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
如果工作做得不盡如人意,可以扣掉孩子小小的一部分工資。
對于讓孩子做家務給工錢這件事,一直都有兩種聲音:
一種是,一定讓孩子從小做家務掙零花錢,因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從小知道,手里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勞動換取的。一方面讓他得到了家務的鍛煉,而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財商,他自己賺的錢都很寶貝,不會胡亂花。
另一種則相反,家務本來是孩子自己的責任,本來就應該干的,結(jié)果他現(xiàn)在不管做什么,都在尋思能掙多少錢,這不是把孩子給教得金錢至上,啥事兒都用錢衡量?
其實,上面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也都有各自的副作用。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嘛。一個家里的家務那么多,全用一個規(guī)矩多單調(diào)啊,你分成三部分,采用不同的政策,這個玩法就非常豐富了——
這部分工作是孩子的責任所在,必須做的,主要是指孩子本身會獲得益處的家務,可以包括下面這些項目:
鋪床
整理自己的衣服
收拾自己的玩具和文具
把自己的臟衣服整理進臟衣籃
保持自己房間的整潔
處理掉自己制造出的垃圾
自己準備第二天的書包
第二部分:與父母輪流值日的工作
這部分的工作是指一些公共區(qū)域的勞動,可以采取和爸爸媽媽輪流做值日的方式,包括:
用洗衣機洗衣服
吸塵擦地
收拾飯桌
倒垃圾
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孩子本身的責任,要盡早讓孩子承擔,你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能力,每過一個生日,就應該把這部分責任交付給他,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被像大人一樣對待,是很高興的,這部分千萬不要嫌他做得不好,而是要鼓勵為主,如果他不做,就一定要給他一個后果。
比如說,你沒有整理自己的玩具,媽媽就要把玩具關(guān)進“監(jiān)獄”,你三天都不可以玩了;不收拾自己的臟衣服,就讓他連續(xù)幾天沒有干凈的衣服穿……或者說,今天你該做的事情沒做完,就不可以進行下一步,不準備好第二天的書包,就不可以去睡覺。
其實不太需要和孩子大呼小叫的,只要憋住了別去挑毛病,別去代替孩子,他們是會很驕傲自己能像個大人一樣承擔工作和責任的。
第三部分:“賺錢”的工作
這里的工作是關(guān)于“賺錢”的家務了,可以選擇一些本來應該是爸爸媽媽職責內(nèi)的家務工作,最好是沒有什么技術(shù)含量但是比較耗體力的,開放給孩子作為“賺取零花錢”的“工作”機會,比如:
代替爸爸媽媽做第二部分值日
照顧弟弟妹妹
擦玻璃
擦車
簡單的園藝工作:掃落葉,拔雜草之類的
這些工作孩子可做可不做,但是做了就有錢賺,爸爸媽媽作為雇主,有權(quán)利對雇員的工作提出質(zhì)量要求,比如說“照顧妹妹”這個工作,不要以為就是平常和妹妹玩,你不可以不理妹妹,要陪她做游戲,好好和她說話,不可以把她惹哭,還要給妹妹準備簡單的吃喝,等等。
如果工作做得不盡如人意,可以扣掉孩子小小的一部分工資。哭也沒用,市場經(jīng)濟就是這么殘酷,早知道早清醒。
工作機會是要看時機的,順其自然,不要給孩子制造“工作”,譬如說,擦車這個工作,可能一周才有一次,擦玻璃這件事,可能好幾個月才一次,掃落葉那更是一年才有一次,爸爸媽媽犯懶不想做事想讓你代勞,也不是經(jīng)常有的,孩子要抓緊機會,推銷自己的勞動力,做得靠譜做得好,才能得到完整的工資和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里提醒一下,如果你想對孩子引入“家務賺零花錢系統(tǒng)”,就請擺脫掉爸爸媽媽的角色,嘗試去當一個比較溫和而有原則的“雇主”,不要讓孩子覺得,撒嬌賣萌,糊弄工作,磨洋工,一樣可以賺到零花錢。
因為“賺取零花錢”本質(zhì)上是孩子的初步社會實踐,如果你讓他太輕松,就失去了社會實踐的意義。社會本身不是那樣子的,千萬別誤會以為人人皆是你爸媽,在社會上做事要有契約精神,不能隨便耍脾氣。
如果你心軟,做不到像真正的雇主一樣雇傭孩子,就不要輕易開啟“賺取零花錢系統(tǒng)”,反倒容易變相成為孩子索要零花錢的一種方式,讓孩子整天琢磨做些什么事好讓你付錢,那樣的話就得不償失,還不如用傳統(tǒng)方式,每個月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讓他算計著花,一樣會鍛煉財商。
說白了,“賺取零花錢系統(tǒng)”是個錦上添花的事情,你做了當然很好,但是如果你沒有能力做,也完全沒關(guān)系的。
其實小朋友都是很喜歡做家務的,只是我們總是嫌他們做得不好,不給他們機會或者總挑毛病,如果父母能多放手,讓孩子自然地參與到家務中來,他們其實是很開心的,就算沒有金錢獎勵,做家務本身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也會讓孩子樂于去做的。
孩子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