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爽
看了一期求職綜藝《非你莫屬》,臺上的小張好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以及身邊朋友或輕或重都有的毛病。
選手小張臺風穩(wěn)健,形象健康,情商很高,表達流暢,在校期間表現(xiàn)尤其突出,實習期間得到優(yōu)質(zhì)的鍛煉,但她的自信分數(shù)居然很低。她是應屆畢業(yè)生,在4A廣告公司工作,實習加轉正已經(jīng)將近一年,參加過二十多個項目方案的撰寫,還曾經(jīng)獨立負責過三個善始卻沒有善終的項目。
很多嘉賓想不通,她為什么要放棄好機會,重新找工作。幾番詢問之下,小張剖析自我,在實習的半年里,接了23個項目,但是做成的只有5個,覺得沒有成就感、安全感和存在感。她還說自己“是一個很糾結的人,無論什么工作,只有有認可我的老板,覺得我可以栽培,或能發(fā)揮作用,我才覺得工作有動力”。主持人反問她,“你要堅持自己是有用的才行,難道別人不認可你就是你沒用嗎?”她搖了搖頭沒說話。
在職場上,在情感里,在生活中,習慣活在別人的情緒里而不自知的人真的挺多的。我有個高中同學,大學時母親車禍去世,備受打擊,她男友安慰她、陪著她,原本思想獨立、很有主見的她,對男友的依戀感日益加強。畢業(yè)后,男友帶她回家,去之前就打聽男友家人的喜好,自己打工攢錢買燕窩,見面后患得患失地察言觀色。她總問男友,自己吃飯時坐的位子合不合適,說的話得不得體,他媽媽喜不喜歡她的禮物……她生怕別人對她沒好感而更努力表現(xiàn),但其實整個人更加擰巴和緊繃,她的過度在乎和關心則亂,讓她整個人的狀態(tài)差到塵埃里。
當太過在乎別人情緒時,其實是個很危險的信號,在感情里,要說“我愛你”之前,必須先知道如何說“我”。
我有不少好友,會和我說同事的哪句玩笑讓她心神不寧想了很久,會讓我?guī)椭治鱿嘤H對象回復的信息里究竟幾個意思。我以前還會分析幾句,后來直接叫朋友想開點兒,有次女友還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我的腰是已經(jīng)疼過了,活在別人情緒里,讓自己受害匪淺。
我初中時被班主任誤會作弊,那天班主任監(jiān)考,我提前交卷在外面玩,結果考完被莫名其妙地抓到講臺上,當著全班的面,班主任甩出一張字條,說是我寫給前桌的。
我本能地否認,班主任拿出我的試卷,草草比對了一下,說字條和我試卷上的筆跡相同,看我不認,她拔高到“缺乏誠信,道德堪憂”的高度,我委屈地哭了,班主任還把我的試卷揉成一團扔出去。后來真正傳字條的同學上臺跟班主任說出真相,這事才算結束。這對我來說是陰影級別的事件,讓我討厭班主任,也討厭班主任教的數(shù)學。
初三時好幾個老師找我談話,鼓勵我學好數(shù)學,我才加油自學,終于改變被數(shù)學拖后腿的局面。其實想想多沒勁,因為別人的誤會,竟然對自己的數(shù)學成績破罐子破摔。后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跟我一樣,因為不喜歡一個老師,而不喜歡一門學科。其實想想真的虧大了。
每當我為生活中低素質(zhì)、零口德的人郁悶時,我就捫心自問:“別人敢上刀子嘴,我還在這兒玻璃心嗎?別人的評價干嗎成為我的心情風向標,能不能惜命一點,為這種人至于搭上自己的內(nèi)分泌嗎?”
“不要活在別人的情緒里”,不要把它當作一句知易行難的口號,而要成為循序漸進的修煉。對于如何日益降低他人情緒對自己的影響程度,我有一些針對性的訓練要點:定期自省在每份關系中的獨立程度,當自己失去重心時,需要重新定位并進行糾偏;盡量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當別人有情緒時,確定與自己無關后,別盲目自我問責;情緒被人影響了,盡快地撥亂反正,可以轉移注意力找樂子,或站在對方立場上想問題。
我有個朋友生氣了就想去買彩票,幻想中獎甚至忘記生氣。何必在別人的刀子嘴里,豆腐心地活著;何必在別人的壞情緒里,玻璃心地活著。不擰巴的人,更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