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徐震
《收藏·拍賣》:《徐震超市》首次進入拍賣市場,買家會獲得由藝術家同名品牌徐震?簽署的證書,授予其重建及實施《徐震超市》的專有權,即關于這件作品的概念,那么你會在收銀處喊一嗓子嗎?
徐震:這個可以留給拍賣官。從銷售收藏的角度來說,我們銷售的是一個概念,藏家想在哪里做,做多大多小的超市都可以,藝術家團隊也會幫忙建設,成本由藏家負責,其他人可以向藏家加盟。這個除了工作室自留三版,全球也就這獨一版。每一個“消費者”的抉擇過程,顛覆了看似無害的日常消費行為,作品對包裝推廣、消費文化,以至全球資本主義作出詼諧卻尖刻的反思與批判。所以《徐震超市》,你買或者不買,它就在那里。
《收藏·拍賣》:約定俗成里,香港的菠蘿包里真的沒菠蘿。但超市貨品里沒內(nèi)容,你真覺得有趣嗎?
徐震:超市里沒有貨品就如沒有靈魂的超市,這是一個很浪漫的事情。大家對于包裝的迷戀,在這個拍品里面體現(xiàn)得非常透徹的,明知道只有包裝還要買,證明消費是有趣的。其實,所有的商品都是團隊從真正的超市購得后掏空后特殊處理,再擺放到貨架上,成本比真給你一個完整商品來得高。
《收藏·拍賣》:這個觀念藝術拍品算買櫝還珠嗎?為何要做這個超市?
藝術家徐震
徐震:哈哈哈,算買珠還櫝吧。這里必須注意的是觀念藝術不算行為藝術,后者是通過人類肢體來表達各種情感的藝術。而觀念藝術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它的特征是完成于認知,現(xiàn)實中如何制作,如何實施完成,這受控于藝術家的概念。它與事件藝術、偶發(fā)藝術有關聯(lián)。藝術家創(chuàng)作都只因覺得有趣、吸引、有感而發(fā),好玩才做這個藝術品。進入一個快速消費的社會,面對那么多眼花繚亂的商品,會有一種直觀感覺,思考到底什么是核心?什么是表面?《徐震超市》就是從這個出發(fā)點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