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偉,李瑞欣,宋振,房師強,劉長鵬,王石磊
(萊蕪市人民醫(yī)院脊柱關節(jié)外科,山東萊蕪 271199)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OA)是一種退行性變,多為膝關節(jié)內軟骨發(fā)生退變及結構紊亂,繼而軟骨剝脫、骨質增生,關節(jié)腔變狹窄,關節(jié)磨損破壞、畸形,從而導致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退行性病變[1]。該文通過PRP與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對比,觀察富含血小板血漿對膝關節(jié)關節(jié)軟骨修復作用是否優(yōu)于玻璃酸鈉,研究時間為2017年7月—2018年7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萊蕪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膝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132例,男53例,女79例。采用隨機選擇和對照的方法,將132例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其中A組(64例)注射富血小板血漿組,B組(68例)注射玻璃酸鈉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和觀察的指標(10 m步行時間、視覺模擬(VAS)評分和HSS膝關節(jié)評分)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玻璃酸鈉注射液,2.5 mL/支,含玻璃酸鈉25 mg,無色的黏稠液體,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組成雙糖單位聚合而成的一種黏多糖,相對分子質量60~150萬,接近關節(jié)液的成分。
PRP制備:采用Landesberg方法制備富血小板血漿。從患者肘正中靜脈采取動脈血5 mL,注入肝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反復晃動采血管5~20次以使抗凝劑與血液完全混合,防止血液凝固。放入離心機以2 000轉離心10 min,得到的血液分為3層,上層主要是纖維蛋白原為主要成分的上清液、中層為白細胞及血小板為主要成分的富血小板血漿層、下層為紅細胞層,用5 mL注射器抽吸掉上清液層與富血小板血漿層至富血小板血漿下3 mm,注入另一干凈無菌離心管中,把該試管放入離心機,再次2 000轉離心10 min,得到3層。上層為貧血小板層,中層為富血小板血漿層,下層為少量紅細胞。用吸管吸取絕大部分上層液體并遺棄,留取少量血清,與富血小板血漿層,紅細胞層震蕩均勻,共得到0.5~1 mL富血小板血漿。
A組:玻璃酸鈉2.5 mL注入關節(jié)腔,每周一次,連續(xù)5次為1個療程。B組:富血小板血漿治療組予以自體1 mL的富血小板血漿膝關節(jié)腔注射,2.5周/次,持續(xù)2次。注:有關節(jié)積液者,盡量抽盡關節(jié)液后再行注入。
(1)10 m步行時間:秒表記錄患者行走所需的時間。同齡正常人 (≥50歲)10 m步行時間6.0~8.0 s。(2)視覺模擬評分(VAS):根據(jù)患者感覺疼痛程度進行評定。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患者最痛的程度。(3)HSS膝關節(jié)評分:采用HSS膝關節(jié)評分表觀察患者的功能、疼痛、活動度、肌力、屈曲畸形、穩(wěn)定性等。85分以上為優(yōu),60分以下為差。
表1 A、B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治療前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A、B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治療前觀察指標比較(±s)
注:*采用χ2檢驗,#采用t檢驗。
組別 性別男女年齡(歲) 病程(月) 治療前HSS膝關節(jié)評分(分)治療前VAS評分(分)治療前10 m步行時間(s)AB統(tǒng)計學檢驗P值28 25 0.67*0.41 36 43 60.82±7.10 61.75±9.24 0.65#0.52 31.29±12.98 32.16±13.06 0.38#0.7 43.18±11.13 43.92±14.81 0.33#0.74 8.18±0.93 8.13±0.98 0.33#0.75 56.10±12.81 54.58±12.69 0.69#0.49
表 2 A、B 兩組 10 m 步行時間比較[(±s),s]
表 2 A、B 兩組 10 m 步行時間比較[(±s),s]
組別 治療前用時 治療1個月后 治療2個月后 治療3個月后 治療6個月后A 組(n=64)B 組(n=68)t值P值56.10±12.81 54.58±12.69 0.69 0.49 43.71±12.18 49.66±13.13 2.7 0.008 33.49±11.78 44.55±13.20 5.09<0.001 34.54±11.65 34.06±7.95 0.28 0.78 29.12±11.11 20.94±6.74 5.08<0.001
表 3 A、B 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比較[(±s),分]
表 3 A、B 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評分 治療1個月后 治療2個月后 治療3個月后 治療6個月后A 組(n=64)B 組(n=68)t值P值8.18±0.93 8.13±0.98 0.33 0.75 6.23±0.93 7.70±0.97 8.94<0.001 4.33±1.04 4.76±0.95 2.47 0.015 4.74±0.99 4.04±0.87 4.34<0.001 4.19±0.92 3.04±0.94 7.06<0.001
