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堅毅已成為教育界和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鑒于堅毅對學業(yè)表現的影響,似乎對學生進行堅毅訓練已經迫在眉睫。關于堅毅對學業(yè)表現的影響,已有的研究中存在分歧,本文綜述了堅毅和學業(yè)表現之間的相關研究以及關于堅毅的干預性研究,企圖為教育界和社會對堅毅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做出一定貢獻。
關鍵詞:堅毅;學業(yè)表現;干預
1 引言
與我們應該成為什么相比,我們只蘇醒了一半。我們的熱情被阻擋了,我們的能力受到了阻礙。我們只利用了我們心理資源的一小部分…人類擁有大量資源,只有少數個體充分利用了他們的資源。對于各個領域中高成就的個體來說,除了智商這樣的認知因素外,還應該具備這樣一種非認知的個體特征,那就是:對于長遠目標持續(xù)的努力和持久的熱情。國外學者提出了用“堅毅性”來描述這種為了追求長遠目標,在較長的時間段內堅持努力并對目標始終保持熱情和興趣的一種品質,這種特質與學業(yè)成功、職業(yè)表現等密切相關。關于堅毅性的研究已經成為教育界和心理學界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本文試圖對國外有關堅毅性與學業(yè)表現之間關系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為國內研究者今后開展相關研究以及針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2 堅毅性
2.1 堅毅的概念及結構
堅毅性起源于積極心理學,被定義為一種特質水平的堅持努力和興趣一致。該結構是由Duckworth等人對預測個體成功指標的歷史調查中發(fā)現的。調查基于傳記信息,調查中發(fā)現除了智力和才能之外,毅力,熱情和融入目標之類的能力對成就也很重要。Duckworth等人綜合了這些發(fā)現,將這些特征縮小到兩個維度:堅持努力和興趣一致。堅毅性包含了朝著挑戰(zhàn)勤奮工作、即使在面向挑戰(zhàn)的過程中有失敗,逆境,停滯,也能夠保持努力和熱情。堅毅性的個體能夠對目標保持長期的熱情和努力,即使在面向挑戰(zhàn)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礙也不會輕易放棄。相反,不那么堅毅的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很容易被挫折打敗,或者頻繁的更換目標。
2.2 堅毅的測量
為了測量堅毅,Duckworth等人基于堅毅的兩個結構編制了堅毅性量表,該量表作為一種領域一般性的測量,用于在各種領域中追求目標的青少年和成人。該量表具有12個題項,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Duckworth 和Quinn對Grit-0進行修訂,經過修訂后的Grit-S包含8個題項,用以測量個體傾向于堅持長期目標的程度(例如,“我做事有始有終”)。題項采用李克特5點評分,1分表示非常像我,5分表示一點也不像我,得分越多表示個體的堅持能力越大。堅毅性量表包含兩個維度:興趣一致和堅持努力。例如,“我經常設定一個目標但之后選擇追求另一個目標”這個題項是興趣一致分量表中的題項,而“我很勤奮”這個題項是堅持努力分量表中的題項。量表整體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從0.73到0.83。興趣一致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從0.73到0.79,堅持努力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從0.60到0.78。兩個分量表相關較強。有研究者認為Grit-S并沒有真正反映堅毅的結構。如Muenks, Wigfield 和Yang認為,Grit-S的堅持努力分量表的題項并沒有反映長期目標,因此堅毅的結構并沒有在測量工具中充分的體現出來。
3 堅毅性與學業(yè)表現
在過去的十年里,大量研究發(fā)現,堅毅成為與學業(yè)和職業(yè)成就有關的預測指標。在調查中,堅毅似乎解釋了除了智力、特定領域的技能和其他人格特征之外的個體的差異部分。
