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佳
摘 要:一課時完成文言文教學,通過補充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細節(jié)描寫,進而學生品讀人物語氣并表演的形式,提高課堂活躍度,拉近與人物的距離;學生概括人物形象基礎上,師賦詩詞,增加文學味與歷史感;融入對聯(lián),比較閱讀,師出上聯(lián),生對下聯(lián),實現(xiàn)知識遷移和主題升華。集文言積累、人物品析、文化內(nèi)涵于一體,上出詩意與歷史的厚重,打造高效、活躍的課堂。
關鍵詞:添加細節(jié)描寫;品讀人物形象;表演還原場景;對聯(lián)升華主題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義
2.通過添加細節(jié)描寫的新穎方式,品讀人物語氣,感受三位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品讀人物語氣,感知形象
2.結合三國歷史背景,讀出文學性和歷史厚重感,引導學生讀經(jīng)典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人物帽子、服裝等道具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公元219年,一列列商船沿江向北進發(fā)。船工皆身著白衣,搖櫓揚帆。以商人的裝扮在蜀軍守防兵士的眼皮下順利靠岸。半夜,埋伏船艙里的精銳士兵一躍而出,俘獲蜀軍,瞬間奪取了戰(zhàn)略要地——荊州。關羽敗走麥城,為吳軍所俘,含恨被殺。這就是三國史上赫赫有名的“白衣渡江”。謀劃者誰?東吳大將呂蒙也。呂蒙由一介武夫搖身變?yōu)楣Τ济麑?,還要得益于一個人的幫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權勸學》!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朗讀課文,生注意字音、停頓和節(jié)奏,并在文中標注出來。
2.再讀課文,讀懂大意
重難點詞語,已經(jīng)用紅體字標了出來,請說出它的意思,并翻譯整句。
學生稍作梳理,并以“接龍”的方式翻譯。
3.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真是“萬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合作很成功!請一起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三、補充細節(jié)、感受語氣
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主要人物?
【板書】:孫權、呂蒙、魯肅
這三位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過語言描寫的方式呈現(xiàn)給我們的。
請在三人中選一個你喜歡的,抓住其語言中的關鍵字,發(fā)揮想象,補充出他說話時的動作或神態(tài)描寫,感受他的語氣!
如,孫權說:“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不可不學”是一個雙重否定,句末感嘆號,我感到其語重心長;孫權是帝王,呂蒙是大將,孫權對呂蒙說話應有威嚴感,于是,我這樣還原當時的情景:
“初,權(輕拍呂蒙的肩,語重心長卻又不失威嚴),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師有感情讀出,配以表情動作)
參照形式:
我從_______________(哪些詞)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因而,我是這樣補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學生選擇一位感興趣的人物,補充細節(jié)描寫并體會語氣。
學生展示自己補充的細節(jié)描寫,并加以動作、神態(tài),讀出語氣。如補充不當,可讓其他同學糾正。之后,發(fā)言同學讀補充細節(jié),全班齊讀人物的語言,感受人物的語氣。
四、還原歷史、點評人物
同學們用想象搭橋,近距離地接觸到三位歷史人物。你最有感觸的是誰?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孫權:善勸、關心下屬、好學、深謀遠慮……
【板書】:善、孫權、勸
《三國演義》詩為證:“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yè),龍盤虎踞在江東?!?/p>
歷史上的孫權——作為吳王,有智有謀、知人善任。部下周瑜、魯肅以及呂蒙對他都忠心不二,助他在亂世中立穩(wěn)腳跟,成就大業(yè)。連一代梟雄曹操也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除了孫權,你還欣賞誰?
呂蒙:善聽、好學 【板書】:聽
看!羅貫中評價他:“養(yǎng)子當如孫仲謀,呂蒙談笑便封侯。白衣?lián)u擼真奇計,一舉荊襄取次休?!?/p>
呂蒙由最初的“吳下阿蒙”,蛻變成了謀略過人的東吳名將?!鞍滓露山敝嬛校u破關羽,奪取荊州,使“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關羽敗走麥城,不得不讓人稱嘆?。?/p>
連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也以此為鑒:“呂蒙如不折節(jié)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tǒng)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p>
魯肅:愛才、敬才、善識 【板書】:識
魯肅在歷史上又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三國志.吳書》:“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又善言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后,肅之為冠?!痹u價多高?。鹤鳛轭H有雄才大略的統(tǒng)帥,周瑜之后,就數(shù)魯肅第一了!
吳國能如此強盛,與魏、蜀形成鼎立之勢,少不了孫權這樣關心下屬、深謀遠慮的帝王,也少不了魯肅這樣愛才敬才的將領,更少不了呂蒙那樣好學、善聽的統(tǒng)帥!
五、情景表演,歷史重現(xiàn)
我們通過還原情景、走近人物,離歷史更近了。現(xiàn)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一人讀旁白,三人分飾三角,用最生動的形式,將《孫權勸學》表演出來。
(師提前準備帽子等道具,活躍現(xiàn)場氣氛)
六、舞文弄墨、談談啟示
老師眼前突然浮現(xiàn)出王安石筆下一個人物——方仲永,在扼腕嘆息之余,我想擬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仲永棄學淪為庸人”,請結合《孫權勸學》所得啟示,完成下聯(lián)及橫批。
【板書】上聯(lián):仲永棄學淪為庸人
參考對聯(lián):
上聯(lián):仲永棄學淪為庸人
下聯(lián):呂蒙拾書成就大業(yè)
橫批:學無止境
《孫權勸學》的故事留在了歷史長河中,但它贈予我們的啟示卻深遠綿長。最后,讓我們再一次誦讀,能背的同學請合上書!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成功完成教學目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預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品讀人物語氣和分析形象上。特別是語氣的品讀環(huán)節(jié)是難點。傳統(tǒng)的品讀方法易使課堂氣氛陷入沉悶。而換用靈活的方式——學生發(fā)揮想象,補充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品讀說話的語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也達到了品讀的目的。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人物形象分析環(huán)節(jié)采用“生點評人物——師詩詞應和”的形式。引用三位人物的相關詩詞,學生點評后,師凝練總結人物,并賦詩一首,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文學的詩意美!
主題升華的環(huán)節(jié),摒棄“老師主講”,引入中國文化精髓——對聯(lián),讓生根據(jù)所得啟示補出下聯(lián)及橫批,同時也將課文主題通過對比閱讀,文本遷移,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