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過去了,綠色江河從三江源帶走垃圾60萬件。30歲的劉洋和劉希丹,從戀愛走向婚姻已兩年。劉洋說,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垃圾還有很多,夫妻倆會一直守護下去。
劉洋還記得2012年和劉希丹第一次作為志愿者,來到海拔4540米的“紅房子”時,讓自己感到驚愕的兩個畫面:很美的美景,很多的垃圾。
“紅房子”,大家對中國第一座長江源頭環(huán)境保護站—一長江源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站的稱呼,位于長江正源沱沱河與青藏公路交叉處,是由民間公益組織四川省綠色江河環(huán)境保護促進會(以下簡稱綠色江河)牽頭修建的藏式紅色建筑。那一年,他們剛剛戀愛,“紅房子”剛剛完工。
高原工業(yè)化、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游客的漸多,大量垃圾也隨之出現(xiàn)。1995年成立的環(huán)保組織綠色江河,從2012年開始,向外搬運處理垃圾。6年過去了,綠色江河從三江源帶走垃圾60萬件。30歲的劉洋和劉希丹,從戀愛走向婚姻已兩年。劉洋說,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垃圾還有很多,夫妻倆會一直守護下去。
大量一次性塑料飯盒、礦泉水瓶、銷制易拉罐等不可降解的垃圾,隨著青藏鐵路、城鎮(zhèn)化發(fā)展,涌入生態(tài)本就極為脆弱的長江源。尤其是“紅房子”所在的唐古拉山鎮(zhèn),當(dāng)時成了萬里長江的第一污染源。長江源區(qū)面積遼闊,牧民居住分散,垃圾很難集中收集、運輸和處理。為此,綠色江河從2012年、2013年開始發(fā)起“垃圾換食品”“帶走一袋垃圾”等環(huán)保項目?!熬褪枪膭钅撩駥⒎稚⒃谀羺^(qū)的垃圾,帶到保護站交換相應(yīng)數(shù)景的生活物品。保護站志愿者們分類打包,再動員來此參觀的自駕游客帶走一袋垃圾,將垃圾送到格爾木的綠色驛站統(tǒng)一回收?!眲⒀蟮钠拮?、曾于2014年擔(dān)任保護站管理員的劉希丹說,“項目推廣至今,越來越多的游客和牧民開始參與。從拉薩到格爾木的游客,70%以上都愿意參加?!?/p>
2017年,由綠色江河和青海省政府合作共建的“青藏綠色驛站”垃圾回收站項目也正式啟動,既能回收垃圾,又能兼顧貨車司機、游客短暫休息和環(huán)保宣傳。目前,該項目一期已經(jīng)在格爾木到唐古拉山鎮(zhèn)420公里的青藏公路路段上建立并運轉(zhuǎn)6個站點。劉洋說,6年來,通過“垃圾換食品”項目,綠色江河從三江源帶走塑料瓶、金屬罐、廢舊電池等垃圾60萬件。
來自甘肅的劉洋和劉希丹,是綠色江河全職工作人員里為數(shù)不多的夫妻檔。青藏高原卒氣稀薄、氣候干燥、紫外線輻射強、一日四季。外地人來此生活一段時間,常會出現(xiàn)皮膚干、鼻孔出血的現(xiàn)象。劉希丹時間最長的一次在保護站連續(xù)待了五個月。高原天氣易變,不能多洗澡,很容易感冒。一旦感冒,需很久才能痊愈,甚至還會發(fā)展成肺水腫。水要過濾,否則喝了會脹氣;碰上停電,志愿者擠在廚房“抱團取暖”;晚上睡覺時也只能套睡袋,多蓋幾床被子?!懊刻炱唿c鐘起床,晚上卜一點之后才能休息,從睜眼到閉眼都是工作?!眲⑾5ふf。
綠色驛站的志愿者每天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撿拾青藏線兩邊的垃圾。每天工作人員都會組織志愿者徒步四五公里,或開車十幾公里,撿拾路邊的垃圾。一個驛站每個月大概能夠撿拾到礦泉水瓶6000個,紅牛罐和鋁管5000個。劉希丹擔(dān)心,這種情況會漸漸積重難返,而這個問題不是短期能解決掉的。所以,他們要扎根在長江源,依靠這種方式來慢慢解決。
邢大軍據(jù)《西海都市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