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慧
【案例描述】
這天,班上的學生分組做游戲,同學們都不愿和小A一組。部分同學反映說,小A在玩游戲時總愛插隊,其他同學一局還沒玩完,小A就非要參與,于是整個游戲被迫中止。久而久之,小A的人緣變得很差,再沒有人愿意和他一組。
【輔導過程】
規(guī)則意識是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實現人際交往的基礎,小A同學正是因為規(guī)則意識淡薄,才會遭到同學們的孤立。而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往往與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關。為此,我對小A進行了家訪。
來到小A家中時,我看到了這樣一幕:小A與爸爸下棋,爸爸獲勝后,小A喊道:“不算不算,這一步不算,我要重新來?!碑敯职謭猿肿约旱脑瓌t,告訴小A不能悔棋時,媽媽卻勸道:“你讓一下孩子嘛,孩子輸了就不自信了?!痹趮寢尩膭裾f下,小A成功悔棋,最終贏得了棋局的勝利。
這讓我明白了,小A之所以規(guī)則意識淡薄,是因為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縱容破壞了規(guī)則的公平性。當小A在家里破壞規(guī)則時,父母會讓著他,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在學校里同學也應當讓著他。而要培養(yǎng)小A的規(guī)則意識,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在和小A媽媽聊天的過程中,她向我說起了自己的困惑與煩惱。平日里媽媽對小A說:“時間到了,該做作業(yè)了?!毙卻總是撒嬌耍賴說:“不嘛,讓我再玩一會兒手機。”結果半個小時過后,小A仍然在玩手機,作業(yè)一點都沒做。小A媽媽心里著急上火,卻又無可奈何。
我告訴小A媽媽,這就是不遵守時間規(guī)則的表現。要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可以運用四步法:
第一步:與孩子一同制定規(guī)則,提供有限的選擇。第二步:相信孩子。第三步:適時進行友善的提醒。第四步:溫和并堅定地執(zhí)行。例如:
媽媽:小A,該做作業(yè)了。
小A:媽媽,我可以再玩一會兒游戲嗎?
媽媽:可以,我們商量一下,是玩15分鐘還是20分鐘呢?(有限的選擇)
小A:玩20分鐘。
媽媽:那玩的過程中,是需要媽媽提醒你,還是你自己看時間呢?(有限的選擇)
小A:媽媽,你提醒我一下吧。
媽媽:那時間到了,是你自己交手機,還是媽媽問你要呢?(有限的選擇)
小A:我自己交。
媽媽:好的,我相信你能遵守我們的約定。(相信孩子)
媽媽:寶貝,時間已經過去10分鐘了。(適時的提醒)
到時間后,小A如果主動交出手機,媽媽可以說:“謝謝你遵守我們的約定?!比绻⒆硬辉敢饨怀鍪謾C,媽媽也應當溫和而堅定地說:“時間到了,請遵守我們的約定。如果違反約定,下次就沒有機會多玩20分鐘了?!?/p>
家長根據我的建議對小A進行輔導,一段時間后,小A的規(guī)則意識漸強,在游戲過程中也能尊重同學的意見,并逐漸被集體接納。
【案例反思】
規(guī)則意識是學生適應集體生活的基礎和保證,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在培養(yǎng)孩子規(guī)則意識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運用“四步法”和孩子一同制定規(guī)則并踐行規(guī)則,最終讓孩子成為規(guī)則的主人。
(作者單位: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文萃小學江蘇蘇州 215100)
責任編輯 吳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