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蘭州理工大學,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2.蘭州理工大學,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50)
近年來,吸波材料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推廣備受關注[1-5],主要的吸波劑有鐵氧體、碳、聚苯胺、羰基鐵(CIP)及其復合材料[6-7]等。CIP有一定的電磁波吸收能力,通過包覆、復合以及改變形貌等方式可以提高CIP吸收微波的強度和寬度,使其成為更優(yōu)良的X波段吸波材料[8-14]。文獻[15]報道了用硅膠制備的SiO2@CIP比未包覆的CIP樣品具有更加優(yōu)良的吸波性能。采用APTES與正硅酸乙酯(TEOS)雙硅源的包覆方法,在CIP表面均勻包覆SiO2, SiO2@CIP在頻率寬度為7.8GHz的范圍內(nèi),反射吸收率小于-10dB(涂覆層厚度d=1.9mm),極小值為-38.8dB[16],相同條件下的CIP的反射吸收率小于-10dB的波段寬度只有6GHz,極小值為-18.9dB;并且TEOS對樣品的表面形貌影響極大,隨著TEOS比例的增加,樣品表面出現(xiàn)絮狀沉積物,直至形成絨毛狀結構的SiO2包覆層[17-18],主要原因是TEOS不含羥基(-OH)、氨基(-NH2)、羧基(-COOH)等強極性基團,因此TEOS在反應體系中不易通過極性吸附的方式與CIP表面結合,當體系被加熱時,TEOS直接在溶液中水解,形成SiO2晶核并逐漸生長成SiO2沉積物,同時,SiO2沉積物會與CIP表面的APTES結合,最終在CIP表面形成絨毛狀、疏松的包覆層,此結構對吸波性能的影響機理尚不明確。APTES是常見的硅烷偶聯(lián)劑,其分子式中含有一個氨基強極性基團,氨基極易與CIP表面形成極性吸附,使APTES在羰基鐵粉表面進行水解反應,最終形成致密的SiO2包覆層,以APTES為單一硅源制備SiO2@CIP并用于吸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谏鲜龇治?,本文將從反應體系內(nèi)去除TEOS,僅采用APTES作為形成SiO2包覆層單一硅源,制備具有光滑致密SiO2包覆層的 SiO2@CIP復合吸波劑,探究包覆表面形貌對吸波性能的影響。
先將2.5mL的APTES加入400mL無水乙醇中配制成APTES的乙醇溶液。再將1g平均粒徑為7μm的CIP加入到100mL去離子水中,通過超聲攪拌使其形成懸濁液。最后將羰基鐵粉懸濁液與APTES乙醇溶液均勻混合,在40℃恒溫水浴中攪拌沉積3h,反應結束后,經(jīng)離心、洗滌、干燥、熱處理等過程得到SiO2@ CIP復合吸波劑粉體。
將純CIP和上述所得粉體分別與石蠟按照4∶1的質(zhì)量比混合,通過模具壓制成外徑7.00mm、內(nèi)徑3.02mm,高度在4~6mm之間的同軸環(huán)狀樣品。
用D8 X射線衍射儀(XRD)、Nexus87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以及XPS驗證了樣品的成分,用JSM-6700F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及JEM-2010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樣品的形貌,用Agilent/HP-8720ET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測量同軸環(huán)狀樣品的電磁性能。
圖1是包覆粉末的XRD譜,圖中的三個主要衍射峰依次對應體心立方結構α-Fe的(1 1 0)(2 0 0)(2 1 1)晶面,證明包覆粉體的主要成分是α-Fe。由于SiO2呈非晶態(tài),所以沒有顯示出SiO2的衍射峰。圖2為SiO2@CIP粉體和純CIP的紅外吸收譜圖,兩種樣品在800cm-1至1200cm-1區(qū)間吸收譜有明顯區(qū)別,SiO2@CIP粉體的紅外吸收譜在1074cm-1處出現(xiàn)了一個峰面積較大的吸收峰,該吸收峰對應Si-O-Si的反對稱收縮振動,經(jīng)APTES處理前后樣品紅外吸收譜的變化與文獻[18]相一致,證明了處理后樣品中存在SiO2。圖3為SiO2@CIP的XPS全譜圖,位于103.80eV處的峰屬于Si-O鍵結合。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C的光電子線和俄歇線外,僅出現(xiàn)Si和O的光電子線和俄歇線,復合粒子在該區(qū)域的XPS圖譜中并沒有出現(xiàn)Fe的光電子線和俄歇線信號,因此認為羰基鐵粉已被SiO2完全包覆[19-20]。
圖1 CIP@SiO2粉體的XRD圖譜Fig.1 XRD pattern of CIP@SiO2 powder
圖2 SiO2 @ CIP粉體樣品的紅外吸收譜圖Fig.2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of SiO2@CIP powder sample
圖3 SiO2 @ CIP的XPS圖譜Fig.3 XPS spectrum of SiO2 @ CIP
