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勝,張 震
白細(xì)胞介素(IL)-17是促炎細(xì)胞因子,與多種炎性疾病的發(fā)生有關(guān)[1-4]。有報道稱IL-17可以激活其他細(xì)胞因子,引起炎癥反應(yīng)的級聯(lián)效應(yīng),從而致病[5-7]。但是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IL-17具有抗病毒作用[8]。本研究探討了血清IL-17水平及其基因 IL-17-197A/G位點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HBV感染臨床轉(zhuǎn)歸的關(guān)系,旨在為HBV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chǔ)。
1.1 研究對象 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自限性HBV感染者80例,無癥狀慢性HBV攜帶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9],其中無癥狀慢性HBV攜帶者為血清HBsAg陽性,1年內(nèi)隨訪3次以上,每次間隔至少3個月,血清ALT水平均正常;自限性HBV感染者為無急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未接種過乙肝疫苗,血清抗-HBs和 /或抗 -HBc或抗 -HBe陽性,HBsAg和HBeAg陰性,肝功能正常。排除標(biāo)準(zhǔn):1)合并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其他嗜肝病毒感染;2)酒精性肝病、代謝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本研究已經(jīng)本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IL-17水平[10](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使用美國伯騰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SynergyH4酶標(biāo)儀,在490 nm波長下讀取OD值,并計算IL-17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5800,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檢測血生化指標(biāo);采用PCR法檢測血清HBV DNA水平(廣州達(dá)安公司,使用美國賽默飛有限公司提供的DA7600型PCR分析儀)。
1.3 血清IL-17等位基因和基因頻率檢測 使用DNA提取試劑盒(中國東盛生物有限公司)提取總DNA,采用PCR法檢測IL-17-197G/A位點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引物由北京安必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設(shè)計并合成,上游引物為5’-AACAAGTAAGAATG AAAAGAGGACATGGT-3’,下游引物為 5’-CCCCC AATGAGGTCATAGAAGAATC-3’。擴增條件為:90℃變性 10 min,60℃退火 1 min,循環(huán) 35次,72℃延伸10 min。使用單核苷酸檢測試劑盒(北京伯樂生命科學(xué)發(fā)展有限公司)檢測,全自動檢測分析三個位點(AA、AG、GG)的基因多態(tài)性。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應(yīng)用SPSS 19.0軟件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本研究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血清IL-17水平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jìn)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方法,組間單核苷酸位點等位基因和基因多態(tài)性的分布頻率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被認(rèn)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各組血清IL-17水平比較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顯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組、無癥狀慢性HBV攜帶者組和自限性HBV感染者組(F3,296=102.8,P 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組血清IL-17水平顯著高于無癥狀慢性HBV攜帶者組和自限性HBV感染者組(P均<0.05,圖1)。
2.2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IL-17水平分層比較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組,血清高HBV DNA載量組(>1×105copies/mL)血清IL-7水平更高(t=5.1,P<0.05),血清 ALT>40 U/L 組血清 IL-7水平更高(t=10.7,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組,血清AST>40 U/L組血清IL-7水平更高 (t=24.5,P<0.05;t=22.4,P<0.05),血清TBIL>20 μmol/L組血清 IL-7水平更高(t=7.3,P<0.05;t=12.8,P<0.05,表 1)。
圖1 各組血清IL-17水平比較
2.3 各組血清IL-17-197A/G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頻率比較 乙型肝炎肝硬化組IL-17-197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頻率最高,慢性乙型肝炎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頻率最高,HBV攜帶者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最高,自限性HBV感染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最高(表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最高,無癥狀慢性HBV攜帶者和自限性HBV感染者血清IL-17水平較低。乙型肝炎肝硬化IL-17-197 AA基因型分布頻率高,占75.0%;自限性HBV感染AA基因型的分布頻率低,占10.0%,GG基因型分布頻率高,占75%。乙型肝炎肝硬化A等位基因的分布頻率高,占57.5%;自限性HBV感染A等位基因的分布頻率低,占20.0%,G等位基因分布頻率高,占80.0%,說明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增加了HBV感染的不良轉(zhuǎn)歸。
表1 不同指標(biāo)水平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ng/m l,±s)的比較
表1 不同指標(biāo)水平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ng/m l,±s)的比較
①P<0.05
例數(shù) 慢性乙型肝炎(n=120) 例數(shù) 乙型肝炎肝硬化(n=40)HBV DNA(copies/mL) ≤1×105 32 4.2±0.4 26 6.0±0.3>1×105 88 4.1±0.3 14 6.8±0.5①ALT(U/L) ≤40 51 3.7±0.4 22 4.8±0.5>40 69 3.6±0.3 18 6.9±0.7①AST(U/L) ≤40 35 4.0±0.1 25 6.2±0.5>40 85 4.9±0.3① 15 8.9±0.4①TBIL(μmol/L) ≤20 40 3.5±0.5 26 4.5±0.5>20 80 4.1±0.2① 14 6.9±0.6①
表2 各組IL-17-197A/G 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頻率(%)的比較
IL-17是在小鼠細(xì)胞毒性T淋巴細(xì)胞(CTL)雜交瘤中分離出來的CTLA-8的cDNA序列,是一種新型細(xì)胞因子家族,參與了機體炎癥和免疫防御過程,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guān)[11,12]。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在胞外菌感染過程中,多種不同病原體可誘導(dǎo)細(xì)胞分泌IL-17,IL-17進(jìn)一步又可刺激IL-6、粒細(xì)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促炎細(xì)胞因子的產(chǎn)生,導(dǎo)致炎癥反應(yīng)的產(chǎn)生[13-15]。有報道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均升高,而抗炎細(xì)胞因子IL-10水平下降[16]。結(jié)果表明,IL-17在HBV感染和病毒慢性化進(jìn)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結(jié)果與有關(guān)研究一致[17,18]。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性肝炎進(jìn)展為肝硬化與感染的抗原量無關(guān),但是與病毒毒力和肝功能損傷程度有關(guān)[19]。我們根據(jù)HBV DNA載量的高低將慢性乙型肝炎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組進(jìn)一步分為HBV DNA載量≤1×105copies/mL和>1×105copies/mL兩個亞組,并根據(jù)肝功能指標(biāo)的高低進(jìn)行分組,發(fā)現(xiàn)乙型肝炎肝硬化組高病毒載量組人群血清IL-7水平更高,血清ALT>40 U/L組血清IL-7水平也更高;在慢性乙型肝炎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組,血清ALT>40 U/L組血清IL-7水平升高,TBIL>20 μmol/L組血清IL-7水平升高。
對IL-17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顯示,肝硬化患者IL-17-197 AA、AG和GG基因型分別為75.0%、10.0%和15.0%,等位基因A分布頻率為57.5%,G分布頻率為42.5%,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則分別為25.8%、16.7%、57.5%和34.2%、65.8%,組間差異顯著(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組以 IL-17-197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頻率為主,慢性乙型肝炎組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頻率為主,HBV攜帶者組以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為主,自限性HBV感染者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為主。慢性HBV感染后對病毒的清除能力在不同人群因遺傳背景不同而有高低之分。AA基因型分布頻率與血清IL-17水平趨勢相似,IL-17A/G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HBV感染的不良轉(zhuǎn)歸。研究[20]發(fā)現(xiàn)IL-17基因多態(tài)性與慢性HBV感染有關(guān),并且AA基因會增加慢性乙型肝炎進(jìn)展為肝硬化的發(fā)生風(fēng)險。
本研究的局限性有以下幾個方面:1)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未考慮不同人種和區(qū)域的差異;2)樣本量較小,結(jié)果可能會有所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