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闖,常亞飛,張龍臣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對鉛鋅礦的探測多采用傳統(tǒng)物探與化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找礦活動,由于傳統(tǒng)的找礦方法雖能完成對鉛鋅礦賦存位置的尋找,但找礦成本較高,且找礦效率不高,嚴重限制了我國鉛鋅礦的進一步發(fā)展[1],為此提出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研究。本文通過兩個方面的分析,論述了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方法,利用激電探測礦床的位置與深度,可以更加精準的探測鉛鋅礦的賦存信息;通過對激電異常函數值的計算,確定測深結果的準確性,進而推斷探測結果,并利用鉆孔驗證推斷結果的準確性;直流激電在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效果表明,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礦找礦過程中可以準確定位鉛鋅礦的礦層信息,確保礦體質量,并且降低找礦工作的難度,降低整體找礦成本。
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找礦過程中,通常采用激電中梯和激電測深兩種方法作為找礦活動的常用方法。通過對時間和地域的改變[2],激發(fā)電流的極化作用,觀測電流產生極化反應后的參數變化,穩(wěn)定后的電流參數百分比視為鉛鋅找礦過程中的直流極化率。
在尋找鉛鋅礦的賦存位置時,采用100×20m的網度,供電極距AB=1500m,MN=40米。采用雙向短脈沖方式供電,即占空比為1:1的正反向供電方式,供電時間4秒,周期16秒,斷電延時100ms。
由于整個找礦過程在野外進行,因此數據采集儀要求具有抗干擾性能強的特點,采用WDFZ-10型激電發(fā)送機1臺套和WDJS-2接收機3臺,在野外測量過程中,視極化率(ηs)由接收機直接讀出,同時讀出一次場壓位值(△V1),供電電流(I)由發(fā)射機讀出,然后由公式:ρs=K△V1/I計算出視電阻率值。
激電中梯找礦過程中各礦體電性參數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表1 巖礦石電性參數統(tǒng)計表
根據對表1參數的統(tǒng)計與分析,區(qū)分工作區(qū)中鉛鋅礦與其他巖石的電性差別。根據對數據的處理,繪制了激電中梯視ηS等值線平面圖,發(fā)現和圈定激電異常位置、范圍,進一步確定鉛鋅礦的賦存信息。
野外激電中梯觀測以內蒙古鉛鋅礦為例,采用雙向短脈沖方式供電,測量極距MN=40m,點距為20m。激電中梯在內蒙古鉛鋅礦找礦過程中的視極化率等值線平面圖如圖1所示。
平面圖以5.0%為背景視極化率值進行勾繪,探測內蒙古地區(qū)的鉛鋅礦,全礦區(qū)所獲得激電異常處便是鉛鋅礦儲量最多的位置。通過對圖1的分析可知,異常位于內蒙古礦區(qū)的中東部,則可以得出結論,通過激電中梯法測量的內蒙古礦區(qū)鉛鋅礦的賦存位置信息,北緯24°~27°,東經40°~100°這一范圍內的鉛鋅礦儲量最高。
激電測深進行鉛鋅找礦時,采用單極和偶極相接的測深裝置進行找礦活動[4],雙向電極接收激電測探,可以利用靜態(tài)觀測的方式,完成對探測結果的分析。測深裝置對礦區(qū)內鉛鋅礦的分布情況有非常好的探測能力和分辨能力。
圖1 激電中梯視極化率等值線平面圖
激電測深的點距設置,以各相鄰供電點間的垂直距離為計算標準,設置單位距離為25m,信息接收機采取16道測量方式,偶極點距為50m,單極點距為65m。在測深裝置的節(jié)點處設置垂直方向分布的極點[5],可以接收來自各個方向的探測信息。在保持接收信號強度良好的條件下,盡量設置節(jié)點分布較遠,保證在信號覆蓋范圍內將測深范圍擴大。經過激電測深活動可知,內蒙古鉛鋅礦的賦存,多以露出地表的灰白色流紋斑巖和流紋質礫巖為主,呈東北向發(fā)育,鉛鋅礦礦床的總深度大約在2.5km,寬100m~400m不等。經過地測深結果的分析可知,鉛鋅礦的視極化率異常是由礦床的分布不均所引起,利用直流激電測量礦床的梯度和深度,可減輕采礦難度,保證開采出的鉛鋅礦的質量。
