂得激勵。
只有適合孩子自己的,才是他的“名?!?,才有他的前途。生命只有一次,僅有一次的生命,并不全是用來承受高考之重的!不怕榜上無名,堅信腳下有路!新時代為青少年成才成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遇與環(huán)境。只要勤奮,每個青少年都可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