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于永正老師的口語交際課堂靈動、豐盈,帶給人智慧的啟迪、心靈的滋養(yǎng),教學中彰顯的“教學場景生活化、教學情境趣味化、教學互動多元化”的特色更是耐人尋味,可謂“一招一式顯功夫,一顰一笑展風采”。下面以《雙人傘》一課為例,談談筆者的體會。
一、 目標適切,內(nèi)容精當
于老師的口語交際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實施總是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站在兒童的視角,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的語文”這一貫穿始終的教學理念。
于老師把《雙人傘》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掌握介紹雙人傘外形特點和獨特功能的方法,進而探尋準確表達購買意向的交流策略。為了達成這個教學目標,于老師選擇了以下教學內(nèi)容:1.展示實物,激發(fā)興趣,引入交際話題。上課伊始,于老師拿出一把沒張開的傘,引起學生注意。待觀察到它的顏色、質地時,老師順勢引出“觀察事物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它的特點”的觀察要領。此時,學生對“特點”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成為推動學習活動的紐帶。2.學習觀察、表述雙人傘特點的方法。于老師引導學生找出雙人傘與普通傘的區(qū)別,在比較、辨析中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從而進一步掌握“按順序、有條理地介紹雙人傘外形特點”的方法。并通過連貫地說、完整地說、簡練地說等多種方式,扎實、有效地進行言語訓練,以增強對話的梯度,增加思維的深度。3.明確雙人傘的優(yōu)點,準確表達購買意愿。
仔細品味,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確立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獨具匠心,意蘊豐富,其特點是:
1.基于生活。于老師把雙人傘帶進課堂,把生活經(jīng)驗融入課堂,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全面、完整、有序地認識雙人傘的特點及功用。鮮活的生活積累和豐富的認識體驗為學習活動增加了親切感、形象感,使學習素材更具活力,更顯張力。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p>
2.基于兒童。兒童有著極強的求知欲,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更是情有獨鐘。于老師遵循了孩子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從兒童視角體驗生活,從兒童立場選取話題,通過雙人傘與普通傘的對比,巧妙地將新舊知識有機融合,利用“差異點”,實現(xiàn)知識的“同化”,讓孩子初步掌握按順序、抓特點地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學生在充滿情趣的交際過程中有所得、有所悟。
3.基于語言。6、7歲的孩子正值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期,可塑性極強。于老師獨具慧眼,將生活與交際巧妙相融,達到口語與書面語的有效過渡。在扎實的語言訓練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學會交際,為他們的語言發(fā)展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二、問題驅動,有效助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亮點,在于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最自信、最幸福。這得益于于老師豐厚的學識、儒雅的教風、獨特的人格魅力。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真切感受到“平等對話”的無窮樂趣。這節(jié)課,于老師秉持“教學場景生活化,學習活動情境化”的教學理念,以問題驅動式學習方式展開教學。課堂上,通過實物展示自然引入交際話題。進而,學生依據(jù)觀察要領,明確雙人傘的外形特點及功能,并由感性描述形成理性概念,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觀察某種物品的方法、路徑”,最終探尋到“購買意愿的交際策略”??v觀問題導引下的整個學習活動,真正做到了有層次、有梯度、有空間、有延展,也體現(xiàn)了課堂生成的層級性和漸進性。
此外,教師的助學也為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它是循序漸進的,深入淺出的,及時高效的。
第一,“助”在關鍵處。當學生看到是一把尼龍傘時,老師立刻抓住談話契機,順勢拋出學習重點,即“觀察事物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它的特點”。學生有了這樣的方法引領和思維導向,在按順序看“傘頂、傘把、傘面、傘骨及傘桿”時,便能有意識地抓住雨傘每個部位的特點,從而做到細致觀察、準確表達。
第二,“助”在疑難處。待學生掌握了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后,于老師沒有放任自流,而是幫助他們實現(xiàn)“思維到表達”的內(nèi)化,即鼓勵孩子把特點連起來表述,以形成完整的概念。這種飛躍式的語言訓練,對學生來講較有難度。于老師耐心地引導他們看著板書上每個詞語練習表達。當學生基本完成了表述,但語言還有些啰嗦時,老師又善意地提醒:“能不能說得再簡練些?”學生由此經(jīng)歷了“準確地說——連貫地說——言簡意賅地說”這樣螺旋上升的語言訓練過程。這看似不經(jīng)意的設計與提醒,淋漓盡致地彰顯了大家風范,因為于老師真正做到了從兒童視角思考問題,從兒童視角教育兒童學說話,練說話。
第三,“助”在縱深處。當學生正確把握了雙人傘的外形特點與功用時,學習活動繼續(xù)向縱深漫溯,即實現(xiàn)由知識到能力的遷移與轉化。此時,巧妙的言語交際就顯得尤為重要。于老師啟發(fā)道:“家長還會問什么?只要你會說,媽媽一定會給你買?!边@樣帶有發(fā)散性、期待性、感召性的引導把學習活動引向縱深,引向“本源”,學生更加興致盎然,學勁十足。
面對階梯式的學習活動,教師緊抓“課堂生長點”,有效助學。步步為營,環(huán)環(huán)相生,做到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角色扮演中,退一步、緩一步、讓一步,成就了學生的精彩!
三、自主探究,多元互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學生獨立進行腦力勞動,最科學的方法是研究性學習法。課堂上,于老師積極引領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其發(fā)現(xiàn)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性知識。從老師引入習作話題到表達購買意向,學生的學習都是開放的、自主的、多元的。無論是觀察傘的外形、描述傘的特點,還是明確傘的功能,都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實踐過程,并在不斷探尋“雙人傘”的特點、功能及言語表達規(guī)律的過程中,形成了“觀察—表達”的認知體系。當然,言語交際活動強調(diào)的是交際對象的互動交往,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讓每一個學生真正交際起來。在本課教學中,于老師非常注重增強學生對話的意識,讓學生與教師對話,與同伴對話,與自己對話,與社會生活對話。言語表達訓練由表及里,由感性描述到理性分析,學生的思維隨之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探究,不斷思考,不斷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讓學生的學習始終充盈著研究探索的“興奮點”。這是一種“真學習”“真生長”“真提升”。
四、立人立言,潤澤心田
于老師的課堂總是有識有情、有滋有味。每個學生都能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和諧互動中積極參與,興致高昂。整個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更可貴的是,這種主動性不是淺表性的七嘴八舌,而是基于學科特質的思維碰撞、心靈溝通和情感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節(jié)豐富多元的對話交際課中,學生們圍繞“雙人傘”的話題,仔細傾聽、認真觀察,細致辨析、精準表達,并通過自主探究,同伴互學的方式提升學力,習得方法。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們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活了起來,大腦的每根神經(jīng)都動了起來,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不僅主動建構了“描述物品特點及功能”的方法體系,而且體驗并探究了“言語交際”的思維技巧,可謂“情智共生”,“言意兼得”。在整個交際活動中,于老師反復提醒學生如何有禮貌地說,如何優(yōu)雅地說,這又是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口語交際目標的雙重性。因此,這節(jié)課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方法的指引,更是心靈的浸潤。
于老師的課堂,猶如饕餮盛宴,每每品味,總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別有洞天之境。他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教學藝術,“寓教于嬉,寓莊于諧”的教學境界,“有理有趣、有章有法”的教學理念令人嘆服,讓人欽佩。學生在生動、愉悅的“學習場”中真正站在了課堂的中央,培植起言語智慧,增強了學習動力,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真正為學生的成長帶來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