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長武, 張章學
(1. 福州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6;2.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網絡測評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93)
指數(shù)型二分性在常微分方程中應用廣泛,最早由林振聲[1]提出,后來在Copple等[2]的工作下,有了系統(tǒng)的發(fā)展. 隨著研究的深入,除了常微分方程外,指數(shù)型二分性還在差分方程[4],時滯微分方程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3-5]. 成為研究有界解、周期解、概周期解及其拓撲線性化的強有力的工具.
對于不同類型的方程,指數(shù)型二分性的定義一般有些區(qū)別. 即使對于相同的方程,也可能有不同的定義,而不同的指數(shù)型二分性定義又有所聯(lián)系. 近年來,不同的指數(shù)型二分性條件之間的關系,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 例如,對于帶有擴展類型分段常參數(shù)的微分方程 (DEPCAGs),x′(t)=A(t)x(t)+A0(t)x(γ(t))[6-8]和帶有分段常參數(shù)的微分方程 (DEPCAs)x′(t)=A(t)x(t)+A0(t)x([t])[9,10]的指數(shù)型二分性各種不同定義之間的研究受到許多學者關注[11-12]. 對于DEPCAGs和DEPCAs指數(shù)型二分性的定義的不同,歸結原因,是因為有些定義用連續(xù)微分方程指數(shù)型二分性的定義,而有些用差分方程的指數(shù)型二分性的定義,另一些用連續(xù)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指數(shù)型二分性的定義相結合的方法來定義. 所以有必要討論最一般的連續(xù)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指數(shù)型二分性的定義之間的聯(lián)系.
對于一般的線性微分方程
x′=A(t)x(t)
(1)
其中:x(t)是r維向量,A(t)是r階方陣. 假設系統(tǒng)(1)的基本解矩陣為X(t), 則系統(tǒng)(1)在上滿足指數(shù)型二分性[1]是指:存在常數(shù)K>0,α>0及其投影矩陣P使得下列條件成立, 條件(I)
注1投影矩陣P滿足:Pk=P,(I-P)k=(I-P),其中k是正整數(shù).
對于一般的線性差分系統(tǒng)
y(n+1)=B(n)y(n)
(2)
其中:n∈,y(n)是r維向量,B(n) 是r階方陣. 假設系統(tǒng)(2)的基本解矩陣為Y(t),稱系統(tǒng)(2)在上滿足參數(shù)為(P,K,α)的指數(shù)型二分性[4]是指: 存在常數(shù)K>0,α>0及其投影矩陣P使得
|Y(n)PY-1(m)|≤Ke-α(n-m)(n≥m)
|Y(n)PY-1(m)|≤Ke-α(m-n)(m>n)
其中:m,n∈.
|X(n)PX-1(m)|≤Ke-α(n-m)(n≥m)
|X(n)PX-1(m)|≤Ke-α(m-n)(m>n)
之間的關系. 為此,本研究引入有界增長的概念.
定義1若對任意h∈,|A(t)|dt≤M,則稱系統(tǒng)(1)有界增長[13].
注2若A(t)有界,則必有界增長,反之不然.
下面,給出本研究的第一個結論.
定理1若系統(tǒng)(1)有界增長,則條件
1) |X(t)PX-1(s)|≤Ke-α(t-s)(t≥s)
2) |X(t)(I-P)X-1(s)|≤Ke-α(s-t)(t
等價于
下面將有界增長概念稍作修改.
由此定義,得到本研究的另一個結論.
定理2條件
① |X(t)PX-1(s)|≤Ke-α(t-s)(t≥s)
② |X(t)(I-P)X-1(s)|≤Ke-α(s-t)(t≤s)
③ 系統(tǒng)(1)基解有界增長
等價于
Ⅲ) 系統(tǒng)(1)基解帶投影P負向有界增長,且?guī)队癐-P正向有界增長
為了證明本研究的結論,先給出一個引理.
引理1設系統(tǒng)(1)基解為X(t),若系統(tǒng)(1)有界增長,則存在常數(shù)l>0,對任意t,s∈, 只要|t-s|≤1,必有
|X(t)X-1(s)|≤l
證明 設x(t,s,x0)為系統(tǒng)(1)的解,則有
所以
再由Gronwall不等式,可得
當 |s-t|≤1 時,有
|x(t,s,x0)|≤|x0|eM
即
從而有
注3由此引理可知定義2中的基解有界增長x0的定義是很自然的.
為了便于閱讀,再列出本研究要證明的結論.
定理3若系統(tǒng)(1)有界增長,則條件
1) |X(t)PX-1(s)|≤Ke-α(t-s)(t≥s)
2) |X(t)(I-P)X-1(s)|≤Ke-α(s-t)(t
等價于
ii) |X(m)(I-P)X-1(n)|≤Ke-α(m-n)(m≥n)
證明 必要性.
必要性顯然成立,證明過程省略.
充分性.
任給s n≤s 從而 所以條件1)成立,條件2)類似可證. 定理證畢. 定理4條件 ① |X(t)PX-1(s)|≤Ke-α(t-s)(t≥s) ② |X(t)(I-P)X-1(s)|≤Ke-α(s-t)(t≤s) ③ 系統(tǒng)(1)基解有界增長 等價于 Ⅲ) 系統(tǒng)(1)基解帶投影P負向有界增長,且?guī)队癐-P正向有界增長 證明 必要性. 由定理1可推得條件Ⅰ),Ⅱ)成立,下面證明Ⅲ). 由恒等式X(t)X-1(s)=X(t)(P+I-P)X-1(s),可知 當-1 |X(t)PX-1(s)|≤|X(t)X-1(s)|+|X(t)(I-P)X-1(s)| 由于系統(tǒng)(1)有界增長,所以有 |X(t)X-1(s)|≤l 又由條件②知 |X(t)(I-P)X-1(s)|≤K 當 -1≤s-t≤0時, |X(t)(I-P)X-1(s)|≤|X(t)X-1(s)|+|X(t)PX-1(s)|≤l+K 必要性證畢,下證充分性. 充分性. 由定理1,只要證明系統(tǒng)(1)有界增長即可. 當 -1≤t-s≤0 時, 設整數(shù)n滿足n≤s 由條件Ⅲ)可得, |X(t)PX-1(s)|≤l |X(t)(I-P)X-1(n-1)|≤l 和 |X(n+1)(I-P)X-1(s)|≤l 又由條件Ⅱ)知, 因此 當-1≤s-t≤0時,設整數(shù)m滿足m≤t 由條件Ⅲ),可得 |X(t)(I-P)X-1(s)|≤l |X(t)PX-1(m+1)|≤l 和 |X(m-1)PX-1(s)|≤l 又由條件Ⅱ)知 因此 從而系統(tǒng)(1)有界增長,定理證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