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貴
教育出一名優(yōu)秀的孩子,當然不是一件小事情,其中蘊含著很多學問。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以良好的家風教育子女成才。
比如,李嘉誠先生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他期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取生存的本領,以后才有機會立足于社會,絕不能依靠父母的蔭庇來生活。當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只有八九歲時,李嘉誠先生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一方面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們列席旁聽,一方面讓孩子們就某些問題發(fā)表獨特的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兩個孩子懂得了父親“誠信取勝”的家教真諦。
后來,兩個孩子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世界知名大學。畢業(yè)后,他們向父親表示,想要在自家公司里任職,這樣才有真刀真槍的實戰(zhàn)機會。想不到,李嘉誠先生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對兄弟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你們還是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有資格到我公司來任職?!?/p>
接下來,兩個孩子去了加拿大,一個從事地產開發(fā),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憑著從小養(yǎng)成的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為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又比如,梁啟超先生不僅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同時也是學富五車的學者。上世紀20年代,中國風云變幻。梁啟超先生始終注意把握孩子們的成長方向。他堅信,教育就應該首先培育孩子的文化素質,對他們進行言傳身教。此外,梁啟超先生不僅全力培養(yǎng)他們成為有學問的人,還要他們成為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一名愛國思想家,梁啟超先生著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精神。
梁家子弟篤信:“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其實,埋頭耕耘的人總是會有收獲的。梁啟超先生付出了極大心血在精心教子上,最終他的9個子女個個讀書成才,飽結碩果。其中,長子梁思成是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次子梁思永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最小的兒子梁思禮成了著名的火箭專家。顯然,家庭教育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如此,國外亦然。英國前首相梅杰先生家規(guī)甚嚴,兒子詹姆斯高考落榜后,梅杰先生不為所動,還要求兒子自謀出路。詹姆斯只好到商店干搬運工的活兒,他還在商場做過推銷襪子、內衣、飲料等工作。而商場沒一個人知道,這位年輕的勤雜工竟是首相的寶貝兒子。
仔細想想,古今中外的名人,為什么能教子成功呢?這是因為,他們自身就都具備了一系列可貴的品格。這些優(yōu)良的品格和良好的家風,時時處處都在影響著孩子們的身心,從而為他們真正成才鋪平了道路。當然,并非只要父母作出了努力,孩子就一定能成才。但是,只要對孩子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足以使年輕人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毋庸置疑,家庭教育是人類社會不斷繁衍生息、文明不斷發(fā)展的生命源泉。 (摘自《河北日報》2018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