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荷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山西 臨汾 041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該病可導致女性出現排卵異常的現象,也是導致育齡期女性發(fā)生不孕的重要原因[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生殖技術聯(lián)合促排卵藥物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進行治療。不過,有調查資料顯示,用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不同。本文以臨汾市人民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收治的120例PCOS所致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用三種不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間臨汾市人民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收治的120例PCOS所致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分為A組、B組和C組(40例/組)。A組患者的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8.1±3.8)歲;其平均的BMI指數為(21.2±2.4)kg/m2。B組患者的年齡為23~35歲,平均年齡為(27.6±3.5)歲;其平均的BMI指數為(21.4±2.2)kg/m2。C組患者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7.9±3.7)歲;其平均的BMI指數為(21.7±2.3)kg/m2。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三組患者入院后,采用克羅米芬(CC,生產廠家:上海衡山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107)對A組患者進行治療。CC的用法為:口服,在月經周期的第5~9 d每日服50 mg,共服用5 d。采用CC聯(lián)合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生產廠家:麗珠集團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40097)對B組患者進行治療。CC的用法與A組患者相同。HMG的用法為:肌內注射,從月經周期的第10 d開始注射,37.5~75.0 U/次,1次/d,至患者的卵泡成熟后停止注射。采用來曲唑(LE,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1001)聯(lián)合HMG對C組患者進行治療。HMG的用法與B組患者相同。LE的用法為:口服,在月經周期的第5~9 d每日服2.5 mg,共服用5 d。在三組患者開始用藥后,定時對其卵泡的發(fā)育情況進行超聲監(jiān)測,待其卵泡的直徑≥18 mm、黃體生成素的峰值>10 mIU/ml時,為其肌內注射5000~10000 IU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然后再次對其卵泡的發(fā)育情況進行超聲監(jiān)測。在注射完HCG 24~36 h后,為患者進行子宮腔內人工授精。
在注射HCG后的當日,對三組患者分別進行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動脈及卵巢動脈血流參數﹝包括子宮動脈及卵巢動脈峰值血流的流速(PSV)、阻力指數(RI)﹞的檢測,并對比其檢測的結果。在三組患者完成人工授精14 d后,對其進行血β-HCG水平的檢測,觀察其妊娠的情況。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注射HCG后當日,B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大于A組患者,C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大于A組及B組患者,P<0.05。三組患者子宮動脈及卵巢動脈的PSV、RI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注射HCG后當日三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動脈及卵巢動脈血流參數的對比 ( ±s )
表1 注射HCG后當日三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動脈及卵巢動脈血流參數的對比 ( ±s )
注:※與C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子宮內膜厚度(mm) 卵巢動脈血流參數 子宮動脈血流參數RI PSV(cm/s) RI PSV(cm/s)A 組 40 8.49±2.17 0.77±0.19 31.76±9.97 0.79±0.13 45.15±6.23 B 組 40 9.54±2.29 0.75±0.22 31.48±10.54 0.78±0.19 48.71±9.72 C組 40 10.31±1.75※ 0.76±0.21 33.02±8.95 0.80±0.09 49.85±7.54
治療后C組患者妊娠的成功率高于A組及B組患者,其流產率低于A組及B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三組患者妊娠結局的對比 [n(%)]
近年來,PCOS在我國女性中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地對該病患者進行促排卵治療,以提高其妊娠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相關的文獻報道,胚胎能否成功著床與女性子宮內膜的容受性和胚胎的質量均存在密切的相關性[2]。在正常情況下,女性子宮內膜的厚度、卵巢動脈及子宮動脈的血流可隨著其機體中雌激素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加蠵COS的女性其機體中雌激素的分泌呈紊亂的狀態(tài),導致其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下降,進而使其出現排卵異常、無法正常妊娠的現象[3]。
當前,臨床上普遍認為,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進行治療的關鍵在于誘導其排卵,從而增加其受孕的幾率。LE、HMG及CC都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促排卵藥物,在PCOS的治療中均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CC可通過與下丘腦中的雌激素受體競爭性結合,抑制雌激素對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從而誘導垂體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進而改善卵泡的發(fā)育情況。LE是一種芳香化酶抑制劑,可抑制雄激素與雌激素之間的轉化,降低機體中雌激素的水平,抑制雌激素對垂體或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促進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進而可加快卵泡的發(fā)育[4]。
不過,有研究人員發(fā)現,CC及LE對雌激素的拮抗作用可導致PCOS所致不孕患者出現子宮內膜發(fā)育不良的現象,故在使用這兩種藥物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將這兩種藥物與HMG聯(lián)合使用,以改善患者卵泡的發(fā)育情況,增加其子宮內膜的厚度。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注射HCG后當日,B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大于A組患者,C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大于A組及B組患者,P<0.05。這說明,用LE聯(lián)合HMG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進行治療在改善其子宮內膜厚度方面的效果要優(yōu)于用CC聯(lián)合HMG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還顯示,在注射HCG后當日,三組患者子宮動脈及卵巢動脈的PSV、RI相比,P>0.05。這說明,用這三種療法治療PCOS所致不孕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不過,C組患者的妊娠的成功率明顯高于A組及B組患者,其流產率明顯低于A組及B組患者,P<0.05。這說明,用LE聯(lián)合HMG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進行促排卵治療的效果更優(yōu)。
綜上所述,用LE聯(lián)合HMG對PCOS所致不孕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改善其子宮內膜的容受性,提高其卵巢的排卵功能,進而提高其妊娠的成功率,降低其流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