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許雄剛
摘 要:青年教職工作為高校人才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流管理與服務的基礎,更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支撐。厘清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涵,分析做好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制度設計、創(chuàng)新有效的工作方法等理念引領、制度保障、方法革新的三維工作路徑,是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動力。
關鍵詞: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徑
“雙一流”建設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重大戰(zhàn)略布局,是系統(tǒng)推進工程,既劍指世界一流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也對標世界一流的管理和服務。青年教職工作為高校日常管理和運行的生力軍,其思想政治狀況關系到管理效能是否能夠有效發(fā)揮,關系到“雙一流”建設是否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研究高校青年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對高校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涵
本文將高校青年教職工隊伍人員界定為從事學校行政和黨務管理工作、后勤和服務保障工作的在崗在編以及合同制的青年員工。高校青年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時,結合青年教職工的特點,使他們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備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并有利于個人發(fā)展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能夠在高校改革和發(fā)展中貢獻自身力量,體現(xiàn)個人價值的工作過程。
高校管理是高校發(fā)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管理人員的工作有別于專職教學和科研人員,他們不是教學和科學研究的主體,而是教學、科研等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服務者,他們在工作的同時,要把學校的各項政策、理念和方針貫徹到其中,突出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這就要求高校教職工應有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和文化素養(yǎng)、一定的學術水平和較高的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等,其中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
做好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舉措。高校的生命線是人才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不僅僅是指對學生的培養(yǎng),同時包括對教師、職工的培養(yǎng)。高校要培養(yǎng)高質量、高標準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深入貫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特別是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做出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勢而新,要“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保證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只有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高校的內涵式發(fā)展,才能真正做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才能為實現(xiàn)“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真正的貢獻。
二是加強高校管理、推動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人員包括學校領導、校院兩級黨政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教輔部門工作人員、學生輔導員以及學校后勤服務人員等。作為高校管理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教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對高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著重要影響,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其本身工作效率和投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其高效的、高質量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對教師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生活以及思想狀況有著直接的正向影響。因此,建設一流的管理和服務隊伍,需要強而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這將為高校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動力,為高?!半p一流”建設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三是貫徹“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途徑?!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學校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努力形成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長效機制。高校教職工群體與教師和學生群體互相影響,密不可分。教職工作為學校的管理人員,對學校的管理、學校發(fā)展決策等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青年教職工,在發(fā)揮管理育人作用上,思想層面更能夠與學生和青年教師產生共鳴,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校管理和服務工作中,有利于在工作中深化育人體系建設,切實發(fā)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功能。
四是響應青年教職工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青年教職工在思想政治需求上表現(xiàn)越來越強烈,由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重點的偏頗,導致部分青年教職工出現(xiàn)價值觀缺失、思想道德素質下降、工作效率和質量降低等現(xiàn)象。馬克思在論述人的全面發(fā)展時經常表述為:“發(fā)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全面地發(fā)展自己的一切能力”等,高校青年教職工作為社會人的屬性,同樣存在著強烈的個人成長和事業(yè)發(fā)展需求,這集中體現(xiàn)在成才素養(yǎng)(包括知識、技能)、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和自信心、理想信念和定力(包括態(tài)度和行為能力)、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等,開展好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這些方面的保障和提升。
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現(xiàn)狀
一是對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校青年教職工由于大部分都在學校的管理崗位或服務崗位工作,往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主體。但是,他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忙于事務性或其他業(yè)務工作,缺少主動進行思想政治內容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在現(xiàn)有的制度安排和實踐中,也缺少對這部分群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關注,相應的工作常常是通過日?;鶎狱h支部的會議和活動解決或者替代,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長期性和實效性。此外,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局限于思想政治學習,缺乏對青年教職工個人需求的關注。
二是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枯燥、針對性不強。傳統(tǒng)的理論學習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單純的集中學習和理論灌輸方面,缺乏信息時代所帶來的先進方法變革的充實,已不能滿足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簡單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形式單一老化,缺乏吸引力,已經不能夠達到很好的工作效果。對于青年教職工來說,他們大都是在改革開放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處在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和社會思潮充分涌動的時期,他們的受教育和思想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因此,在進行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群體特點,如果只用寬泛的理論學習方式,難以激發(fā)他們主動性,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多所高校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上力爭有所作為,但仍存在不足。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多所高校相繼設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負責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師德師風建設和考核。黨委教師工作部的成立在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善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存在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由于部門成立不久,經驗尚不充足,從各高校黨委教師工作部的工作性質和內容來看,主要偏向于人事部門,獨立性較弱,且具體工作開展得較少,工作中遇到問題較多;第二,對象主要針對教師,強調教師的師德師風、思想政治工作、教師人才引進和管理等,而忽視了對青年教職工的管理,暫未能對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明顯作用。
做好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維路徑
一是轉變思想觀念,將青年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學校戰(zhàn)略規(guī)劃層面。轉變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觀念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教育行政部門、高校領導和學校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都應轉變思想觀念,提高重視程度,將青年教職工隊伍建設上升到關乎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納入“雙一流”建設這一系統(tǒng)工程考量,與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第二,要將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擺在學校事業(yè)發(fā)展乃至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位置,將其充實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疇,全面提升青年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水平,調動青年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通過推動管理現(xiàn)代化水平提升高校現(xiàn)代化水平;第三,要推動工作理念的創(chuàng)新,擺脫舊有的教條主義,解放思維上的枷鎖,只要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都應該充分利用起來,靈活運用到高校的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二是做好制度安排,將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推進落實。做好高校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制度安排是關鍵。第一,要在青年教職工深化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業(yè)務工作能力、推動職業(yè)發(fā)展、保障生活需求等方面強化制度保障,全方位支持青年教職工的自我發(fā)展。第二,要全面健全管理和服務隊伍管理機制。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將思想政治素養(yǎng)作為人才引進的重要維度進行考量,在人才隊伍的“入口”把好思想政治關;另一方面,要科學設計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使考核機制能夠反饋不足,改進工作。第三,在制度體系建設中,要恪守以人為本的理念,多層次增強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立體化效果,將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推進落實。
三是革新工作方式方法,聚焦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精準對焦青年教職工特點和需求,激發(f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第一,整合教育資源,拓展內容,靈活方式,真正做到使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滋有味”;第二,充分利用新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有機融合,交相呼應,互為補益,占領青年教職工工作和學習中活躍的主陣地,形成正能量集群效應;第三,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想交流平臺,建設網上活動社團,并推動實體社團上線工作,通過校園網絡平臺互聯(lián)互通,加強各教職工社團的聯(lián)絡,發(fā)揮好社團的凝心聚力功能,做好青年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第四,堅持依法治校,牢固樹立青年教職工的法制意識,尊重和保障青年教職工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等基本權利,增強其歸屬感、成就感,尤其在高等教育深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時期,更應該讓廣大青年教職工參與進來,激發(fā)他們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第五,明確支持青年教職工開展工作研究,激發(fā)青年教職工的學習和研究熱情,使他們能夠拓展工作視野,從新、從深、從遠來思考工作,把握工作規(guī)律,深刻認識管理和服務對象的工作邏輯,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業(yè)務工作的融合,推動工作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呂小亮,時曉建.新常態(tài)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維向度[J].吉林教育,2017(21):4-5.
[2]傅江浩.發(fā)揮管理育人功能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淺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6):109-112.
[3]翟建設.新形勢下推進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297-298.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辦公室)
[責任編輯:苑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