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彩霞、Carmen 圖:本刊資料庫
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 《一把和三把椅子》
一件藝術品,沒有可供展示的實體,也沒有數碼格式,有的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且最低要價100萬港元,這樣的藝術品,會有人收藏嗎?亞洲地區(qū)首次上拍的概念藝術品《徐震超市》最終以超出拍前估價一倍的價值(200萬港元)成交,宣告了這次市場試驗的成功。
國際拍行首次試水中國觀念藝術市場,不僅挑戰(zhàn)藝術的界限,也沖擊了大眾的慣常認知。這是拍行玩的噱頭,還是挖掘市場新星?從之前以征集和交易20世紀名家的作品為主,到現在為滿足不同藏家的收藏偏好向新媒體作品和藝術概念作品的轉變,這些都可以看出拍賣公司在當代藝術板塊交易中的策略改變,也暗示著未來藝術市場可能迎來的轉變。
在香港蘇富比秋拍預展現場,《徐震超市》燈火通明;走進超市會發(fā)現內部的貨架擺滿了商品:高露潔牙膏、方便面、各種飲料、貴州茅臺……琳瑯滿目。這一切似乎和普通的便利店并無二致。然而走近貨架仔細看每件商品,會發(fā)現它們的內部都被清空了——沒有任何內容物,僅存包裝空殼。但超市內收銀機運作如常,許多“消費者”都饒有興致地在這個實體形式的《徐震超市》選購各類空無一物的產品包裝。本刊記者也排隊以支付寶購買了一瓶啤酒、一筒薯片……超市的購物小票印著蘇富比字樣,并注明:此超市是一個藝術項目。2017年《徐震超市》的英國版反應并不熱烈,不知大多英國人的觀念是否停留在“買個空包裝回去干嘛?”而對于新藏家如一位90后攝影師的觀感卻是:“哪怕買一個洗發(fā)水空瓶子回去收藏,不等于在這個百萬拍品身上扯下一塊價值嗎?”
“《徐震超市》是一件表達整個人類消費行為本質的藝術品,”藝術家本人這樣描述道,“每一個購買或拒絕購買之舉動,以及其背后的思索和抉擇過程,顛覆了看似無害的日常消費行為。并對包裝推廣、消費文化,以致全球資本主義作出了詼諧卻尖刻的反思與批判?!?/p>
拍賣一個藝術概念,在亞洲地區(qū)還屬第一回,但觀念藝術在西方已有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在20世紀60年代觀念藝術興起時,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就已經是這波浪潮的重要人物之一。1965年,他將一把椅子和一張把椅子放大到實物的照片,以及詞典中關于“椅子”詞條的說明文字復印件一同呈現出來,三者并置在一起展示,題為《一把和三把椅子》。這是觀念藝術的典型作品,實物象征著某種客觀存在,照片象征著人的形象思維,文字象征著人的語言邏輯思維。
所謂觀念藝術,是指藝術家對“藝術”一詞所蘊涵的內容和意義標幟再作理論上的審查,并企圖提出更新的關于“藝術”概念界定的一種現代藝術形態(tài)。一件藝術品從根本上說是藝術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實物,即繪畫和雕塑;有形的實物出自那種思想。這種藝術導致以觀念取代實物、是藝術擺脫物質的藝術品。相較于對美感的追求或創(chuàng)作媒材的關注,觀念藝術家們更為著重在觀念或意念上進行探索與呈現。
《徐震超市》門面
《徐震超市》室內
班克斯 《女孩與氣球》 2006年作
班克斯《垃圾桶中的愛》,2018年作
“觀念藝術”上拍,是不是拍賣行為了吸引藏家入場玩的噱頭,畢竟后面還上演了一場比電影還精彩的“大戲”——在蘇富比倫敦當代藝術晚拍現場,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的畫作《女孩與氣球》在以86萬英鎊的高價落槌后,突然從畫框中向下滑出,同時被畫框內暗藏的碎紙機切成細條。突發(fā)事件驚呆了在場競拍者,也迅速成為社交網絡的熱議話題。次日下午,班克斯在社交媒體發(fā)布了視頻,展示了他當初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以防作品被送拍而在畫框中安裝碎紙機的過程,同時引用了畢加索的名言:“毀滅也是創(chuàng)作沖動的一種?!贝伺e一開始被看做班克斯對藝術資本化的抗議,但隨著事件發(fā)酵,也有人質疑這其實是一場炒作,拍賣行很有可能是同謀。蘇富比歐洲當代藝術主管Alex Branczik在拍賣會當晚的記者會上表示事前并不知情:“我們被‘班克斯’(Banksy-ed)了?!?0月11日,倫敦蘇富比再度發(fā)表聲明稱:“班克斯并沒有在拍賣會上毀掉作品,而是創(chuàng)造了一件全新藝術品。繼藝術家于上周晚拍作出令人意外的干涉后,我們現在欣然宣布全新作品《垃圾桶中的愛》正式成交,這是藝術史上第一件在拍賣會現場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迸馁u當晚成功投得的藏家已確認收藏這件作品。
業(yè)內有人認為這或是拍賣行玩的另一種“觀念藝術”,本就是一件被具象了的觀念作品,而不是單純的紙面作品。當它真的碎了,并以這個方式碎,這件作品才真正完整了。其實,隨著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邊界的擴張,《徐震超市》或《垃圾桶中的愛》并不是拍賣行為了有效吸引藏家入場做的首次嘗試。2017年,香港富藝斯在其秋拍征集時便在“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晚間拍賣”專場加入了teamLab的大型沉浸式作品《水粒子的世界》,并以遠超估價的150萬港元落槌。
這些新興的拍賣品類,代表的是一個來勢洶洶的當代藝術品市場。當被問到為何選擇在此時試水觀念藝術市場,蘇富比亞洲區(qū)當代藝術部主管寺瀬由紀說:“觀念藝術是當代藝術中如此獨特的分支,通過這次拍賣,我們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面——在傳統(tǒng)的繪畫、雕塑之外的全新領域。這場拍賣的成功將會為整個中國藝術市場注入一股強勁的新鮮動力。在中國和亞洲,有許多有趣的觀念藝術家值得關注?!?/p>
中國的觀念藝術市場現狀如何?早期的觀念藝術家,如徐冰、谷文達、黃永砯等已為業(yè)內熟知,他們的作品所具有的市場價值也相當可觀。2017年,徐冰的作品《鳥飛了》曾賣出690萬元的高價,這對從事觀念藝術的年輕藝術家而言,無疑是一種引導和鼓勵。雖然目前觀念藝術作品的主要市場仍在西方,但此次蘇富比上拍徐震作品,無疑釋放出一種信號,說明國內觀念性藝術品市場已經開始顯現。但作為“觀念”形態(tài)而存在的藝術到底應當如何在藝術市場中被認知與衡量?目前并無定論,但觀念藝術的市場熱度還是有的。據調查,目前畫廊并不排斥銷售觀念藝術作品,其所推出的作品中,觀念藝術作品都占有一定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