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盈,翁宇紅,張淵
作者單位: 315200寧波,寧波市鎮(zhèn)海龍賽醫(yī)院
隨著肺癌診斷由傳統(tǒng)病理向分子病理轉變,越來越多的肺癌驅動基因被發(fā)現(xiàn),其治療也由傳統(tǒng)的手術、放化療向靶向治療轉變[1]。靶向治療也存在如腹瀉、甲溝炎、痤瘡樣皮疹、口腔炎、食欲體質量下降、皮膚干燥瘙癢及脫發(fā)等不良反應,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痛苦,導致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本研究擬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靶向治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 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寧波市鎮(zhèn)海龍賽醫(yī)院收治的經病理學或細胞學證實的肺癌患者78例,EGFR基因檢測均呈陽性,均予靶向藥物吉非替尼(阿斯利康公司出產,批號:MY368V)治療。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52~74歲,平均(62.5±2.9)歲;原發(fā)病灶為中央型7例,周圍型32例;腫瘤分期為Ⅱ期11例,Ⅲ期13例,Ⅳ期15例。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53~76歲,平均(63.2±2.6)歲;原發(fā)病灶為中央型6例,周圍型33例;腫瘤分期為Ⅱ期l2例,Ⅲ期14例,Ⅳ期13例。兩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及用藥指導等內容,患者管理周期為4周,共進行2個周期管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包括傳統(tǒng)的心理療法,如宣泄療法、心理支持、社會支持、認知行為及放松療法。同時要對其進行積極心理療法,如表達感謝、充實生活及好人好事宣講等內容?;颊吖芾碇芷跒?周,共進行2個周期的管理。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動員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穩(wěn)定情緒,同時還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jiān)督,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不良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狀況。焦慮和抑郁不良心理狀態(tài)分別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生活質量采用QLQ-C30量表評價,共分5個方面(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AS和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及SD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5、0.22,均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t=3.31、3.54,均 P < 0.05)。見表 1。2.2 QLQ-C30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肺癌非致命性不良反應較多,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較大的影響,甚至可導致靶向藥物治療的中斷,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2]。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常規(guī)護理已無法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尤其對于肺癌患者來說,不僅需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患者的疾病,還需安撫其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3]。以往臨床上所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僅針對患者在住院期間所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相應的護理,但忽略了患者治療前后。心理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消除患者在入院即開始產生的焦慮及恐懼感,使其身心得到釋放,并處于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來接受治療[4]。同時有效樹立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能夠勇敢面對疾病,提高對肺癌治療、不良反應及預后的正確認知,幫助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此調整患者的心態(tài),促進與社會及日常生活之間的融洽[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段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 39 護理前 57.44±5.32 60.56±5.72護理后 53.39±5.87 55.74±5.67觀察組 39 護理前 57.62±5.21 60.28±5.77護理后 46.17±5.64 48.62±5.6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QLQ-C30評分比較 分
組別 例數(shù)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認知功能 情緒功能 社會功能對照組 39 59.44±7.32 57.73±6.91 58.58±7.81 59.82±7.47 57.65±7.84觀察組 39 45.23±6.75 46.47±6.86 46.71±6.44 45.29±6.17 47.19±6.33 t值 4.83 4.12 4.57 4.82 3.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 張卉,張樹才.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靶向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7,20(1):61-65.
[2] 付立萍,張玉芬,張榮澤,等.肺癌患者姑息治療中負性情緒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3,42(15):1734-1736.
[3] 賈艷霞,張冬花,強彩芹.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2,25(7):115-116.
[4] 馬慧,方烈,柏鳳云,等.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肺癌患者負性情緒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10):1238-1241.
[5] 李立平,段紅艷,劉衛(wèi)靜,等.個性化心理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5,44(20):2876-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