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偉
近年來,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層出不窮,家長往往看得心驚肉跳。加之孩子吃多了零食的確會影響三餐的進食,于是,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拒絕讓孩子吃一切零食,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其實,由于孩子的身體處于發(fā)育期,再加上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耗費的能量比較多,胃的容量又比較小,一餐所攝取的能量可能不足以維持到下一餐。因此,在兩餐之間加一兩次零食,補充不足的熱量和營養(yǎng)素,保持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零食就是巧克力、薯片、糖果之類的食品,有很多添加劑、色素、香精等。事實上,零食是泛指正餐之外食用的少量食物、水和飲料等,也包括如奶、奶制品、水果、堅果、全麥面包、豆腐干等健康有營養(yǎng)的小食品。吃這些零食,既能為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還能讓他們從零食中得到一定的享受。
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不給孩子吃零食,不但不會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孩子飲食不均衡,水果、奶、堅果等攝入量不足,不利于成長發(fā)育。此外,過分限制零食會導致孩子心理受到影響,讓他們?yōu)榱说玫搅闶秤懞盟?,無法分享零食被排擠。這些“傷害”往往是家長忽略的。需要注意的是,吃零食不應影響正餐,吃飯前后30分鐘不宜吃零食,吃的時候注意衛(wèi)生。對于已經(jīng)肥胖的孩子,應控制零食的熱量;對于消瘦的孩子,應注意適量增加零食的熱量。
所以,家長們只要掌握了合理、科學的喂養(yǎng)知識,就可以給孩子吃零食。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讓孩子吃零食,僅僅是幫家長“省事”,實際上對孩子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