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愛
摘 要:通過有關柑橘脂點黃斑病、炭疽病的田間試驗,探討60%唑醚·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的防治效果。研究結果表明,60%百泰能夠起到優(yōu)良的防治作用,且濃度為1500~2500倍液對于葉子的柑橘黃斑病、炭疽病防治效果最佳。
關鍵詞:60%百泰;柑橘脂點黃斑??;炭疽??;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61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觀察藥劑:60%百泰(主要成分唑醚·代森聯(lián)),德國巴斯夫公司生產。對照藥劑:80%大生M-45WP(主要成分代森錳鋅),美國陶氏益農生產;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
1.2 試驗地情況
試驗進行在廣西來賓市金秀縣桐木鎮(zhèn)謝文貴果園分場進行。試驗地土質優(yōu)良、地勢平緩且肥力中等,地面沒有雜草和其他覆蓋物,以往發(fā)生柑橘脂點黃斑病和炭疽病也較為嚴重。
1.3 試驗設計
使用觀察藥劑進行的實驗有4個處理,以百泰濃度不同進行分別處理,其中處理1為1000倍液,處理2為1250倍液,處理3為1500倍液,處理4為2000倍液;處理5是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處理6是80%大生M-45WP倍液;處理7是清水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都經過4次重復,共有36個小區(qū),每小區(qū)中有2株柑橘樹,共72株,區(qū)組排列隨機。
對柑橘樹的施藥時間分別為:春梢長在2~3mm(2015年4月5日、2016年4月16日)時、花謝2/3(2015年5月3日、2016年5月13日)時。在此要注意的是,施藥時的藥劑濃度要嚴格按照實驗設計中制定,在柑橘葉的正反面、幼果全面以及嫩梢上使用機動噴霧均勻噴灑。對每株柑橘樹的用藥量保持在7.0kg。在實驗進行期間,沒有使用其他治療方法。
1.4 調查時間與方法
在柑橘樹施藥之前進行葉片癥狀調查。在第2次施藥后的15d調查葉片防治效果;第2次施藥后29d進行幼果防治效果的調查。調查每個小區(qū)內的3株樹,每株樹的葉片調查方法為東西南北中5點取樣法,分別在每個點調查2個樹梢的所有葉片和6個幼果。葉片的病情分級按照病斑的個數(shù),幼果病情分級則按照病斑的面積。將所有調查過的葉片數(shù)和分好級別的病葉片數(shù)進行統(tǒng)計。
2 結果與分析
在60%百泰的治療下,柑橘樹對脂點黃斑病和炭疽病的效果分別如表1。
研究結果顯示,對于防治柑橘脂點黃斑病和炭疽病的效果來說,60%百泰1000~1500倍液的效果最佳,對葉片和幼果的防治效果都能夠高達99.5%,且60%百泰2000倍液對柑橘葉片的防護也達到97.06%,但對幼果的防效相對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較低。在實驗中60%百泰藥液的使用并沒有對柑橘產生其他傷害,且使用1250~1500的倍液也能夠降低經濟成本。
3 結論與討論
在當前治療柑橘脂點黃斑病和炭疽病時使用較多的藥劑是80%大生M-45WP。而從本次的實驗結果來看,在治療柑橘瘡痂病和炭疽病中,60%百泰的防治效果十分可觀,觀察第2次用藥的15d后柑橘葉片的防效情況,在1250~1500倍液60%百泰的治療下,防治效果分別為99.5%~97.06%,對柑橘幼果的防效為99.5%~83.57%,防治效果與其他幾種處理方式相比明顯較高;在使用不同濃度的60%百泰藥劑治療柑橘時,并沒有出現(xiàn)柑橘葉片、嫩梢和幼果的不良現(xiàn)象,即該藥劑并不會對柑橘造成任何傷害,且60%百泰能夠幫助柑橘葉片正常生長、果實也能夠保持發(fā)育正常,治療過程中具備可靠的藥效,并且藥劑作用時間較長,可在生產中使用。
60%百泰藥主要組成是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聯(lián),其中吡唑醚菌酯能夠抑制線粒體持續(xù)為細胞的正常代謝提供能量,造成細胞的死亡,能夠起到保護和治療性能;而代森聯(lián)則能夠對病菌細胞內的多種酶起到影響,組織病菌生長,且作用時間較長。二者相互配合使用具有很好的內吸作用,有效防止真菌性病害的生長,在治療農作物的過程中能夠起到預防和治療以及調節(jié)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昌永,蒲紅英,楊再豪.幾種藥劑防治珍珠李炭疽病的藥效試驗[J].南方園藝,2013(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