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
六盤山位于黃土高原的中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南部、甘肅省東部。全長約200 km以上,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山地,是我國西北地區(qū)降水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是黃河水系中的主要發(fā)源地 。六盤山地區(qū)保存著比較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地區(qū)植被生長狀況良好,森林覆蓋率高達65.5 %,在涵養(yǎng)水源、水資源供給、調(diào)節(jié)氣候、保持生態(tài)平衡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香水河小流域位于六盤山自然保護區(qū)南部東坡(東經(jīng)106?12?10.6"—106?16?30.5",北緯35?27?22.5"—35?33?29.7"),全流域面積95.2 k㎡。地處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小流域內(nèi)地形復雜,坡度較大。流域內(nèi)原始植被存留很少,主要是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為主,分別占流域面積的24.4 %和58.0 %,部分天然灌叢及草甸僅占流域面積的17.0 %,其余為河道、道路、苗圃等用地。為調(diào)查該小流域的典型植被類型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征,選擇了主要植被類型設置觀測樣地,分別為:華山松、油松、白樺、遼東櫟,調(diào)查主要植被結構特征。
一、研究方法
采用統(tǒng)一方法調(diào)查所有樣地的常規(guī)林分結構指標。立地條件的調(diào)查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因子和林分樹種組成。使用GPS、手持羅盤、皮尺、胸徑尺、測高儀等常規(guī)觀測儀器調(diào)查株數(shù)、樹高、胸徑、冠幅、枝下高等指標,計算林分密度(株·hm-2)、平均樹高(m)和胸徑(cm) 。
二、結果與分析
基于植被分布情況,在分水嶺溝子流域設置華山松和白樺觀測樣地;在大南溝子流域設置遼東櫟和油松觀測樣地;在草溝子流域設置灌木觀測樣地。樣地基本信息見表1。
華山松次生林林分密度為675株·hm-2,喬冠層郁閉度約0.40,平均胸徑12.2cm,平均樹高6.9m,根系主要分布層為10~60cm,華山松為群落建群種,占喬木層樹種組成的50 %以上,伴生樹種主要有白樺、紅樺等。灌木層蓋度約為80%,密度為232叢·hm-2,高1~3 m,主要樹種為甘肅山楂、刺翅峨嵋薔薇、華西箭竹、小檗等;草本層蓋度25 %左右,高10~20cm,主要有苔草、蕨和艾蒿等。
油松林樣地林分密度為978株·hm-2,喬冠層郁閉度約0.69,平均胸徑15.1cm,平均樹高9.4m,根系主要分布層為10~60cm。該油松林為人工純林,喬木層結構單一。灌木層發(fā)育不明顯,蓋度約為14%,高約1~1.5m,主要種為美薔薇、甘肅山楂、小檗等;草本層蓋度25%左右,高10~20cm,主要有東方草莓、苔草等。
白樺林分密度為725株·hm-2,喬冠層郁閉度約0.42,平均胸徑18.3cm,平均樹高9.4m,根系主要分布層為10~60cm,白樺樣地為異齡純林。林下灌木層蓋度約為80%,密高1.5~3.0m,主要種為刺翅峨嵋薔薇、美薔薇、紅花忍冬、小檗等;草本層蓋度25%左右,高10~20cm,主要有苔草、蕨和艾蒿等。
遼東櫟林分密度為675株·hm-2,喬冠層郁閉度約0.55,平均胸徑16.3cm,平均樹高9.1 m,根系主要分布層為10~60cm,遼東櫟樣地為異齡純林。林下灌木層蓋度約為60%,高1.0~3.0m,主要為甘肅山楂、水栒子、刺翅峨嵋薔薇、刺五加、小檗等;林下草本層蓋度25%左右,高10~20cm,主要有苔草、蕨和唐松草等。
1.華山松胸徑與樹高的關系。華山松林分樹高和胸徑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及隨著樹高的增加胸徑也增加,兩者呈線性關系,且相關性較好,決定系數(shù)R2=0.74。
華山松林的樹高(m)與胸徑(cm)之比(簡稱高徑比,m/cm)多集中在0.48~0.76之間,平均值為0.62。隨著胸徑的增加,高徑比呈下降趨勢,說明華山松樹高生長速度要略小于胸徑生長速度。郝佳(2012)的研究結果顯示,樹高高徑比大于0.7后,樹木會容易受到降雪和強風的危害,應把林分高徑比降到0.7左右。可見,華山松天然次生林穩(wěn)定性較好,具有一定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2.油松胸徑與樹高的關系。油松林樹高和胸徑呈正相關關系(P<0.05),可通過簡單線性關系描述,但相關性較低,決定系數(shù)R2=0.24。這主要是受林地內(nèi)偏冠木和傾斜木較多的影響。
由圖3-7可知,隨著油松胸徑增加,高徑比逐漸減小。油松高徑比(m/cm)多集中在0.37~0.87之間,林分平均為0.66。胸徑徑級14~18 cm的樹木高徑比集中在0.52-0.75之間,較為集中??梢哉J為,胸徑越大的樹木穩(wěn)定性越好,抗自然災害能力越強。
