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方超
我喜愛書,是從孩童時代的好奇心開始的。小時候,我們家茶幾下總擺放著幾本書,父親總會在晚飯過后津津有味地讀幾頁,這引發(fā)了我極大的興趣,想要探究里面有什么好玩的東西。
外婆家有個大書柜,每天外公下班回來一有空閑便從書柜中抽出本書著迷地讀起來。我在想:書中有什么奇妙的東西讓外公因為看書把我也給忽略呢?
上了育紅班,終于識字了。當時的課外讀物是從同學那里接觸到連環(huán)畫,比如《西游記》《金剛葫蘆娃》??赐曛笪腋』锇閭兌紵崃业赜懻摾锩娴娜宋?,我喜歡孫悟空、他喜歡豬八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此時的讀書僅僅因為好玩而讀而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識字增多,到了三、四年級,自己對連環(huán)畫逐漸失去了興趣,對父親和外公所讀的書又覺得乏味。我開始苦于無書可讀,心理狀態(tài)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常常覺得茫然,無人理解,更無人幫助……
突然有一天我們村一個在城里上學的男孩轉(zhuǎn)到了我們班,他帶來了有趣的《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從此,自己陷入童話故事中,讀《拇指姑娘》,為這個漂亮小人兒的坎坷遭遇而心酸,最后又為她找到自己的拇指家族和幸福生活而滿心的愉悅;讀《豌豆公主》,自己羨慕公主的嬌貴,也擔心她的危險處境。讓我感觸最深的當屬《灰姑娘》和《美人魚》,從中我好像看到了自卑的自己。此時,我開始思考書中蘊藏的意義。這兩本童話書讓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努力學習,將來走出鄉(xiāng)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五、六年級的時候,讀初中的姐姐可以在周末從校圖書館借書回來,我借此看了不少自己感興趣的書。讀《神奇的小魔術師》,我明白:世間原來也可以存在如此美妙的創(chuàng)造性!看到小主人公學習師傅刻苦練習基本功最終取得驕人成績的時候,我深刻地感到:做任何事情,興趣僅僅是前提,更重要的是付出汗水才能取得成功。讀《紅巖》,我感嘆主人公的堅強意志力,很是敬佩!每讀小蘿卜頭饑渴的探求陽光、綠色和小動物的生命時,自己的眼眶總是濕潤的。讀《我的自白書》,內(nèi)心是沸騰的。不自主的是,我把《紅巖》中的幾首詩都抄錄下來背熟了,直到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
書讀得多了,外公的書柜對我也產(chǎn)生了魔力。每次去外婆家,我都會抽出一本書躲在無人的角落津津有味地讀,《中國十大元帥》《毛澤東生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閱讀開始融入我的生命,與書籍對話,讓我的精神世界變得自在而舒展。
初中階段,隨著閱讀量的增大,自己開始接觸名著。讀老舍的《駱駝祥子》,我感到黑暗社會的殘暴與不人性。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zhàn)勝自己,沒能戰(zhàn)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huán)境對人的改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遏敒I孫漂流記》這本書充滿一個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讓我深深入迷,晚上在宿舍熄燈后還點著蠟燭津津有味地看著,不覺已入深夜,聽著舍友均勻的鼾聲,想到明天還要早起自習,趕緊吹滅蠟燭進入夢鄉(xiāng),如此,連做夢都是書中的景象。
初二開始,我的作文屢次成為范文被語文老師讀給她所教的兩個班的同學們聽。這讓我獲得了極大的自信,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對閱讀也變得更加依戀……高中時期,課業(yè)的加重使我有點喘不過氣,只有閱讀,能讓我感覺到自己心臟的跳動。此時的我不敢再看長篇小說,因為怕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耽誤學業(yè)。實在憋得難受時就讀《讀者》《萌芽》等心靈雞湯類刊物。
當然,自己也會在周末偶爾撇開作業(yè)盡情地讀一部長篇小說,《霧都孤兒》,我感覺故事的色彩是一片灰蒙蒙,但奧利弗是善良的、憂郁的、倔強的,于黑暗中,心靈還保持得如此純凈,渾身閃耀著人性之光,在他的影響下,更多善良的人也被喚醒了……讀了《亂世佳人》一書并看完了這部電影,印象極其深刻的情節(jié)是主人公斯嘉麗在最后面對夕陽迎風挺立說:“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蔽矣X得此時是斯嘉麗最酷的時刻,從徹底的失敗中,一個嶄新的、成熟的斯嘉麗站了起來……讀到此處,我感覺振奮,身為女性,也應當是堅強地、堅韌地面對生活中迎來的一切風雨!《飄》《復活》《簡·愛》等名著都是在這一高壓時期讀完的, 讀《簡·愛》,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惡美丑。書中的主人公簡是我學習的榜樣,她的一生悲歡離合,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說是不幸的,但是她卻從不向命運低頭,任何困難在她面前都會感到恐懼。我贊成簡的這種說法,因為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碼的要求,堅定地捍衛(wèi)公民的權利是一種自信和自愛!
