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最近幾年,高校心理教育環(huán)境得到極大限度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空間,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依舊不容樂觀。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校學生群體之中,大約有2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適應不良情況,并且心理障礙的發(fā)生率相比之前也有著一定的上升趨勢,這就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現(xiàn)階段的大學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了培養(yǎng)“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全方位現(xiàn)代化人才而開展素質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不容忽視,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大學生個體化差異逐漸的突出,幫助大學生提升心理素質,梳理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解決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社會經濟也正式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在現(xiàn)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機遇與挑戰(zhàn)是并存的,對于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在面對和學校、家庭完全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時很容易感覺到迷茫和無助,無法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以及就業(yè)方向,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勇敢面對困難,幫助學生奠定心理基礎,不斷提升心理素質,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積極面對困難與新的挑戰(zhàn)。
就當前的大學生而言,難免會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所以只有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才能夠找準方向,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突出。就相關學者對于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調查來看,很多高校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一般表現(xiàn)在失落感、自卑感、抑郁等。按照具體的分析來看,大學生心理問題普遍表現(xiàn)在人際關系障礙、適應環(huán)境困難、擇業(yè)心理自卑以及自我認同感過低等方面。
第一,單一性的心理咨詢以及治療模式。部分高校直接將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及障礙進行矯正,但是這個模式僅僅滿足了部分學生的需求,缺少心理的輔導與訓練,也無法滿足心理的發(fā)展需求。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方式過于的單一,缺少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導致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薄弱。
第二,簡單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大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理解還不夠深入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投入力度不足,教育資源相對有限,進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相互的合并,這樣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于簡單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所以在積極探索各種有效措施的時候,就應該探索出滿足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維護模式,最終滿足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2]。
在積極心理學的視域之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了解積極心理學對于社會發(fā)展有怎樣的推動作用,并且也應該認識到在積極心理學的視域之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有效途徑是什么,如何才能夠讓大學生培養(yǎng)出自我積極的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不僅僅是心理學本身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茖W技術與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對應的提升,但是卻無法做到精神追求與生活質量的相互同步。反之,人們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卻在逐漸的擴大,負面心理不斷出現(xiàn),甚至還可能帶來信仰危機等一系列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體制以及社會結構都出現(xiàn)一定的變化,當我國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轉型時期,隨著經濟的改革,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觀念都會出現(xiàn)相對應的變化,在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使社會心理也有所變化,導致人們的心理壓力成倍增加,進而增強危機意識,出現(xiàn)不安全心理、不公平心理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并且還會增加心理不健康人群的數(shù)量,使得各種心理疾病的人數(shù)都在飛速增加,并且還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趨勢。由于上述心理問題以及心理困擾的出現(xiàn),消極心理學研究的手段以及方法還無法發(fā)揮其功效。但是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積極人性、注重對于人們的價值與優(yōu)點研究的思想觀念,都能夠滿足當代人對于心理學的需求。事實證明,在當前社會處于健康發(fā)展、穩(wěn)定繁榮的關鍵階段,人們有關于社會良性因素以及個體發(fā)展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在考慮自身潛在因素的挖掘,同時也會去關注社會的進步與積極性。所以在出現(xiàn)積極心理學之后,就可以將心理學原本的功能和使命完全恢復,人們也可以在現(xiàn)有的社會條件下快樂幸福的生活下去。
積極心理學的心理健康觀主要包含了幸福觀、預防觀以及積極觀三個主要的方面,其所要求的是心理健康教育
不僅需要關注到心理方面的負面因素,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個體潛能的挖掘,強調自我的監(jiān)督與管理,就能夠利用自身積極品質來克服心理方面的問題,并且也可以利用直觀幸福感指標作為心理健康的主要衡量標準。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人培養(yǎng)良好的積極品質,遇到復雜問題以及困難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
1、強調心理健康預防工作
在積極心理學之中應用積極預防的理念,能夠有效的修補學生出現(xiàn)的不良心理問題,而不是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再依靠外在的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來進行補救。另外,積極心理學也提出,每一個人都需要依靠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以及勇氣等心理品質,從而幫助自己抵御精神與心理方面的疾病,所以,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挖掘其內在的潛力品質,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與培養(yǎng)自身的積極品質[3]。如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可能因為自己的長相或者是身材,難以在公開的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內心出現(xiàn)強烈的自卑感。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幫助其發(fā)現(xiàn)自我的長處;針對因為性格內向,而無法與其余的學生相互交流的同學,教師就可以讓其進行偏好的觀察,并且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挖掘自身的優(yōu)點,就可以讓學生逐漸的忘記自身還存在的缺點,從而達到對各種心理疾病加以預防的目的。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方面,高校還應該與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相互結合起來,可以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這樣才可以幫助每一位學生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礙,強調積極心理品質,從而達到完善自我以及提升自我認知的目標。
2、營造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氛圍
一直以來,環(huán)境對于每一個人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努力提升教師的自我親和力,能夠與學生做到坦誠相見,不要讓學生感覺到課堂之上的壓力,能夠在課堂之上發(fā)表自己的內心想法,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感。如在現(xiàn)階段很多大學生認為心理咨詢是存在心理問題的人才會去從事的事情,對于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較大的抵觸。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富有感染力、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改善其心理上存在的偏見,在課堂之中努力營造一種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的氛圍,這樣就可以讓心理健康教育課真正成為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主要場所。
3、重視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偏向于對心理疾病問題的分析與矯正?,F(xiàn)階段,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將注意力放置在培養(yǎng)積極品質這一層面上,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利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這樣就可以防范心理問題的再一次出現(xiàn)。馬斯洛心理發(fā)展理論認為,人的發(fā)展需求主要包含了歸屬與愛的需要、安全需要、勝利需要等各種需求。在個體得以發(fā)展的同時,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也可以促發(fā)學生更為高層次的努力動機。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關注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從而開展相對應的課外活動以及校外活動,這樣才能夠在活動之中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并且也可以感受到價值真正的意義所在,這樣就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踏上健康的發(fā)展之路[4]。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各個階層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都在飛速提升。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全新的思路與方向,應該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以及層次的基礎上,構建出立體化、多元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模式,在心理疾病得到治療與矯正的同時幫助大學生發(fā)展其積極的心理因素,對于新時期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并且對于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生活與工作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桃元.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究[J].考試周刊,2018(20):21.
[2]梁銀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探究[J].學園,2017(25):40,59.
[3]姜巧玲,梁彥蕊,李稚琳.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6(15):5,7.
[4]張帆.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下),2016(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