表 4 A、B 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比較[(±s),分]
表 4 A、B 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評分 治療1個月后 治療2個月后 治療3個月后 治療6個月后A 組(n=64)B 組(n=68)t值P值43.18±11.13 43.92±14.81 0.33 0.74 55.87±9.84 48.86±14.91 3.21 0.002 61.07±10.36 59.36±14.67 0.78 0.44 67.24±10.51 74.52±12.46 3.64<0.001 77.34±10.50 86.89±5.37 6.52<0.001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分析,所有統(tǒng)計學檢驗均為雙側檢驗,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定性資料采用率、構成比指標,以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B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好轉。在治療1、2個月后,A組與B組步行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比B組10 m步行用時短。3個月后A組與B組10 m步行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6個月后A組與B組步行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比A組10 m步行用時短。詳見表2。
A、B兩組治療后患者疼痛均有明顯好轉。在治療1、2個月后,A組與B組VA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A組比B組病人平均疼痛程度輕。3、6個月后A組與B組步行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B組比A組病人平均疼痛程度輕,且檢驗中發(fā)現(xiàn)A組在3個月后患者出現(xiàn)疼痛程度加重現(xiàn)象,與2個月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6,P=0.20)。詳見表3。
A、B兩組治療后HSS均有明顯升高。在治療1月份后,A組與B組HSS膝關節(jié)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比B組病人膝關節(jié)恢復好。2個月后A組與B組HSS膝關節(jié)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3、6個月后A組與B組HSS膝關節(jié)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比A組膝關節(jié)恢復好。詳見表4。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病,發(fā)病率高,隨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其患病人數(shù)逐年遞增,它是多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并且軟骨病變是病變基礎。一些保守治療方法,如中藥熏洗,取得了一定療效。王文禮等[2]研究表明,中藥熏蒸治療KOA療效肯定,能夠快速緩解疼痛,改善癥狀。但中遠期效果差。正常的關節(jié)軟骨中無血管、淋巴和神經(jīng)供應,而靠關節(jié)液提供營養(yǎng)和保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滑膜細胞產(chǎn)生滑液的功能下降,滑液生成減少,導致軟骨軟化、磨損、缺失。因此,滑液的補充顯得尤為重要。應用關節(jié)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OA患者獲得滿意療效至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HA是治療OA的一種安全、理想和有效的藥物。但早期年輕患者膝關節(jié)疼痛治療效果欠佳,特別是髕骨軟化癥,予以玻璃酸鈉注射后遠期效果差。該次研究結果提示玻璃酸鈉在治療OA患者時,步行時間、關節(jié)疼痛緩解、功能恢復等方面較PRP快,但3月后部分患者出現(xiàn)膝關節(jié)內側疼痛,間斷服用抗炎鎮(zhèn)痛藥緩解癥狀。PRP治療OA患者療效雖然起效略慢,但效果較玻璃酸鈉更好,持續(xù)時間更長。但PRP治療KOA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第一,PRP制備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如時間、濃度、劑量等,整體標準性不高。但是注射整體遠期效果好,更說明PRP較玻璃酸鈉具有優(yōu)勢性。第二,該研究按自己臨床經(jīng)驗采取了統(tǒng)一標準。但全國沒達成共識,PRP怎么才能高效制備、怎么保存、如何注射、科學評估等缺乏統(tǒng)一標準,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但PRP取材簡單,程序不是特別復雜。主要是患者花費費用較注射玻璃酸鈉降低,治療效果更好,維持時間長。再次注射間隔時間長等優(yōu)點,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