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前秒
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體會到,要做一名合格的黨員,首先要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也要堅持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做好自己的崗位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那么,如何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小學德育工作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一、黨的十九大對德育工作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表現(xiàn)在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中,就是通過教育讓學生知道黨的初心與使命是什么,學生階段的初心與使命是什么以及一系列相關內(nèi)容。中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建設的棟梁,需要時刻與祖國保持一致,從小培養(yǎng)對家國的使命感。
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那么落實到小學德育工作中,不妨將黨章內(nèi)容融入課堂,通過穿插式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針對黨的十九大精神中提出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民族民主思想,教師就可以通過適時引導,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愛國、敬國和護國思想,讓他們從小就心存愛國之情。同時,教師還要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由此,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通過教育,讓學生形成人人平等、民主和諧的思想,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二、基于黨的十九大精神
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策略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要把握好具體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因為小學生尚處于思想不成熟、心理發(fā)展不穩(wěn)定的階段,稍有不慎,就會給他們造成長久的消極影響。所以,要通過德育工作的開展,為學生提供更多積極健康的影響。
1.善借課程,對小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現(xiàn)行的小學課程中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與法治教育,內(nèi)容大多是教學生如何為人處事,如何與人溝通交流。這些內(nèi)容符合十九大報告的相關提議與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思想品德以及道德與法治課程,給學生宣講十九大精神,并將十九大精神滲透在課程教學中,進行適當擴展,以便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好地理解十九大精神和黨章內(nèi)容。
例如,在教學愛國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在課堂上播放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愛國的要求,通過直觀的視頻模式,讓學生對愛國主義產(chǎn)生明確的認識。然后,再結合課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愛國的重要性。期間還可以穿插幾個從古至今的愛國故事。由于小學生對宏觀概念的理解受到知識與經(jīng)驗的限制,故教師可借助他們喜歡的方式,將愛國精神放在故事中去演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故事講完后,教師還可以進行課堂提問。如就董存瑞的英雄事跡,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覺得是什么支撐著董存瑞去完成那個艱巨的任務?”通過這種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在思考中體會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意義。
2.善用平臺,對小學生開展專題思想教育活動
教學中,可利用各種形式的活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可以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還可以用少先隊團隊會的主題交流與表演的形式,將黨章內(nèi)容與教育思想結合起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主題班會是圍繞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來開展教育活動,所以學生在主題班會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在課堂穿插中學到的更多。
3.巧用特殊節(jié)日,開展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在特殊節(jié)日里,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表演活動,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專題為例,教師可以國慶節(jié)為切入點,將主題班會或團隊會改成國慶匯演晚會,要求學生表演與祖國相關的節(jié)目,如合唱愛國歌曲、演繹愛國故事、朗誦愛國詩歌等。這種匯演形式可以大大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在活動排演中,還能考查學生團結協(xié)作、盡職盡責的精神和多種能力。這同樣是十九大精神中展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但以不同的形式,讓小學生受到熏陶。
除此之外,“手書十九大、手繪十九大、口說十九大”等藝術形式也是小學生領會十九大精神,形成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途徑;十九大知識競賽更是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德育手段,也是在小學生中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方法……這些都是小學生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方式。學??梢酝ㄟ^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使小學生更好地領會十九大精神,產(chǎn)生愛國情感。
三、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德育工作的實效
以上提到的各種德育形式和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小學德育工作的兩種開展方式,即課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以這兩種方式開展德育工作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課程育人。教師從思想品德以及道德與法治課程出發(fā),結合十九大對教育提出的相關要求,將課本內(nèi)容和十九大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發(fā)揮了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這種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更加深入,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在課堂難題探究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文化育人。學校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提升全校整體文化內(nèi)涵,營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以此影響學生的文化思想,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體會到學校文化要義,讓十九大精神教育植根于學校文化中。
四、小結
盡管有十九大精神這個指明燈,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筆者也進行了一些有效的嘗試,以期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法,以更快、更好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但面對小學德育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以及十九大精神內(nèi)涵的豐富性,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任重而道遠。因為將十九大精神與小學德育工作真正結合起來需要不斷磨合、不斷摸索,才能找到真正高效、適合小學生的德育方法。如今,德育工作在小學生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各種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zhì)。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