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昌
城市在不斷擴容壯大,日見繁華,農(nóng)村在不斷萎縮消瘦,日見蕭條,這是當下我們視角所見到的城市與農(nóng)村的反差。物質(zhì)的反差背后,就是精神層面的落差。這種落差,是怎樣一種表現(xiàn),反映了什么,說明了什么,隱藏著什么。有擔當,有責任感,而又視角敏銳的作家,自然就會捕捉到這個值得沉思的寫作題材。
青年作家余清平的小小說《一副從城里來到鄉(xiāng)下的麻將》(原載2017年4期《百花園》。2017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就是思考這個話題貼近生活寫來很見深度的一篇作品。
兒子進城打工,老父孤身只影在農(nóng)村老家度日,兒子沒能耐掙到大錢,不能像有房有錢的幸運兒把老爸接來城里享清福。兒子知道老父孤獨,唯一能盡孝道的法子就是買一副麻將給父親,讓他在孤寂中有些聲響,有些人氣,有些快樂。因為老父親就好這一口。
也許令兒子沒想到的是,有了從城里來到農(nóng)村的一副麻將的父親,解煩消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為麻將是四方城,最怕三缺一,可在這個日見蕭條的農(nóng)村老家,父親的麻將不是三缺一了,而是四缺三。以前一起玩的郝才,前年就死了。劉婆是最喜歡打麻將的,也不在了?;钪闹挥欣夏荆M城和兒子一起過了。無奈之下,父親的麻將只有來虛的,三個雀友是沒影兒的,就像是先人的牌位?!八喠髦婷恳环矫瞥雠?,吃和、放炮、自?!薄i_始興至極高,慢慢地就膩味了。膩味了就換一種玩法,由沒彩頭到各派80塊錢,換成彩頭的玩法?!耙婚_始,老人們玩得有滋有味”,但慢慢地,有滋有味又變成索然無味了。無奈之下,父親拎著麻將滿村莊轉,希望玩?zhèn)€實的,可就是湊不齊四個人。
城里來的麻將并未讓空虛、百無聊賴的父親得到慰藉。盡管父親是抱著麻將逝去的,但他心里惦記著的不是這冰冷的托兒,而是人與人之間實在的溫暖和樂趣。他沒得到,至死也未得到。小說的內(nèi)涵如同留守兒童的話題一樣沉重:社會該怎樣去關注這些晚年的農(nóng)村老人,即便是物質(zh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他們所需要的精神生活。農(nóng)村老人社會該怎樣跟上時代的步伐。
余清平敘述這個故事,不是用第一人稱“我”,也不是用第三人稱“某某”,而是用第二人稱“你”。你,就是從城里到鄉(xiāng)下的這副麻將。你,就是這個故事演繹的視角。你,從不解為什么把我弄到鄉(xiāng)下開始,從抱怨到消氣,從消氣到理解老人,以至同情老人和老人感情融洽。應該說,這個敘述人稱的選擇,是內(nèi)容決定著形式的,恰到好處。我們常說的匠心獨運,不僅僅是細節(jié)的設計,行文的智慧,同樣也包括演繹人稱的視角選擇。魯迅的《祝?!罚驗橛形以隰斔睦蠣敃康那楣?jié)設計,有我在除夕見到祥林嫂的情節(jié)設計等等,就決定著文本的視角必須是第一人稱“我”。大凡優(yōu)秀的小說都這樣,而不是隨心所欲。
余清平是位小小說高產(chǎn)作家,在廣東小小說學會成立至今只一年多的時間里,他的作品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百花園》《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小說選刊》等名報名刊常??梢砸姷剿拿帧K阅芨弋a(chǎn),勤奮,視野開拓,表現(xiàn)手法多樣,有底蘊,有靈氣自然是重要因素,但善于思考,思想敏銳,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捕捉不平常的東西,恐怕也是重要緣由,他的這篇優(yōu)秀的小小說就不打自招作了最好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