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君
新加坡人常常自嘲地把“怕輸”作為新加坡文化的標簽之一,甚至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在一次大學演講中,也曾拿新加坡男人的“三怕”來打趣和自嘲:怕輸、怕死、怕老婆。
Mr.Kiasu,是新加坡漫畫家劉夏宗先生的作品《怕輸先生》中的主人公。其漫畫可謂是把新加坡人怕輸?shù)奶匦员憩F(xiàn)得淋漓盡致。而“Kiasu”這個詞也隨之流行起來。他將這個人物設定為一名大學生,板寸頭,戴眼鏡,扎領帶??瓷先ズ┖窭蠈崱⑵揭捉?,實際上則是一個處處愛占小便宜、害怕落后、要強心切的人。漫畫中的他時常為了蠅頭小利而費盡心思,能人所不能,每一次都讓人拍案叫絕。
其實“怕輸”蘊含多層含義。一方面它意味著唯恐人后,擔心自己失去占便宜的機會,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造成攀比、從眾、隨大流的現(xiàn)象。簡單而言就是,因為“怕輸”,你有的我也要有,甚至要比你的更好。另一方面,它意味著憂患意識,只有不斷努力、奮發(fā)上進,才不會被別人趕超。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學習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梁振雄博士將“Kiasu”視為是一種生存本能。他說,這個只有53年歷史的微小國家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地位十分脆弱,被一些文化傳統(tǒng)非常不同的鄰國包圍,如果輸?shù)艉芸赡軙忻褡宕嫱龅奈C,因此會特別害怕。
新加坡,這個成立于1965年的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人口結構復雜。也許正是因為身處于這種特殊的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新加坡人才會天生具有危機意識,不得不“怕輸”,保持競爭力是他們唯一的資源。
在新加坡,排隊現(xiàn)象是一種常態(tài),甚至有“排隊文化”的說法。這里不是想夸贊其國民的排隊素質(zhì)。如果你要問排在后面的人排隊做什么,他可能并不清楚。但若問他為什么還要排,他可能會說:“如果不是好事,干嗎有這么多人在排?”特別是趕上打折促銷的活動,他們是不愿意放過的,寧愿大老遠開車來,排著長隊,反正是不愿吃虧的。新加坡人愛占小便宜,緊追熱點,但是如此一來,恐怕會使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
新加坡教育從小學開始實行分流制度,即所謂的精英教育,不斷將孩子劃分等級,并進行有差異的課程學習。
如果輸在起跑線上,那么可能人生的每一步都會輸給別人,最終可能會延續(xù)到下一代。
在職場方面,新加坡人也不愿落于人后,他們拼命工作,努力表現(xiàn)自己。
根據(jù)2017年新加坡政府人力部的報告顯示,新加坡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5 個小時。大多數(shù)的單位要按照員工表現(xiàn)將他們分出ABcD等級來,員工的福利與晉升就取決于這個等級。因此,人們只好努力工作,拼命表現(xiàn)自己,以求晉升。
正是這樣拼命努力向前的怕輸精神,才造就了這個國土狹小、缺乏資源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傳媒藝人權怡鳳,自認比較喜歡“怕輸”文化,因為“怕輸”是一種奮斗的精神、一種讓人努力向上的精神。新加坡的島國屬性,促使“怕輸”成為一種必然,而且會一直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