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摘 要:在社會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造林綠化樹種不斷優(yōu)化調(diào)整,大扁杏苗木用量逐年增加,在生產(chǎn)方面,急需要更加優(yōu)質(zhì)的良種苗木,必須多角度、多層次優(yōu)化利用大扁杏培育技術(shù),培育出優(yōu)質(zhì)的扁杏苗木。
關(guān)鍵詞:扁杏;嫁接;培育
中圖分類號:S66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202
1 育苗地選擇、整地、作床與施基肥
應(yīng)選擇地型平坦、能灌能排、土層深厚肥沃的中性沙壤土作育苗地,切忌選擇土壤黏重、低洼地、重鹽堿地塊。同時要實行輪作。育苗地選好后,秋季進行深翻25~30cm,結(jié)合深翻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kg/667m2,有條件的要做垅或做畦。
2 科學(xué)處理種子
用成熟的山杏核作種子,在土壤結(jié)凍前(小雪后)選背風(fēng)、平坦、不積水的地方,挖寬1m、深1~1.2m的貯藏坑,坑的長度因種子的多少而定。種子先用清水浸泡,待種子充分吸水后,拌2~3倍濕沙(手握成團、張開即散),貯藏坑底要先覆上5~10cm的沙子,種沙的厚度50~60cm左右,在坑內(nèi)每相距0.5~1m放一捆秸稈,秸稈下端要與坑底相接,上端高出土面,用于透氣,防止種子發(fā)熱變霉,種子的上面用草簾蓋嚴,草簾的上面用沙土蓋好,沙土厚在40cm左右,要分2~3次進行。
3 播種與控制播種量
播種量控制在25~30kg/667m2,產(chǎn)苗量在1.5萬株/667m2
左右。垅作按大行距65~70cm,小行距20cm。先給做好的垅或畦子灌足底水,待水滲下,土壤松散后進行播種。用鐵耙子將垅或畦子鏤平,然后用開溝器(二齒鉤子)開溝,接著進行點播,踩格子后進行覆土,厚度約2cm,最后用木磙子輕壓一遍,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隨播種撒施50%辛硫磷乳油制成的毒土(辛硫磷1kg加150kg土混合均勻),防治地下害蟲。
4 田間管理
播種后生苗前,盡可能不澆水或少澆水,保證土壤溫度,以利種子發(fā)芽出土。待苗木出齊后,要及時除草或松土。苗高達到10~15cm時進行間苗、定苗。除去病苗、弱苗和“霸王”苗,保證幼苗整齊,一般在7月中間,可追尿素15kg/667m2,8月上旬結(jié)束澆水和施肥,避免苗木徒長。立冬到小雪間灌足防寒水。
5 嫁接
5.1 接穗采集與貯藏
從生長健壯、品種優(yōu)良的扁杏樹上采集接穗,以一至三年生杏頭一次枝或粗壯二次枝為好,一般春季枝接可結(jié)合冬剪采集接穗。采集的接穗要埋藏在濕沙中保鮮或蠟封后低溫貯藏。夏季芽接可隨采隨接,去掉葉片,用濕草或濕布包好,如果晚冬或早春季節(jié)采集下來的枝條要按一定數(shù)量綁成捆貯藏在地窯或山洞中,然后用濕細沙埋起來,埋到枝條基部以上的1/3處即可。要經(jīng)常檢查地窯的濕度、溫度和通風(fēng)情況,避免枝條腐爛、提前萌動干枯或抽梢現(xiàn)象發(fā)生。
5.2 嫁接
嫁接時間在清明到谷雨之間。嫁接方法:有劈接、腹接或插皮接,但以劈接為主。削接穗:把采集下來的接穗,剪成5~6cm長,芽的頂部保留1cm平剪,然后在接穗芽眼兩側(cè)削成2~3cm的斜面,接穗削面要平整光滑;劈砧木:將砧木距地面10cm左右平剪,利用劈接刀在平面中間垂直劈開,長度在2~3cm左右;插接穗:將削好的接穗輕輕插入砧木,使接穗形成層與砧木形成層對齊,接穗插入后用塑料條,由砧木劈縫下部,從下至上一直到接穗頂部封頂纏緊,使芽眼外露,接后禁止灌大水,以免影響成活率。
6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給苗木根部進行培土,綜合培土施二胺20kg/667m2。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6月中旬,第2次在7月中旬,追尿素和復(fù)合肥混合20~30kg/667m2。接后定期檢查,10~15d后,未成活的要進行補接;成活后,及時除萌蘗,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新芽被塑料膜包裹時,要及時解除綁膜,放出新芽。芽接苗一般在接后30d接口完全愈合后,可解除綁膜塑料條。當(dāng)苗木長20cm左右時,設(shè)立支柱,以免風(fēng)吹折斷。
7 病蟲防治
杏樹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細菌性穿孔病、枯葉病、金龜子、卷葉蟲、天幕毛蟲、蚜蟲等,要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防治。
8 苗木出圃
8.1 起苗
春季和秋季都可以,春季起苗一般在4月初,秋季起苗一般在10月末,苗木已木質(zhì)化,即將落葉時進行,起苗時要保證根系完整,同時不要碰傷苗木,否則會影響成活率。
8.2 苗木分級
出圃的苗木一定要按照大扁杏的分級標準進行,統(tǒng)計打捆,系上標簽,注明品種、級別、株數(shù)、日期。如果不能及時出圃,還要做好苗木假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