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作者單位: 325000浙江省溫州,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yī)院
糖尿病腎?。―KD)的主要發(fā)病機制為糖代謝異常導致腎小球血管損傷,從而出現(xiàn)腎小球結(jié)節(jié)性硬化性疾病,DKD是糖尿?。―M)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終末期腎病的主要病因[1]。DKD起病隱匿,但當患者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其發(fā)展到尿毒癥的速度會非常快,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腎臟損傷并準確評估預后對提高DM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認為DKD與甲狀腺疾病有同源性,因此甲狀腺激素水平有可能對DKD有預測意義[2],但并未形成共識。本研究分析2型DKD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探討甲狀腺激素在評估DKD嚴重程度及預后方面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yī)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T2DM或2型DK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DM符合1999年WHODM診斷標準,DKD符合DKD防治專家共識(2014年版)推薦的臨床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1)有甲狀腺疾病或DM以外的其他內(nèi)分泌疾病病史;(2)原發(fā)性腎病或存在本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尿蛋白或腎臟損傷;(3)發(fā)生DM急性并發(fā)癥;(4)合并嚴重心肺、肝臟或惡性腫瘤等急慢性疾??;(5)目前或即將可能處于孕期或哺乳期。根據(jù)患者是否合并 DKD分為單純 DM 組和DKD組。另選同期本院體檢中心腎臟功能及糖耐量均正常者為對照組。根據(jù)腎小球濾過率(GFR)將DKD患者分為:DKD(1 組):60ml·min-1· 1.73m-2≤GFR< 90ml·min-1·1.73m-2;DKD(2 組):30ml·min-1· 1.73m-2≤GFR<60 ml·min-1·1.73m-2;DKD(3組):GFR <30ml·min-1·1.73m-2。
1.2 檢測指標 記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及DM病程等一般資料。于清晨抽取肘靜脈血,檢測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FT4)、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清肌酐(C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3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相關性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120例,男77例,女43例;年齡48~61歲,平均(52.13±8.64)歲;甲狀腺激素異常25.83%(31/120)。單純DM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齡47~61歲,平均(53.21±7.66)歲;甲狀腺激素異常26.61%(33/124)。DKD 組 131例,男 82例,女49例;年齡48~62歲,平均(55.59±8.79)歲;甲狀腺激素異常38.93%(51/131)。DKD組年齡及甲狀腺激素異常發(fā)病率均高于對照組及單純DM組(F=3.150,2=6.485,均P<0.05),對照組和單純DM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3組血清T3及FT3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DKD組低于對照組及單純DM組(均P< 0.05)。3組 T4、FT4、TSH、TPOAB及TGAB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3 DKD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DKD(1)、DKD(2)及 DKD(3)組 T3 及FT3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其中 DKD(2)及 DKD(3)組患者T3值低于 DKD(1)組(均P<0.05),3組FT4值逐漸降低(P<0.05)。3組T4、FT4、TSH、TPOAB及TGAB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甲狀腺激素不僅可能促進機體生長發(fā)育及組織分化的生理作用,還可以影響胰島功能,參與DM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4],而腎臟的損傷可以通過影響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來引起甲狀腺激素生成、分泌及分布的變化,慢性腎功能不全會增加甲狀腺機能減退的發(fā)生風險[5]。有學者認為 DKD患者易出現(xiàn)甲狀腺病態(tài)綜合征[6]。此外,有研究表明,與正常人群比較DKD患者TSH脈沖式分泌振幅減小,且TSH夜間波動水平低于正常[7]。
DKD患者發(fā)生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的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8]認為DKD患者大量蛋白的丟失導致血清T3、T4不能充分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腎小球基底膜受損,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的T3、T4也可能會通過腎小球的濾過而丟失。隨著DKD的進展,機體可能出現(xiàn)酸堿代謝紊亂,該環(huán)境會使甲狀腺轉(zhuǎn)化相關酶失活,從而使T4向T3的轉(zhuǎn)化隨著減少[9]。GFR的下降使碘化物的排泄減少,導致機體無機碘的含量升高從而阻斷甲狀腺激素的合成[10],這也是DKD患者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原因之一。
表1 3組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表2 DKD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本研究顯示,DKD組患者甲狀腺激素異常的發(fā)生率較正常對照組及單純DM組高,T3及FT3值較正常對照組及單純DM組下降。在DKD患者中按照GFR值分組,發(fā)現(xiàn)隨著GFR的下降FT3值逐漸下降,但T3值在GFR<60ml·min-1·1.73m-2后變化卻不明顯,說明與未發(fā)生腎臟損傷的DM患者比較,DKD患者血清T3及FT3值會有所下降,其中FT3值更能反應腎臟損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