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亮, 賈延江, 周 玲, 鄭友旭, 劉慧兵
(中山大學 政府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 廣東 廣州 510275)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并于同年11月由國務院印發(fā),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之后國家和地方對高?!半p一流”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而隨著《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fā)[2016]50號)及《關于完善中央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庫[2016]194號)等“放管服”政策的出臺,高校在采購金額和項目明顯增多的情況下,如何落實國家“放管服”政策要求,更好地完成高校的采購任務,規(guī)避采購環(huán)節(jié)中的風險,為“雙一流”建設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1],成為擺在高校采購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從政策層面區(qū)分,高校采購活動可以分為兩部分,即高校政府采購活動部分和高校自主采購活動部分。高校自主采購活動主要指沒有列入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且低于政府采購分散采購限額標準的采購行為,具有項目額度小、采購頻率高、項目數量多、采購種類雜、采購專業(yè)性強等特點。隨著高校采購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高校采購特別是高校自主采購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暴露得越來越明顯,采購的經濟性、時效性、合理性如何得到保證[2],如何針對高校采購的特點創(chuàng)新采購手段、優(yōu)化采購流程、提高采購效率、完善采購內控已經成為高校采購部門的共同訴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guī)對招投標特別是政府采購的過程作了比較具體的規(guī)定,基本能滿足高校政府采購層面的要求,但在高校自主采購活動中就難以覆蓋整個采購過程,經常出現由于無法直接引用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制度空白、模糊和不確定性[3]。面對這種采購制度上的不確定性,許多高校采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做法:一是“寧緊勿松”,仍然片面強調按照政府采購政策甚至是公開招標執(zhí)行,簡單沿用上位法規(guī)定的相關采購方式,對法律賦予采購人自主的權力沒有充分利用;二是“一放了之”,片面理解“放管服”政策的實質,單純地提高學校的采購限額,對限額以下的采購簡單地“一放了之”,限額以下的采購項目由二級單位或者直接由具體教師負責采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想怎么買就怎么買”,相應的采購手段和監(jiān)管措施沒有跟上,帶來較大的廉政風險。
由于科學研究的自身規(guī)律及科研經費撥款制度的要求,高校用戶對儀器設備采購的時效性要求不斷提高??茖W研究屬于探索性研究,研究進展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相關科研設備的采購會隨著研究需要而發(fā)生變化,加之科研項目經費到款時間與額度不易確定等,使得科研項目對設備的采購時間要求與行政辦公設備差異性大,科研設備采購的時效性要求高[4]。高校采用的采購方式仍然以公開招標為主,從初始的采購需求起草到最后的履約驗收,整個過程最少40 天,如果采購項目有特殊情況,遇上廢標、質疑、投訴等原因導致項目暫停、失敗、或重新招標,則采購時間會更長[5]。受法律規(guī)定所限和高校自身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影響,采購的過程中存在著采購流程長、采購環(huán)節(jié)多、采購效率低等問題難以解決。
因限額以下采購一般發(fā)布在學校網站上,大多數潛在投標人不習慣每天上各高校網站尤其是各院系的網站一一查看相關采購招標信息,導致發(fā)出的采購招標信息不能及時傳達給相關供應商,信息的公開度大打折扣,直接影響潛在投標人的范圍和數量[6]。受金額所限,高校自主采購項目的投標成本相對較高,對供應商吸引力不大,在信息公告不充分的情況下,難以組織起有效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自主采購的競爭力度[7]。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及一系列法規(guī)、規(guī)章的出臺,最初目的是反腐倡廉、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逐步與國際接軌,現代化的政府采購制度開始建立,政府采購規(guī)模效益和透明度逐步提高,監(jiān)管更加便利,但也出現追求程序正義、保障采購效果的責任不夠清晰的現象。因此,近幾年來,局部還權于采購人、明確采購人的主體責任成為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和財政部87號令都明確采購人在需求管理、履約驗收管理、質疑答復、信息公開、執(zhí)行采購政策等方面具有主體責任[8]。長期以來,高校采購在參照政府采購政策執(zhí)行采購的過程中,也著重強調廉政風險防控,重程序輕結果,采購人的合理使用需求和主體責任難以體現。
一方面,高校采購在管理手段上,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普遍不高,采購參數的審批、招標文件與合同的審簽等大多采用傳統紙質方式,效率低下,要做到規(guī)范與效率兼而有之,最好的途徑就是信息化建設,努力做到網下無交易,網上全公開[9]。另一方面,《政府采購法》中明確規(guī)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政府采購項目每項采購活動的采購文件應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為從采購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15年[10],高校采購在參照管理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紙質文件保存的空間需求,而高校用房普遍緊張,這也成為制約高校采購的一個瓶頸,需要借助國家大力推動“互聯網+”電子化采購的東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解決。
