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始終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習作內(nèi)容空泛、形式呆板,思維封閉、視野狹窄,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構(gòu)思雷同,千篇一律。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改善“作文難教難學”的現(xiàn)狀,必須探索有效的習作教學方法。近年來,仿寫訓練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化難為易,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展開研究。本文所涉及的有關(guān)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的研究時限在2006年至今的十、十一年間,文獻主要來源于《語文教學與研究》、《作文教學研究》、《新語文學習》(教師版)等語文教育類期刊。述評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仿寫訓練內(nèi)容的述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仿寫訓練作用的述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仿寫訓練策略的述評,這三個方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為補充,從中可以習得清晰的仿寫教學思路。
仿寫,字面意思即“仿照書寫”,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仿寫,特指仿照一定的范例進行習作,學生學習范例中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根據(jù)范例的寫作模式,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再創(chuàng)作。訓練,意為通過反復的練習以獲得某項技能或?qū)崿F(xiàn)某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即通過模仿范例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增強語文素養(yǎng)。
綜觀學者們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仿寫訓練作用的研究,觀點主要集中在“激發(fā)寫作興趣”、“掌握寫作技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四個方面,對仿寫訓練作用的認識較為全面。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在《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中指出:“一個人學習語文從模仿開始,而且一直在模仿?!蹦7路闲W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chǔ)。模仿范文給學生以參考與“依托”,就像一個現(xiàn)成的指導老師,引領(lǐng)學生邁入習作的大門,降低習了習作的難度,能幫助學生克服對于寫作文的畏懼心理,學生不怕,才敢說敢寫,進而愛說愛寫,對寫作文產(chǎn)生充分的興趣。
學生畏懼習作,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學生天生就排斥語言文字和表達,而是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如何下筆。通過仿寫訓練,學生跟隨范文一起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感受整個過程中的方式方法,熟悉每個流程,訓練多了就能從中悟出規(guī)律,掌握寫作技巧。戚紅梅在《范文引領(lǐng) 習作遷移——淺談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的“仿寫”》中指出,模仿范文在很多時候比教師天天強調(diào)“應(yīng)該怎么寫”更容易拓展思維、引發(fā)思路。她還引用了魯迅先生的話:“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yīng)該怎么寫’?!狈段募词菍Α皯?yīng)該怎么寫”的一種直觀而清晰的現(xiàn)身說法。
仿寫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還能通過范文的藝術(shù)魅力感染學生,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驚嘆——“原來還能這么寫”,當他們看多了、讀多了、仿寫訓練到位了,就想寫出點個性化的東西,便實現(xiàn)了從“不知怎么寫”到“模仿寫法”到“脫離范例、大膽創(chuàng)新”的過渡,同時也完成了仿寫訓練真正的使命——讓學生“學會寫作”。
仿寫訓練既是一種學習,又是一種積累,教師精心選擇對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具有參考價值的經(jīng)典范例,當中不乏好詞佳句、生動篇章,學生將自己感興趣詞、句、段、篇摘抄在積累本上,記憶在腦海里,慢慢便能將它們自覺地融入習作當中,久而久之,不僅寫作能力提升了,思維、視野、知識水平、語文素養(yǎng)也隨之在潛移默化中得以發(fā)展。
筆者按照仿寫訓練前、仿寫訓練中和仿寫訓練后的順序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仿寫訓練策略的研究分為四個方面:精心尋找訓練點、透徹分析訓練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及時有效評價四個方面,研究者提出的觀點較全面,但不具體,部分觀點缺乏可行性,下面依次分析寫四個方面。
在仿寫訓練之前,教師需要閱讀大量文本材料,精心選擇有利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仿寫素材。研究者認為,小學生對寫作文提不起興趣,一是因為考場作文的條條框框束縛了他們的思維,二是他們?nèi)狈Ψe累,無話可說,同時缺乏寫作技巧,不知從何下筆。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訓練點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從仿寫字詞開始,慢慢過渡到句段篇章,仿寫素材的難度應(yīng)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之內(nèi)。
但是,研究往往只提到了仿寫訓練點要符合學生興趣,沒有具體指明究竟什么樣的素材才是符合學生興趣的。部分論文的確列舉出了兩到三個例子,卻非常零散,有的素材存在于教材之中,有的又跨越到名著仿寫,毫無規(guī)律可言,對教師日后選取仿寫素材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于彥民在《融入段落仿寫 閱讀理解兼收——小學語文學生自我學習的思考和表達》還提到,可以讓學生在整體閱讀文段之后,自主選取訓練點。這固然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但不能“一刀切”,而應(yīng)考慮到學生的年段、資質(zhì),否則,“自主”只會流于形式。小學生尚且處在寫作的初始階段,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引領(lǐng),是寫作基本規(guī)范和基本方法的訓練,若是對他們過于放手,學生會六神無主,寫作會喪失根基,且不利于教師的指導評價。林愛萍在《模仿——寫話訓練的鋪路石》提出,作文教學應(yīng)“統(tǒng)放結(jié)合、以統(tǒng)帶放”,在寫作的初期,尤其是對于剛剛邁入寫作大門的低年級學生,仿寫訓練還是應(yīng)以教師選取訓練點為主。