圖4是純CIP與SiO2@CIP樣品的SEM和TEM照片。通過圖4(a)與(b)的對比分析可見,SiO2@CIP樣品表面有半球狀的凸起,這與圖4(a)中所顯示的純CIP的表面形貌存在明顯區(qū)別。從動力學角度分析,新形成的界面需要克服表面張力做功,而表面張力的大小與附著位置的曲率半徑相關,即曲率半徑越大的位置表面張力越小,相應地越易形成新的界面。
所以SiO2的生長優(yōu)先填補CIP表面的凹坑。SiO2傾向于附著在已經(jīng)生成的SiO2層周圍,最后形成圖4(b)中所示的半球狀的凸起。值得關注的是,圖4(b)中SEM照片顯示的樣品沒有文獻[21,22]所述的絮狀形貌特征,這證明了引言中所分析的TEOS對形貌的影響的合理性。圖4(c)和(d)分別是純CIP與SiO2@CIP樣品的TEM照片,純CIP樣品的襯度較為均勻,呈現(xiàn)出不透明的黑色,而SiO2@CIP樣品在界面處襯度發(fā)生變化,增加了一層半透明的包覆物。由于羰基鐵粉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和較高的密度,不易被透射電鏡的電子束擊穿,在成像上會出現(xiàn)黑色,而SiO2易被電子束擊穿,在襯度上會呈現(xiàn)較透明的顏色。結合紅外吸收譜和XPS圖譜的分析結果,可以確定半透明層是SiO2包覆層。從圖4(d)中可見,SiO2包覆層的厚度約10nm左右,覆蓋了整個羰基鐵粉顆粒。
圖5 純CIP與SiO2@CIP的復介電常數(shù)(a)與復磁導率(b)Fig.5 Complex permittiv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IP and SiO2@CIP samples
圖6 未包覆的樣品與包覆樣品的損耗角的正切值Fig.6 Tangents of loss angle of uncoated sample and coated sample
從圖6可見,純CIP樣品除16~18GHz是以電損耗為主要機制,其他波段都是磁損耗為主要機制;而包覆后,磁損耗明顯得到了加強,磁損耗較顯著的波段覆蓋了1~18GHz全部范圍,而磁損耗相對于介電損耗的優(yōu)勢也更加明顯。
在1~18GHz波段,吸波機理主要以自然共振與渦流損耗為主。如果顆粒的趨膚深度大于顆粒半徑,且磁損耗僅由渦流損耗貢獻,則f-1(μ)-2μ″不隨頻率的變化而變化[24]。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建立f-1(μ)-2μ″對應頻率變化的曲線圖,并通過曲線的變化分析產(chǎn)生磁損耗的機理。圖7是純CIP與SiO2@CIP的f-1(μ)-2μ″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圖,包覆樣品在5GHz與14GHz附近變化比較大,說明這兩個位置損耗機制是渦流損耗與自然共振的共同作用,這兩個位置對應圖6中損耗角正切曲線中的兩個峰,而經(jīng)過包覆的樣品這兩個峰的強度和對應的頻率都發(fā)生了變化,峰的強度的變化說明通過包覆增強了自然共振,從而改變了磁損耗的強度。
圖7 純CIP與SiO2@CIP的f-1(μ′)-2μ″~頻率曲線Fig.7 Values of f-1(μ′)-2μ″ of CIP and SiO2@CIP varied with frequency
對于包覆后的羰基鐵粉而言,促使自然共振發(fā)生的自發(fā)磁化場由磁晶各向異性能和應力能共同決定,自然共振發(fā)生的頻率隨磁晶各向異性能和應力能的增大而增大。包覆層會改變樣品顆粒的應力密度,從而增加應力能,并相應地增加樣品的自然共振頻率。同時,由于包覆厚度有一定的分布范圍,自然共振頻率的增大也相應地存在一定的分布范圍,這兩點共同作用導致了圖6中tanδμ的峰。該峰相對于未包覆樣品偏向高頻,峰寬增加[25-26]。
由傳輸理論,單層結構的反射吸收率(RL)可通過下式計算:
RL=20log|Γ|
(1)
(2)
(3)
圖8 純CIP與CIP@SiO2的d-f-RL曲面Fig.8 Surface of d-f-RL of CI and CIP@SiO2
其中,f是入射波頻率,d是涂覆層厚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包覆樣品的反射吸收率的峰值向低頻、涂覆層厚度更薄的區(qū)間移動(圖8),Shi X L等人[25]用匹配原則很好地解釋了這種現(xiàn)象。
包覆樣品在d=1.9mm時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吸波性能,RL的極小值為-58.6dB,小于-20dB(99%吸收)的范圍為8.4GHz到9.6GHz,小于-10dB(96%吸收)的范圍為6.4GHz到11.4GHz。相對于純的CIP(相同條件下RL極小值為-18.9dB),包覆后的樣品RL的值明顯降低。
1. 用APTES作為硅源,用化學浴沉積方法制備了光滑致密的SiO2@CIP。
2. 引入包覆層后,磁損耗明顯增強。自然共振的增強是磁損耗增強的主要原因。而自然共振的變化與包覆引起的應力能變化有關。
3. 通過引入致密光滑的SiO2包覆層可以顯著提高樣品在特定波長和厚度條件下的反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