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瑤瑤,嚴 晶
(1.蘇州市立醫(yī)院北區(qū)中醫(yī)科,江蘇 蘇州 215008;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南京 210023)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疾病模式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D-IBS)是一種與個體心理狀態(tài)有關(guān)的慢性心身疾病。諸多研究[1-2]提示約有60%的IBS患者存在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和抑郁癥,經(jīng)歷更多的負性和總體生活事件,甚至存在自殺傾向。西醫(yī)多以對癥治療為主,療效有限。近年來,筆者采用健脾化濕調(diào)肝法治療D-IBS伴焦慮和/或抑郁,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源自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的門診患者,共60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女比(12/18),平均年齡(43.6±27.9)歲,病程(70.4±35.8)月;對照組男女比(14/16),平均年齡(44.9±15.7)歲,病程(76.2±125.3)月。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Ⅲ診斷標準[3]制定。
1.2.2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制定。泄瀉肝郁脾虛證:腹痛或腹部不適,腹痛即瀉,瀉后痛緩,腸鳴,稀便或黏液便,大便次數(shù)增多,每因情志不暢而發(fā)或加重,脈弦或脈弦細,舌紅,苔薄白。
1.2.3 精神情緒狀態(tài)評定標準 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評估焦慮、抑郁狀態(tài)[5],以量表總分分別乘以1.25取整,≥50分診斷為焦慮、抑郁,分值越高,則焦慮、抑郁程度越重。
1.3 納入標準 符合羅馬III D-IBS診斷標準、中醫(yī)肝郁脾虛證辨證標準及SAS和或SDS量表總分≥50分者;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
1.4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腸道器質(zhì)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炎癥性腸病、結(jié)腸息肉、結(jié)腸癌等;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未按規(guī)定服藥,無法判定療效者。
2.1 治療組 予健脾化濕調(diào)肝方(黨參15 g,炒白術(shù)10 g,茯苓12 g,陳皮6 g,白芍10 g,防風 10 g,金蕎麥10 g,肉豆蔻 5 g,砂仁5 g,川黃連3 g,煨木香10 g,香附10 g,仙鶴草15 g,炙甘草6 g),1劑/d,2次/d,每次劑量約250 mL。加減:腹瀉嚴重者,加芡實12 g,五倍子12 g;腹痛明顯者,加延胡索10 g;失眠多夢者,加龍骨30 g,牡蠣30 g;怕冷明顯者,加制附子10 g,炮姜6 g。
2.2 對照組 予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腸溶膠囊(商品名:美常安,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S20030087)0.5 g,3次/d,聯(lián)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H20130126)氟哌噻噸0.5 mg、美利曲辛10 mg,每早1次。療程均為4周,囑患者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1 癥狀量化評分 觀察治療前后2組患者消化道癥狀并予以量化積分[4],見表1。觀察治療前后2組患者精神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以SAS、SDS治療前后的分值≥50分診斷為焦慮、抑郁[5]。
3.2 消化道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痊愈: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70%≤證候積分<95%;有效:癥狀及體征好轉(zhuǎn),30%≤證候積分<70%;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原始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 )表示。
3.4 結(jié)果
3.4.1 治療前后2組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3.4.2 2組D-IBS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2組癥狀評分比較(n = 30)
表3 2組D-IBS臨床療效比較(n = 30) 例(%)
3.4.3 安全性評價及不良反應觀察 2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未觀察到明顯異常,服藥過程中也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報告。
D-IBS伴焦慮抑郁狀態(tài),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的“泄瀉”“腹痛” “郁證”等范疇,其基本病因病機為情志失調(diào),導致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脾,肝脾不和,而見腹痛、腹瀉、抑郁之癥。如《血證論》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證,在所難免?!蓖瑫r,腸胃不適又可導致或加重情志抑郁,這與腦-腸軸功能有相通之處。
筆者認為肝為起病之源,脾為發(fā)病基礎,脾虛又主要分為脾氣虛和脾陽虛。同時復因肝郁氣滯或濕濁日久化熱,伏藏于內(nèi),因此臨床癥候多以虛實并見、寒熱錯雜為突出表現(xiàn),這也是本病治療困難,易于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所擬健脾化濕調(diào)肝方以由痛瀉要方、四君子湯、香連丸加減而成。藥用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益氣健脾助運,陳皮、木香、香附疏肝理氣止痛,白芍、防風疏柔肝體而助肝用,砂仁、肉豆蔻醒脾溫陽化濕,黃連、金蕎麥清熱利濕,仙鶴草收斂補虛止痢,全方疏運結(jié)合、剛?cè)岵刂凶羟?,共奏健脾化濕調(diào)肝之功,標本兼顧。
現(xiàn)代藥理研究提示,痛瀉要方[6]可降低大鼠下丘腦、血清、胃腸組織中腦腸肽五羥色胺(5-HT)、P物質(zhì)(SP)水平,抑制胃腸運動,緩解腹痛、腹瀉;四君子湯[7]能升高血清及小腸組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降低胃動態(tài)(MOT)治療大鼠脾虛D-IBS;金蕎麥[8-9]能降低腸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干擾素γ(IFN-γ)釋放,調(diào)節(jié)腸上皮緊密連接蛋白的膜表面定位和表達,抑制脊髓5-HT水平,下調(diào) 5-HT3A受體表達,上調(diào) 5-HT1A受體表達,從而緩解腸黏膜低度炎癥、改善腸黏膜屏障、降低內(nèi)臟高敏感。此外,黃連有效成分小檗堿[10]能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治療2型糖尿病,四君子湯[11]可改善腸道菌群多樣性調(diào)理脾虛證。
結(jié)果顯示,調(diào)肝運脾方可有效治療D-IBS伴焦慮抑郁狀態(tài)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