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力。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边@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既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讓學生通過“三讀”法來賞評其他學生的作文,能夠達到互相激勵、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作文教學中需要攻克的難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幫助他們學會作文。筆者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那些對生活“有心”的學生,文章也寫得有情有義、有思想;平時不注意觀察生活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顯得空洞無物。
在作文批語中,筆者曾經(jīng)煞費苦心地告訴學生,要學習那些善于觀察生活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但是未取得明顯效果。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學生不明白為什么改,改了也沒有用,有的學生根本不認真看,真叫勞而無功,至少也是勞而少功?!边@些話說出了語文教師的心聲。有的學生根本不看教師的批語,有的學生看了也不懂,不知道別人是怎么觀察、怎么寫的。這顯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鑒于此,筆者在批改作文時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改進,試圖讓學生能夠從作文批改中學到方法、提高能力。
二、“三讀”賞評法的步驟
筆者發(fā)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師的作文評語相比,學生似乎更在意同伴的評價。于是,筆者就把習作教學批閱這一環(huán)節(ji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三讀”來賞評其他同學的作文,從而達到互相激勵,共同提高的目的。“三讀”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讀:火眼金睛,精益求精。要求學生通讀全文,修改錯別字、病句和標點。
二讀:字斟句酌,畫龍點睛。要求學生圈劃好詞好句,提建議,寫眉批(即說說好在哪里,建議如何修改)。如好的詞語,用“。。。。。?!睒擞洺鰜?;好的語句,用“~~~~~”劃出來。并要求學生重點關注以下內(nèi)容:用得生動傳神的詞語,用得準確或貼切的句子,新穎、有吸引力的題目;過渡句,總起句和中心句,還有前后照應的句子;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句子;生動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的句子;展開豐富聯(lián)想的句子;結(jié)尾點題或深化主題的句子。
三讀:總結(jié)評價,錦上添花。一是寫總評。內(nèi)容包括三個方面:緊緊圍繞習作要求總結(jié)主要優(yōu)點;提出中肯、合理的建議;寫幾句鼓勵的話,如“假如你今后多觀察、多讀書、多練筆,你的習作就會更好”。二是打星級,即根據(jù)習作水平在作文題目右側(cè)打上星級“★”,最高10星。書寫單獨打星,分別為3星、2星、1星,寫成“9★+3★”這樣格式。
在評改過程中,教師還應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評改原則:一是自己拿不準的錯別字,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若大家都拿不準,再向教師請教;要用欣賞的眼光去評改別人的作文,可改可不改的地方盡量不改;三是在寫眉批、總批時,為避免語法、語句的錯誤或出現(xiàn)錯別字,可先打草稿,在得到小組成員的認可后,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三、“三讀”賞評法的運用
有了方法,接下來就要讓學生運用。起初,學生不會評,更不會改,這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從細處著眼,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評改過程,手把手地教學生怎樣評改作文。剛開始,學生批改一篇作文比寫一篇作文花的時間還長。這時,教師不必著急,因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過程。榜樣是最有說服力的,而學生也更愿意欣賞同伴的習作。他們在認真品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同伴習作中的閃光點;在寫評語的過程中,知道了同伴的習作好在哪里,領會了好的表達方式。這是一種更有效的學習,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甚至閱讀水平都會有明顯提高。
如筆者教過的一班學生,剛開始批改同伴習作時速度很慢,眉批也不知如何下筆,總批寥寥數(shù)語,甚至出現(xiàn)雷同句。后來,筆者把某些批改得好的習作展示出來,引導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好詞佳句。一個學期后,學生對習作的批改,無論是在字詞句的運用,還是謀篇布局等方面,都能給出較恰當?shù)狞c評,證明這一方法給學生帶來了成長與變化。更讓人欣喜的是,全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作文賞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中,有近十名學生每次的習作評語甚至超過了原習作的字數(shù),而且評改得當。
例如,在《家鄉(xiāng)的花生寶寶》一文中,有學生寫道:“每年八月份左右是花生的收獲時期。遠遠望去,綠油油的地毯上到處滾動著豆粒般的鄉(xiāng)民,與滿田成熟的景象構成了世間最和諧的圖畫,我愛這種感覺,清新、自然,比起城市的喧囂,這里更能給人帶來一種心靈的慰藉,更讓人沉醉……”對此,一位學生是這樣評價的:“如詩如畫的景象被你描寫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讓人沉醉……”然后在總評中,又這樣寫道:“文章雜而不亂,能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對環(huán)境氣氛渲染得充分而恰到好處,對花生的外形作了細膩而傳神的刻畫。從字里行間能感受到你對花生的喜愛之情。語言清新活潑,篇幅短小精悍,值得我們品讀,向你學習?!?/p>
又如,針對《一雙有溫度的手》一文,有學生寫下了這樣的眉批:“‘緩慢地站‘滾燙滾燙的兩個詞語傳神地寫出了你當時因上課走神而又被老師叫到黑板前做示范時的緊張與羞澀,很精妙?!痹邳c評《溫暖,是一顆心》這個題目時,有學生寫道:“題目引人深思,制造了懸念,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給讀者一種強烈的閱讀愿望?!?/p>
翻開學生的作文本,一句句精辟的點評之語映入眼簾。這里面,凝聚的是學生細致入微的賞評,呈現(xiàn)的是對他人的贊美與鼓勵。在互相賞析評改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水平、評價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全班學生批閱完畢后,要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賞析,既賞析學生優(yōu)秀的作文,又賞析學生精妙的評語。這是賞評作文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有時隨機點名誦讀,有時是學生自己主動說,但更多的是采用小組提名的方式進行賞析。每當這時,學生們就會躍躍欲試,被點到名的學生就會信心倍增,十分高興。在此基礎上,再由學生們自主評出“小作家”和批改得最精彩的“小老師”。
可見,“三讀”賞評法,既激發(fā)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又有意識地訓練了學生的評價能力,讓學生更易于動筆,更樂于表達。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