本次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找礦中的應用,以內蒙古某鉛鋅礦區(qū)為參照,采用短導線激電儀為主要探測儀器,合理設置中間梯度裝置和測深裝置的相關參數。參數設置如表2所示。
表2 探測裝置參數設置
利用短導線的工作方式,對內蒙古鉛鋅礦區(qū)的勘探任務和地形地勢進行規(guī)劃與探測,將現有的地質資料進行整合,結合鉛鋅礦區(qū)的實施特征進行測線布置,沿正東向西方向布置測線6條,西北向東南方向布置測線3條,保證各線間距均為100m,進行直流激發(fā)極化找礦活動。
經過對內蒙古鉛鋅礦區(qū)的實地勘探后,分析其勘探數據與結果,并選擇對勘探工程有利的數據參數做直流激發(fā)極化法的準備工作。
根據鉛鋅礦區(qū)的坑道情況,選擇在通過坑道揭露中最好的礦化地段作為直流激電試驗的剖面,測量裝置的供電范圍設置1000m2,供電間距為40m,探測儀器間的點距設置為10m[6],供電時間為8ms,斷電延時為200ms,保證探測過程中直流激電曲線上異常信息比例為最低,以實現對鉛鋅礦區(qū)最準確的勘測。采用1200aM的激電測量儀進行直流電流的測量,觀察激電中梯的參數變化,記錄變化數值,計算中梯激電的視極化率。
激電異常的背景值與異常下限值的確定,利用方差理論和三倍均差理論進行計算,求得直流激電的異常值后,保留小數點后三位,多次求值計算其平均值,將直流激電的異常數值誤差降到可控范圍內。
由于探測區(qū)域內的地層出露情況較為簡單,利用含礦層數較多的石灰系巖為基礎探測巖層,建立與周圍鉛鋅礦環(huán)境的聯系,形成諸多鉛鋅礦堆積成的破碎帶。激電梯度測量過程中,確定礦區(qū)的地質發(fā)育結構,繪制地質結構簡圖,由于內蒙古鉛鋅礦區(qū)礦床的傾角較陡,鉛鋅礦體多產于破碎帶內,因此局部礦層會出現裂隙,裂隙之間也會富集少量鉛鋅礦體,但規(guī)模較小,在繪制地質簡圖中也要將裂隙間的礦體表現出來。根據激電梯度的測定結果分析,礦體極化率在10%~14%之間均為優(yōu)質礦石;某些地質中,由于礦層的富集程度較高,產生的鉛鋅礦數量多,但體積規(guī)模過小,開采過程中盡量避免對破碎礦體的開采。將富集鉛鋅礦的異常下限定位為1600m,依據異常下限值,在礦區(qū)內劃分三個礦體質量的等級,其平均極化率分別為6.25、8.37和9.26,礦體的極化率越高,則說明礦區(qū)內鉛鋅礦的質量越好。
受內蒙古天氣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鉛鋅礦的斷裂結構多產生于破碎帶內的砂巖中,通過對礦區(qū)內地質特征的分析可知,砂巖礦層的物理特征較強,結構復雜且質地堅硬,因此,這一礦區(qū)的鉛鋅礦質量較高。礦區(qū)內的褶皺結構產生于流紋巖中,流紋巖多發(fā)育于河套礦床周圍,受河流水位變化的影響,其礦體結構被河流沖蝕的較為嚴重,棱角逐漸被磨平,其極化率相對較高,鉛鋅礦的電阻率就會偏低。內蒙古鉛鋅礦區(qū)內,斷裂結構和褶皺結構相間存在,高低不同的電阻變化,就會形成明顯的激電異?,F象[7],使得礦體的極化率背景提高,在探測區(qū)域內出現大面積高值礦體背景。通過結合地質工程的實際探測情況,劃分礦區(qū)內礦體引起極化反應的原因,將同等因素劃分為同一極化反應,對礦區(qū)內的鉛鋅礦進行準確的極化劃分,是開展直流激電方法探測鉛鋅礦的物理前提。但由于局部礦區(qū)的破碎現象較為明顯,其礦床較低,形成的鉛鋅礦體積小、數量多,這樣測得的激電異常值也會偏低,因此,在實地探測中,應排除礦區(qū)破碎帶結構,再利用直流激發(fā)極化法進行鉛鋅礦找礦的應用。
激電梯度測深工程,選擇在兩條端點數為9的測線上進行探測。首先挖掘礦床深度在160m處,進行對測線端點的觀測工作,記錄結果數據;再將礦床挖掘到250m,繼續(xù)保持同等測線端點,記錄顯示數據的變化。將兩次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推斷最終鉛鋅礦的探測結果。根據礦區(qū)地質及物性條件的分析,認為鉛鋅礦在礦床是深度10m左右均為常態(tài)礦體,隨著挖掘深度的逐漸增大,當挖掘深度在100m~150m時,礦體電阻值處于飽和狀態(tài)。其中三個深度點探測的礦體電阻值結果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三點測深結果曲線
