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路英
摘 要:隨著城建檔案資料使用的提高,數字化工作的迅速開展,加之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的頻發(fā),國家對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更加的重視。面對城建檔案的異地備份工作的順利速度開展,我們不得不認清現在的形勢及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以推動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發(fā)展。
關鍵詞:城建檔案;異地備份;檔案
建設工程檔案不僅對工程建設產生的工程文件具有憑證價值、依據價值和參考價值,而且它還傳承者一個城市的文化、它還原本來、記錄現在,服務未來,在城市歷史文化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家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于2008年印發(fā)的《關于積極防御地震等自然災害充分發(fā)揮城建檔案作用的通知》(建辦檔[2008]39號),要求各地城建檔案館積極組織開展城建檔案異地備份、應急預案等工作,提高應對、處置自然災害和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能力,確保城建檔案的安全和應急利用。檔案的異地備份是新形勢下檔案安全體系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1 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必要性
1.1 紙質檔案資料的不可再生性
經濟飛速發(fā)展,房屋建筑接踵而起,道路橋梁加固修新,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可忽視的是城建檔案資料在其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的重視城建檔案資料的保管保護工作,以便適時地提供研究利用。但由于紙質檔案資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對檔案資料的保管保護過程中或檔案資料的重復利用過程中,不免容易導致檔案資料的破損、破壞甚至消失,所以我們緊緊憑借保存紙質檔案資料難以實現歷史檔案的長期永久保存和利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換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性的為檔案資料的永久保存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方法。
1.2 自然災害頻發(fā)的警示
目前我國多地時有發(fā)生地震災害,地震對保存城建檔案的房屋及各種設施及載體造成損毀和缺失,對于災后重建利用城建檔案產生極其嚴重的制約和影響;每年夏天暴雨易發(fā),容易導致洪水泛濫、泥石流災害,如2010年8月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令多少房屋、橋梁倒塌、道路損毀;再加之部分地區(qū)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偶有爆發(fā)等不可抗拒因素的潛在威脅,令政府更加重視城建檔案資料的保管保護工作,不得不開始著手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希望能夠未雨綢繆,提前進行了城建檔案異地備份保存,盡量彌補突發(fā)災害事件對城建檔案及橋梁、道路等建筑造成的損失,起到雪中送炭的應急作用,也為受災地區(qū)進一步健全完善城建檔案系統(tǒng)提供準確的基礎信息資源。
1.3 科技技術的支撐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各級城建檔案館都在加快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進程,但由于數字檔案具有信息保存不穩(wěn)定、信息利用依賴性高、易于泄密、易受計算機病毒感染(如2017年的永恒之藍勒索病毒)等弱點,數字化城建檔案信息和數據一旦被破壞便難以復制;再加之現在的存儲設備更加的多樣化(異地備份數據介質適合長期保存的有一次性寫光盤、磁帶、可擦寫光盤、硬磁盤等),一些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為避免網絡攻擊、操作失誤等帶來的數據的失真與損毀,確保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都超前試行了城建檔案異地備份。
2 目前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開展存在的問題
5.12汶川大地震的發(fā)生,我省重要城市的城建檔案資料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這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給全國政府和城建檔案工作者一個大大的警醒,令他們深深的反思目前的工作現狀和工作方式,慢慢的意識到城建檔案資料的長期永久保存的重大意義,隨后國家檔案局安排部署了做好城建檔案資料的異地備份工作,雖然相對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實現了很大的超越,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實現全國城建檔案的異地備份工作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探索。
2.1 思想意識不到位
目前政府工作大多都存在“重硬件設施”、“輕檔案工作”的現象,實現檔案異地備份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然而城建檔案工作的經濟效益較弱,政府很難注意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突發(fā)性、地域性的自然災難的發(fā)生頻率并不高,很多單位存在僥幸心理,不愿將大部分的資金用于檔案的異地備份工作,致使無法有效推動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開展。
2.2 經濟基礎制約著檔案異地備份的順利開展
根據2014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事業(yè)單位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川委辦〔2013〕6號)精神,切實推進我市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城建檔案館最終確定為公益一類事業(yè)單位,城建檔案館的工作將不再收取任何的服務費用,異地備份工作的積極有序開展需要大量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這就決定于上級部門及領導的關注與支持。
2.3 機構編制數量對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掣肘
目前大多數的城建檔案館編制數量都存在著不足,以我館為例,我館自1981年成立,機構設立起編制數量為6人,目前編制數量不變,而實際聘用的人員只有6人,(其中1人為編外聘用關系,1人長期借調在外)在面對日常的工作中,通常忙的不可開交,去年來館查詢檔案人數就達到400多人次。對順利開展城建檔案數字化和異地備份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制約。
3 如何推動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積極開展
3.1 提高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意識
可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提高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意識,加大宣傳貫徹力度,總結歷史教訓,學習先進經驗,充分意識到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重要性。
3.2 充分挖掘館藏檔案價值,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有資源條件的城建檔案館可利用檔案數字化工作開辦特色展覽,提供有償利用和服務。
3.3 擴充編制人數、招納專業(yè)人才,注入新鮮血液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發(fā)展,對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專業(yè)的要求,而且目前的城建檔案館大部分存在工作人員老齡化重,計算機專業(yè)技術能力不足的情況,因此人才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4 結語
面對當今突發(fā)性災害對城建檔案的破壞及其損害的不可恢復性,本文明確了城建檔案異地備份已經成為當前解決城建檔案長期永久安全保管問題的重要手段。各地城建檔案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地區(qū)的地質、氣象特征等,加快檔案異地備份保存的實施,結合各館的人力、物力、館藏狀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檔案的異地備份,加上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檔案的異地備份必將得到普遍推廣,也必將推動和加快檔案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也必將迎來檔案保管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劉冰一. 實施檔案異質異地備份的研究與思考[M].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中國檔案, 2010. 59-61.
[2]趙亞婷. 我國檔案異地備份保存探討[M].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檔案管理, 2010. 37-39.
[3]吳淑范. 城建檔案異地備份保存問題研究[M]. 遼寧省朝陽市城建檔案館:城建檔案, 2012.
[4]廖英華. 城建檔案在古城遼陽歷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M]. 遼寧省遼陽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城建檔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