中山大學鑒于國家對高校的投入倍增導致采購量激增的現狀,積極尋求創(chuàng)新突破、增速提效的新辦法,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和已有的高校網上競價平臺供應商資源,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核心原則,結合學校快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成功研發(fā)出國內高校獨有的網上智能快速采購系統??焖俨少徬到y在法規(guī)允許范圍內積極優(yōu)化流程和規(guī)則,在制度設計和系統架構中充分體現了“簡政放權、用戶導向”的思路,靈活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招投標的思維方式,將招標、投標和評標全部實現電子數據信息化[11]。
中山大學針對預算金額在學校分散采購限額標準與政府采購分散采購限額標準之間的貨物、工程、服務采購項目,于2016年5月發(fā)布“中山大學快速采購實施辦法(試行)”,共14項條款,對快速采購的定義、適用范圍、采購范圍、評審原則等作了框架性的規(guī)定,由中山大學政府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下稱“招標中心”)負責執(zhí)行,試行期6個月。2017年1月,招標中心對試行期的采購數據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向學校提交了“中山大學快速采購系統試行期評估報告”,在通過學校審批后,及時啟動第二階段的規(guī)范性文件起草工作,經過了公開征集意見、校內部門會簽、主管校領導會商、校黨委常委會集體審議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于2017年7月正式發(fā)布“中山大學快速采購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并付諸實施?!凹殑t”在原有試行辦法的基礎上,擴充為3章節(jié)31條款,吸收上位法的精神實質,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規(guī)定了學??焖俨少彽亩x及相關的采購程序,細化了評審方法、評審方式、評審規(guī)則、評審流程等內容,并對采購過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形作了約定,還在條款內為蓬勃發(fā)展的電商平臺直購等采購手段預留了政策空間,待成熟后全面推行?!凹殑t”的實施,為校內政府采購分散采購限額標準以下的采購項目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執(zhí)行依據。
快速采購的流程設計秉承“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的原則,把整個采購過程簡化為6步(見圖1):(1)用戶使用學校的NetID(身份認證系統)登錄快速采購系統,通過已定義好格式的Excel標準模板導入采購需求并在系統提交;(2)采購經辦人員無須制作文件,只需要在系統對用戶提交的數據審核把關后發(fā)布采購需求;(3)供應商無須制作投標文件,只需在網上待投報列表中選擇自己有優(yōu)勢的項目,在系統上對應采購需求報價和上傳電子文檔;(4)供應商系統報價時限一般為5~7天,截止后采購經辦人員會對投報供應商的資格進行審查,經辦人僅能審查資格文件看不到實際投報情況,審查后將通過資格審查的供應商提交給用戶進行初選,報價時間截止后不足3家供應商報價的項目則延長3~7日報價時間,必要時可修正采購方案后延期報價;(5)用戶在系統審核供應商投報情況后,初選擬成交供應商并填寫初選意見后提交;(6)經辦人對用戶提交的初選意見,根據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選擇自動評審、現場評審、遠程評審等不同評審方式,進行網絡化的自動或專家評審,并發(fā)布最后的評審結果??焖俨少徣サ袅瞬少徚鞒讨性S多不必要的校內審批環(huán)節(jié),通過網絡投報縮短了供應商投報時限,優(yōu)化了供應商投報家數的要求,讓不同的采購項目均有對應的解決方案,“不走回頭路”,避免了重新招標的繁瑣,有效節(jié)約了采購時間。
圖1 快速采購流程
快速采購系統依托全國高校競價網平臺建立,成為高校競價網平臺中的大額快采模塊(見圖2)。高校競價網平臺是各高校獨立的競價采購管理系統和資源共享的供應商統一認證端口的有機結合,目前已建成全國中心、各省區(qū)域分中心及高校競價網管理系統三層管理運作體系,各高校的競價管理系統通過全國競價網管理中心服務器連接構成供應商采購平臺, 供應商入口端作為公共端, 主要包括供應商登錄統一驗證模塊、供應商資質及基本信息模塊、供應商投標后的服務及質量評價體系模塊等[12]。
圖2 高校競價網平臺大額快采模塊
快速采購利用已經積累了10多年的高校競價網平臺的3萬多家供應商資源,充分引入供應商競爭,通過需求公開、網上報名、數據化填報切實減輕供應商的投報成本,提高供應商參與快速采購項目的積極性。
快速采購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上跟隨政府采購改革的大方向,處處體現還權于采購人的設計:(1)用戶在論證后自主啟動采購,在采購需求標準模板中直接填寫數據化的參數,模板可按規(guī)則靈活設置評分標準,各項參數填寫后賦予的分數一目了然;(2)用戶登錄系統界面后一鍵導入,系統自動跳轉,界面直觀、修改方便,免除用戶繁瑣的重復填寫過程;(3)借鑒香港高校采購的做法,尊重用戶對采購結果的選擇權,用戶在既定規(guī)則內可以自行評審投報材料和作出采購結果選擇, 并對自己的選擇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釋[13],在系統內填寫好選擇解釋并提交,再由專家?guī)煜到y自動抽取的評審專家對用戶初選的理由進行復核和評審,在充分尊重用戶意見的基礎上增加了評審把關的環(huán)節(jié)。
我校啟用快速采購系統后,在采購人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面對學校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倍增工作量(見圖3),采購效率(項目平均完成時間)卻逐年提高(見圖4),采購的用戶好評率逐年上升。充分顯示了快速采購應用后的顯著效果。
圖3 近3年采購項目數對比
圖4 近幾年項目平均完成時間對比
高??焖俨少彿绞降膶嵺`,填補了高校小額零星采購限額至政府采購分散采購限額標準之間的采購方式的空白地帶,為高校采購全過程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思路,通過構建信息化的快速采購系統,將用戶需求數據化、經辦人操作便捷化、供應商投標快捷化、專家評審智能化、采購信息公開化,充分利用了國家“放管服”給予高校采購的政策自主空間,為破解高校招標采購程序繁雜、效率低下的難題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