通過對圖2測深結果曲線的綜合分析可知,在深度為100m、130m、150m處測量的電阻值曲線形態(tài)相近,電阻最高值均出現在100m~500m之間。根據對礦區(qū)地質信息及物性條件的分析,推斷采礦工程的挖掘深度為125m左右。
通過測量鉛鋅礦激電梯度范圍,得出了激電中梯的異常函數值;從測深曲線上看,在隨著挖掘深度值的升高的同時,電阻值逐漸降低,該區(qū)域的鉛鋅礦極化率就越高。
為了驗證這一推斷結果的準確性,進行鉆孔驗證試驗,根據前期物探地質規(guī)律的特征,驗證三個深度點的鉛鋅礦的含量與質量。
分別在上述推斷過程中深度為100m、130m、150m的地質處打孔,利用異常函數值的計算,驗證三處地質中鉛鋅礦的質量,若礦體產狀與延伸程度和測深資料相符,則說明推斷結果準確;若礦體產狀與延伸程度和測深資料有偏差,則說明推斷結果存在誤差。
誤差的出現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是由于該地質環(huán)境中正長斑巖體斷裂所引起的。正長斑巖發(fā)生斷裂現象后,周圍產生大量斑巖漿,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斑巖漿逐漸堆積形成新的斑巖礦床,斷裂處便會重新發(fā)育鉛鋅礦石,導致礦體產狀與延伸程度發(fā)生改變。
為判斷推斷過程中誤差的可控制,建立鉛鋅礦源與直流激電中心的內部連接,保證異常函數值的大小不會隨著直流激電中心的改變而改變。
對鉛鋅礦源賦存位置進行鉆孔,觀察礦床深部的鉛鋅礦的含量,沒有礦產,則證明異常函數值具有穩(wěn)定性,那么推斷誤差就會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利用Suffer等相關數據處理軟件對誤差進行數據編輯分析[8],將數字誤差無限趨于零,最終繪制出鉛鋅礦的斷面圖。從斷面圖的形態(tài)分析,進而確定礦體的發(fā)育方向和傾斜角度。
通過設計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試驗,分析試驗數據,確定激電中梯和激電測深在鉛鋅礦找礦中的有效利用。將礦區(qū)環(huán)境的簡圖進行繪制后,深入分析礦區(qū)礦床的賦存信息和礦藏比,進而計算鉛鋅礦的異常函數值。這一過程,有效的利用直流激電將探測工程的難度降到最低,直接利用直流激電儀進行探測,檢測出該礦區(qū)內賦存的所有礦體,根據直流激電儀顯示的極化率的不同,確定鉛鋅礦的位置信息。
當礦區(qū)內的破碎帶較多時,地質構造過于復雜,造成礦體形態(tài)各異,形成現在展布的異常形態(tài),由于露出地表的鉛鋅礦常年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表層礦體氧化反應嚴重,造成其極化率值較正常鉛鋅礦的極化率低。利用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將礦床內的礦體以直流電的形式進行傳輸,避免因化學反應引起的巖體結構變化而造成的推斷誤差。
根據分析激電中梯和激電測深的結果,確定礦區(qū)內的鉛鋅礦的含量與質量均在標準值以上,在規(guī)劃采礦工程時,可以舍棄誤差值,確保采礦規(guī)劃數據的準確,結合傳統(tǒng)物探的結果分析,將直流激電儀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確定該區(qū)域內鉛鋅礦的賦存信息和礦體質量。直流激發(fā)極化法的應用,使對鉛鋅礦的探測更加便捷安全,提高鉛鋅礦找礦的工作效率。
本文對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方法、應用過程和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以內蒙古鉛鋅礦為參照,合理選用激發(fā)極化法探測礦床的位置與深度,并利用鉆孔實驗確定推理結果的準確性,完成對鉛鋅礦的位置信息和質量的探測。直流激發(fā)極化法的應用,大大便利了鉛鋅礦的找礦工程,提高了找礦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直流激發(fā)極化法在鉛鋅礦找礦工程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