若是在仿寫訓練之前,沒有透徹分析訓練點的結(jié)構(gòu)、價值,沒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只是機械地模仿、甚至抄襲,仿寫訓練便失去了它的意義。?研究者認為,教師應(yīng)引領(lǐng)學生深入探索文段“好在哪里”及其中可以運用到的知識點,融入對文段的整體思考,先讀后寫。陶興國和徐漢新在《模仿作文訓練法》中說,教師選出范文后,一定要讓學生花一定的時間來讀,認真地讀、充分地讀,揣摩作品的結(jié)構(gòu)特點、思想脈絡(luò)、語言風格,做到爛熟于心。
但是,在透徹分析訓練點的方面,研究者往往只提到了應(yīng)該分析的方面,如文章的句式、段式、立意,作者觀察分析事物、遣詞造句的方法等,卻沒有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指導學生分析的方法?!白x”不僅僅是閱讀,還有品讀——咬文嚼字,有賴于一定的語感,而語感的形成又離不開反復地誦讀和訓練,在反復地誦讀和訓練中自我感悟。呂叔湘在《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中說,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必須多練習才能提高,學生學會分析文段的方法不僅僅需要反復地讀,還要多多跟隨教師一起,進行語感的訓練,在理解“好在哪里”之后再談“仿寫”。如何對學生進行此類方法、能力的有效訓練,有賴于進一步的探究。
研究者認為,仿寫不是對范文的生搬硬套,創(chuàng)新才是其目的——仿寫訓練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獨立寫作,而仿寫只是達到該目的的一種手段,學生應(yīng)通過仿寫訓練,逐漸擺脫范例的束縛,以達到“舉一反三”,經(jīng)過對范文的“去粗取精”、消化吸收后,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利用范文中值得借鑒的點去進行再創(chuàng)作,到了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已達到新的高度,創(chuàng)新意識悄然而至。
但是,研究者往往只提到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性,沒有具體指出應(yīng)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由仿寫訓練過渡到自主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和寫作的熱愛與激情,徜徉于精彩的個性化的內(nèi)心世界,思維和習作水平邁上新的階梯,光靠鼓勵學生無異于“喊口號”。
白紅梅在《形神兼?zhèn)?巧妙遷移——淺談小學語文隨文仿寫的訓練》中指出,在學生仿寫的評價中要盡可能地發(fā)動多方參與,小組評價要客觀中肯,教師評價要更貼心更有針對性,必要時還可以引進學生家長們的評價,這些都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研究者認為,為了提高學生對仿寫訓練的興趣,增強仿寫訓練的有效性,教師應(yīng)在仿寫訓練后,及時對學生的作品實施多元評價。例如,教師評價與學生自主評價相結(jié)合、分小組評比、優(yōu)秀作品展等,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作品被肯定、被重視,便會有成就感,在下一次的訓練中便會努力達到更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但研究者往往只提到了評價的形式,未提到評價的標準——什么樣的仿寫作品叫作“優(yōu)”,什么樣的仿寫作品叫作“劣”,如果缺乏固定的評價標準,不僅僅是學生六神無主,就連教師都難以對仿寫作品實施評改,這樣不利于推動仿寫訓練的進程。
綜上,經(jīng)過長時間的理論探索和教學實踐,學者們和教師們已經(jīng)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進行了相應(yīng)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價值和借鑒意義的觀點和研究方式,但仍有諸多的不足和盲點。實踐充分證明,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不失為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是解決小學生作文難教難學的問題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值得認真仔細的研究和進一步深入細致的探討。
: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傅春生.模仿寫作手冊[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4]查秀芬.以模仿為起點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新能力[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5]蘇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仿寫訓練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
[6]呂叔湘.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J].文字改革,1963(03).
[7]孫宏琳.隨文仿寫[J].小學教學研究,2010(10).
[8]牛振華.仿寫——低年級習作教學的源頭活水——關(guān)于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策略研究[J].教學實踐與研究,2015(26).
[9]戚紅梅.范文引領(lǐng)習作遷移——淺談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的“仿寫”[J].作文教學研究,2012(01).
[10]李國琴.小學作文仿寫訓練例說[J].教育教學論壇,2009(11).
[11]王恩玲.模仿作文訓練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25).
[12]白紅梅.形神兼?zhèn)?巧妙遷移——淺談小學語文隨文仿寫的訓練[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05).
[13]瞿鋒.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0(04).
[14]于彥民.融入段落仿寫 閱讀理解兼收——小學語文學生自我學習的思考與表達[J].小學教學研究,2014(09).
[15]夏巧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方法淺析[J].課外語文,2016(10).
[16]蘇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仿寫訓練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10).
[17]簡碧藝.淺析仿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