對奧地利普通中學的498名八年級學生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學校成績的差異中,智力和責任心約占40%,堅毅性和GPA、科學學科、語言學科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Duckworth 和 Quinn的縱向研究發(fā)現,堅毅性與個體的受教育水平也存在相關,在控制了盡責性和大五人格的其他方面之后,高堅毅性的個體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的教育,青少年的堅毅性與平均學分績點(GPA)呈正相關,與觀看電視的時間呈負相關。Duckworth 和Quinn的研究進一步發(fā)現,興趣一致維度能夠有效預測職業(yè)一致,而堅持努力維度能夠預測GPA。針對公立大學的213名學生的研究發(fā)現,堅毅的堅持努力維度和自我管理學習(SRL)中動機的價值、自我效能以及自我管理策略的四種類型(認知、元認知、動機、時間和學習環(huán)境管理)具有正相關。相反,興趣一致維度僅與時間和學習環(huán)境管理正相關。堅毅的兩個維度都和拖延存在負相關。另外只有堅持努力維度和當前成績正相關。自我管理學習(SRL)在堅毅和學習成績之間起調節(jié)作用。新近的一項元分析發(fā)現堅毅的堅持努力維度比興趣一致維度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更高,將堅持努力維度的得分與興趣一致維度的得分相加得到的堅毅總分導致了對表現的預測能力的削弱,即,堅持努力維度比興趣一致性維度及總體堅毅更能預測個體的表現。一項以雙語言學習者的小學生為被試的縱向研究發(fā)現,同伴堅毅(例如某人同學的平均堅毅,不包括這個個體)水平對個體后來的讀寫成績的預測是個體堅毅水平的兩倍。同伴堅毅可以顯著預測個體后來的讀寫成績,個體的堅毅與之后的讀寫成績之間相關不顯著)。這個結論也得到了社會影響理論的支持,尤其是團體行為者-伙伴相互依賴模型(GAPIM),這個模型認為個體的表現依賴于團體伙伴的得分。咨詢團體的一項長期的團體合作伙伴研究表明,群體成員的心理素質相較于個人的心理素質而言,更會影響個人的表現。因此群體的堅毅性水平可能會比個體的堅毅性水平更能影響到個體的表現。
然而,也有很多研究發(fā)現堅毅性與學業(yè)表現之間相關較弱或者沒有相關。一項元分析發(fā)現堅毅性和學業(yè)表現之間的相關較弱,堅毅性和學業(yè)成績之間的相關為ρ=0.18,堅毅性和GPA之間的相關為ρ=0.17。同時,研究也發(fā)現,人格因素解釋了16歲時義務教育結束時學業(yè)成績(GCSE)差異的6%。然而,在這個教育階段,堅毅對預測義務教育結束時學業(yè)成績(GCSE)的差異只具有0.5%的增量預測作用,堅毅的興趣一致維度無法顯著預測學業(yè)成績,當其他人格因素得到控制時,堅毅性對學習成績的預測幾乎沒有影響(Rimfeld, Kovas, Dale, 2016)。Ivcevic 和Brackett (2014)報告當在分析中控制其他人格特質時,堅毅無法預測高中生的學習認知、獲得的榮譽或者GPA。
4 堅毅的干預
堅毅性作為對個體的行為表現產生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對于其是否具有可干預性,研究存在爭議。Duckworth 和 Gross 的研究表明,堅毅性可能比社會經濟地位,智力及其他預測學習成績的因素具有更大的可塑造性。人們通常認為堅毅性的起源與家庭價值觀有關,因此相較于其他認知因素或者被認為很難進行改變的社會經濟地位,堅毅性更適合進行訓練或者干預。Duckworth提出,堅毅性是一個更易變的,而不是一種不可改變的人格特質。她認為堅毅性可能對干預有反應。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這些假設言之過早。首先,所有的人格特征都表現出相似的遺傳可能性,堅毅性也一樣。其次,前人的研究表明堅毅性不受共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共同的環(huán)境因素對生長在同樣家庭和念同樣學校的兄弟姐妹形成相似的堅毅性沒有貢獻作用)。最近對彈性干預措施的影響進行的大規(guī)模評估發(fā)現,這種干預措施主要使那些最有可能輟學的學生受益,為其他學生提供的益處較少。元分析證據表明針對工作人群的彈性干預措施具有相似的效果。盡管對于堅毅性的干預能夠帶來實際效果的實證研究較少,堅毅性訓練已被美國列為優(yōu)先事項。鑒于堅毅性可塑性目前存在的爭議,因此干預計劃的有效性應在廣泛推廣之前進行嚴格的研究。
參考文獻
[1]Cox, C. M. (1926). Genetic studies of genius: Vol. 2. The early mental traits of three hundred geniuse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Credé, M., Tynan, M. C., Harms, P. D. (2017). Much ado about grit: A meta-analytic synthesis of the grit litera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3(3), 492-511.
作者簡介
沈小艷(1991-)女 漢族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 學生 碩士研究生 南京師范大學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