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萍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學習活動過程,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評價中具有主導性。而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改善教學和學習效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淺談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評價;優(yōu)化
在中學生物教學生涯中,教師所上過和聽過的課確實不少,回首一看,平時的每堂課目標達成、教學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師都是由于時間、精力、教學條件等各種原因,簡單地以回答提問、測驗考試等常用的方式來反饋教學效果,但是課堂反應的評價和測驗結果大相徑庭。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教學、對學生實施發(fā)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每個生物教師要認真深思的
問題。
一、優(yōu)化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
新課標提出:生物學科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的評價應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二、優(yōu)化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應用
生物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主要分為自評、互評、師評等。
自評要求學生從評價的被動地位解脫出來,主動地參與到評價活動中,成為評價的參與者。比如采用自我反饋表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客觀地記錄,使學生能看清自己的問題,認識自己的進步。
學生自我的評價有時會存在對自己寬容或過于嚴格,不夠客觀的情況,所以小組互評可以讓學生看到來自同一水平的評價者的意見,同時也因為要評價別人,他們學會觀察,從而總結和互相學習、借鑒。
師評,這是課堂評價中最普遍適用的方式,掌握著課堂評價的主導方向,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權威。而師評又分為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獎懲性評價等幾種形式。在口頭評價中,評價語言影響著學生對學習能否建立信心和興趣,以及課堂氣氛是否和諧融洽。在課堂教學中的書面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近年興起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巡視面批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即時評價,但由于時間場合等因素在課堂中應用的不多,難以對每個學生作出恰當的評價。獎懲性評價在我校初一年級中是很多老師較為喜歡應用的一種方式。對于課堂表現(xiàn)突出或完成任務的學生給予加分,最后累積分數較高者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比如糖果、學習用品等。事實證明,由于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刺激,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相當高,競爭意識增強,課堂氣氛幾乎要沸騰了,教學效果還是比較顯而易見的。盡管如此,這種評價的形式也引來了不少弊端。單純物質獎勵的形式只在低年級效果明顯。另外,一旦不再用這樣的形式教學,不再有物質刺激了,學生的參與度也會驟然下降。這其實就是我們生物學中所說的條件反射,它需要反復多次地給予條件刺激,一旦不再給予條件刺激,那么原來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也會隨之消退。因此,作為教師要自己承擔獎品的費用,并且一直承擔下去,否則課堂教學難以進行。
為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個準確、有效、全面的評價,上學期經過摸索和分析,我選了比較簡單易學的兩節(jié)教學內容,提前給學生以組為單位,各組分別對該節(jié)內容進行備課、查找資料、制作課件等,并在下次上課時選一位同學當老師,給大家講授這節(jié)課。講完后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對其授課的方方面面進行點評,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共有三個班級參與此項試驗,經過兩節(jié)課三個班共六個小組的參與實踐,以及各班熱烈地討論,課時基本按計劃順利完成了。最后由每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有的說這種方式是自己親身經歷當了一回老師,體驗到了老師的不易,從而今后在課堂上能夠更加地體諒老師的辛苦,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有的說本來以為自己學會了、理解了,其實自己的學習還存在很多漏洞,備課不夠充分,理解有偏差,對同學的問題回答不出來,對自己查漏補缺很有幫助;有的說,在準備課時大家分工合作,發(fā)揮了各自的智慧,慢慢地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不用死記硬背就能理清知識脈絡。雖然學生的教授比較生硬,在刻意模仿老師上課的樣子,問題設計也不夠優(yōu)化,但是這是學生成長中很重要的一課,對于教師也能夠準確即時地得到反饋信息,而不是僅僅從幾次作業(yè)或考試中得出不夠客觀的評價結果。
三、優(yōu)化生物實驗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學生實驗是生物學實驗教學的主要形式。在實驗課教學中,教學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實驗技能的評價,包括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操作結果兩個方面。通常由于學生數目較多,課堂時間有限等因素,生物實驗課是以這兩方面相結合、以后者為主的評價方式。然而有很多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輕實驗操作而重實驗報告,甚至有的學生隨便做做實驗,玩了大半節(jié)課,最后直接獲取他人的實驗結果,至于對于實驗本身幾乎什么都不知道。在實驗課上,教師應該重視探究活動的全過程,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過程性評價,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在不同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評價策略的研究和試驗,我認為教學評價應被視為一個過程,它不但是在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也在評定教師的教學成效,以作為改進教學和學習的參考。在教學評價之后,應根據教學目標或學習內容,再詳細分析學生的能力,確定學生學習的優(yōu)缺點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以便決定學習和輔導的策略。所以,我們教師要切實掌握好評價方式與策略,通過恰當的多樣的評價途徑,給學生一個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的教學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于潛.中學生物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初探[J].生物學雜志,199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