上了大學,擺脫掉了高中的壓抑,自己開始盡情地泡在圖書館中隨性閱讀。這一時期是自己的思想朝著多個方向無限延伸發(fā)展并走向成熟的時期。平均每周一兩本書的閱讀量,讓自己對寫作發(fā)生了興趣,受在大學當教師的姨媽的影響下,我建立了新浪博客,也開始閱讀博文。此時自己雖然大量讀著書,但在腦海中留下的卻是數(shù)量的堆積而忘記了多做思考。所讀之書也是隨性而讀,很雜亂卻也充實。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讓我覺著生活就要不斷地向前奮進,不管環(huán)境如何都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一切;余華的《活著》讓我體會到人生的變幻無常,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樂觀的活著,只有這樣才不會辜負自己的生命;《穆斯林的葬禮》讓我了解到世界上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傳統(tǒng),更令人著迷的是書中新月和楚老師的純真唯美的愛情故事,也開始幻想自己未來遇到的愛情。
除了小說,我開始迷戀散文,最喜歡周國平的散文集,感覺他的很多哲思能夠更多的引發(fā)自己思考,相繼讀完了他的一個系列的散文集,之后又買了一本他的小說集,其中《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讓自己看到了父親深沉的愛,自己經(jīng)常在讀書時淚流滿面。席慕容的散文和散文詩總有種超然世外的感覺;畢淑敏的散文則大多平實但引發(fā)思考,同時讀完了她的一系列小說,感嘆于她的人生閱歷,參軍、當醫(yī)生、成作家;《劉墉全集》讓我了解到為人之道和自己專業(yè)之外的專業(yè)知識,慨嘆之余也讓自己更加奮進。
四年的大學時光是自己的精神得到茁壯發(fā)展的時期。在閱讀中,我找到了自信,找回了激揚的青春。通過文字,我宣泄出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痛苦和迷茫。我的心態(tài)逐漸變得平和,對未來的方向也漸漸明晰。
在充實的讀書生活中大學匆匆而逝, 2012年9月,我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活。在教書過程中,我越發(fā)的感到自己知識和經(jīng)驗的貧乏,為了學習優(yōu)秀老師的做法,我開始在很多教育博客上穿梭,通過博客,自己知道了李鎮(zhèn)西老師、吳非老師、朱永新教授。
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方式民主而又充滿愛心,“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他的教育生活充滿著詩意,讓學生很享受也很快樂,這也真是自己應該認真學習的。吳非老師的書總能引發(fā)對教育的深刻思考,“教育工作,不過是依據(jù)常識并教會學生遵守常識,學會學習并養(yǎng)成好習慣。至于我們在教育中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最終也必然成為常識的一部分?!彼裕鳛橐幻麆傋呱瞎ぷ鲘徫徊痪玫那嗄杲處?,我也要多多地學習并養(yǎng)成正確的教育常識。
在雷夫老師的教室中,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各種能力,雷夫老師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自己體悟、自我養(yǎng)成。比如,智力數(shù)學游戲、各種小制作活動、課外運動……孩子們在不斷地試錯中探尋到答案給他們帶來極大的興奮感,并且從中體驗合作的重要、堅持的快樂和獲取真知的巨大成就感。這真貼近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的“動手與智慧”,原來真正的現(xiàn)代教育有時是與時間無關的。
工作不到兩年,自己決心到更廣闊的天地去見識不一樣的教育生活,持續(xù)半年每日早起、晚睡啃讀《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考試用書,這次的準備經(jīng)歷竟沒覺得多累、多枯燥,而是經(jīng)常覺得津津有味,自己的教育專業(yè)知識也豐富起來。2014年9月,我走入了新的教育生活,校長非常重視教師們的閱讀和成長。教學常識書籍、教育專著讓我懂得,老師要始終把學生視為發(fā)展中的不完善的人,老師要以平常、寬容和充滿愛的心關懷學生的成長;老師要相信學生的自律能力,跟學生平等對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閱讀,讓我遇見了現(xiàn)在的自己!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通過閱讀,我能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