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益蓮
一個人的成長,取決于家庭、學校、社會,但追索起來,每個個體都深深打著家庭的烙印。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日常生活中,你呈現(xiàn)的是什么姿勢,你的孩子基本也一樣。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國科學家跟蹤調查兩個經(jīng)歷二百年發(fā)展的家族。一個家族的始祖是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他特別注重對子女的教育,良好家風代代相傳,這個家族二百年里出了1位副總統(tǒng)、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yī)生、20多個議員,家族中無一成員有犯罪記錄。另一個家族的始祖馬克斯·菜克,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賭徒、酒鬼,從事賭業(yè),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在他的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殘廢者多達400多人。同一個二百年的跨度,兩個家庭的走向卻有天壤之別。由此可見,孩子成長的好壞,主要取決于父母、家庭。
每年高考一過,各地高考狀元出爐,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狀元們的家庭教育,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父母重視言傳身教。
很多人養(yǎng)寵物很細心,會研究寵物的生活習性,會順應寵物的生長規(guī)律。可是,教育孩子,很多家長卻不研究孩子的身心特點,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耐心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要么是一味逼孩子成才,要么是放任自流,讓孩子自生自滅。
父母在生活中應該以一個怎樣的姿勢呈現(xiàn)給孩子呢?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孩子處在父母的浸染中,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打著父母的印記,甚至走路的姿勢都一樣。要想孩子愛讀書,父母就得做個喜歡讀書的人。天天吼著孩子去學習,自己卻有空就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孩子會對書本產(chǎn)生依戀嗎?可以說,家長的善良,決定孩子的善良;家長的庸俗,造就孩子的低俗;家長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
其次,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大人的興趣愛好可以不高雅,但要拒絕庸俗。家庭絕不能弄得像個賭場和酒店,整天不是打牌喧嘩聲,就是喝酒猜拳聲。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尤壞。莫泊桑在回憶錄中寫到,他小時候,一直覺得他的父母很和睦。有一次父母把他送到外面玩,他因為提前回家,突然發(fā)現(xiàn)父母在激烈爭吵。當父母看到他,立即停止爭吵,馬上和顏悅色對待孩子。其實他的父母一直感情不和,父母要吵架,就會先把莫泊桑打發(fā)走。爭吵時盡量避開孩子,讓孩子覺得家庭安全可靠,孩子的心性也會平和。
最后,公平共生,和諧進步。家長要剝掉骨子里潛藏的暴君思想,與孩子平等相處,要求孩子做的,自己也要做到;要求孩子聽話,也聽得進孩子的話。家中可以定期開會,明確各自的職責,允許孩子發(fā)聲。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方向標。家庭教育并不要求父母有多高學問、多大本事、多大官職,但父母的姿勢必須端正,因為你的姿勢,就是孩子的姿勢。
□責任編輯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