3.白樺胸徑與樹高的關系。白樺的樹高和胸徑呈顯著正相關(P<0.05),可通過簡單線性關系較好描述兩者的關系,決定系數(shù)R2=0.61。
白樺的高徑比(m/cm)隨胸徑增加呈線性下降。變化范圍主要分布在0.45~0.70,林分平均為0.54。高徑比為0.40~0.49之間的樹木占林分的24.1 %,0.5~0.59之間的占31.0 %,0.60~0.69之間的占20.1 %,大于0.7的只占10.3 %。可見,該林分的白樺具有一定的抗冰雪災害能力。
4.遼東櫟樹高與胸徑的關系。遼東櫟樹高和胸徑呈顯著正相關(P<0.05),可用簡單線性關系較好地描述兩者的關系,且相關性較好,決定系數(shù)R2=0.72。
遼東櫟高徑比(m/cm)隨著胸徑增加呈減小趨勢。變化范圍主要分布在0.50~0.70,林分平均為0.57。高徑比小于0.5的樹木株數(shù)占林分的22.2 %,0.5~0.7之間的占66.7 %,大于0.7的只占11.1 % 。
三、討論與小結
在固定氣象條件下,林分的胸徑、樹高、葉面積指數(shù)更多受樹木生理特性和生長階段、立地特征(土壤厚度、坡度、坡向等)等的影響。同時,植被結構特征也直接影響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容重、孔隙度、田間持水量等),造成較大差異 。
華山松林分的樹高較低,平均為6.9 m,低于6 m的樹木株數(shù)占林分的比例高達66.7 %,而高于10 m的樹木僅占14.8%。油松林平均樹高為9.0 m,樹高為10~11 m樹木株數(shù)比例最大,占總林分的47.8 %,而12~13 m的樹木僅占總林分的8.9%。白樺林平均樹高為9.4m,多集中在6~10 m,其株數(shù)占總林分的65.5 %;,其他各徑級所占比例為3.4~10.3 %。遼東櫟林平均樹高為9.1 m,低于5 m的樹木株數(shù)占林分總株數(shù)的22.2 %,6~10 m的樹高分布最多,占總林分的51.9 %,樹高大于13m的占18.5 %。
華山松、油松、白樺、遼東櫟的胸徑隨著樹高增加而增加,兩者之間均呈較好的線性相關(決定系數(shù)R2分別為0.74、0.24、0.61、0.72)。油松林樹高和胸徑之間相關性較低,這可能與林內(nèi)有較多傾斜木有關。各樹種高徑比(m/cm)分別為0.62、0.66、0.54、0.57,其中油松林高徑比相對較高,這可能與油松林為人工林純林、密度相對較高有關。
森林群落的組成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是研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要素,這受自然地理、氣候、土壤特性、降水等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也與物種組成、經(jīng)營歷史、人為干擾等密切相關。系統(tǒng)認識森林結構特征并分析其與環(huán)境因素的關系,可促進區(qū)域森林植被建設和完善自然資源綜合管理。
參考文獻:
[1]劉建立,王彥輝,于澎濤等.六盤山疊疊溝小流域典型坡面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載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9, 33(6):1101-1111.
[2]杜阿朋,于澎濤,王彥輝等.六盤山北側疊疊溝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質(zhì)空間變異的研究.林業(yè)科學研究,2006,19(5):547-554.
[3]王軼浩,王彥輝,謝雙喜等.六盤山小流域地形、植被特征與土壤水文物理性質(zhì)的關系. 生態(tài)學雜志,2012,31(1):145-151.
[4]衛(wèi)正新,李樹懷.不同林地林冠截留降雨特征的研究.中國水土保持,1997,(5):19-21.
[5]魏強,張秋良,代海燕等.大青山不同植被下的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30(5): 111-117.
[6]曹恭祥,熊偉,王彥輝等.寧夏六盤山華山松樹干液流的動態(tài)研究.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31(2):42-47.
[7]曹恭祥,王緒芳,熊偉等.寧夏六盤山人工林和天然林生長季的蒸散特征.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3,24(8): 2089-2096.
[8]覃世杰,廖承銳,陳孟等.不同經(jīng)營密度對柳杉純林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廣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40-46.
[9]孫嘉,王海燕,丁國棟等.不同密度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質(zhì)研究.林業(yè)資源管理,2011,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