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紅麗
頸椎病是目前臨床上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頸椎軟骨發(fā)生退行性改變,進而導致骨、關節(jié)等發(fā)生增生性肥大等引起的血管、神經、脊髓受壓的一種疾病[1]。目前,臨床上對于頸椎病患者的診斷主要以影像學檢查為主要參考指標[2]。隨著近年來,臨床醫(yī)學和影像學等技術的發(fā)展,多排螺旋CT的廣泛應用,使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診斷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本文通過對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6例頸椎病患者的影像學檢查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研究DR診斷和16排螺旋CT診斷在頸椎病患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6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影像學特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臨床特征主要為頭暈、頸肩部僵直、疼痛,頭暈,手指發(fā)麻,放射性疼痛,吞咽困難,偶有下肢乏力等情況。其中76例患者采用DR檢查診斷為對照組,70例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診斷為觀察組。觀察組男女比例36/34,年齡38~65歲,平均(46.63±5.38)歲;其中7例為椎間盤突出,5例為鉤錐及小關節(jié)增生肥大,26例為頸椎生理曲度變化,23例為頸椎骨質增生,7例為韌帶鈣化,1例為椎管及側隱窩改變,1例為橫突孔改變。對照組男女比例39/37,年齡39~66歲,平均(47.08±8.12)歲;其中10例為椎間盤突出,6例為鉤錐及小關節(jié)增生肥大,24例為頸椎生理曲度變化,25例為頸椎骨質增生,5例為韌帶鈣化,4例為椎管及側隱窩改變,2例為橫突孔改變。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上述資料經統(tǒng)計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結果有意義。
對照組患者采用DR診斷,選用雙平板DR數字化X光機(IMIX2000)?;颊邫z查過程中取站立位,對患者的頸椎進行正側位拍攝,同時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雙斜位拍攝,分析拍攝照片,并總結診斷結果。觀察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onfiguration)進行診斷,患者檢查過程中取仰臥位,對橫斷位進行攝片,設置層厚為2 mm,層距為2 mm,掃描范圍為患者頸部1椎體上緣開始,直到胸1椎體的水平位,完成掃描后選取患者C2~7椎間隙進行重建,層厚為1 mm,層距為1 mm。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
所有臨床數據均由專業(yè)統(tǒng)計醫(yī)師錄入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以()和%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檢出率分別為98.57%(69/70)、85.53%(65/76),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2,P<0.05)。具體數據見表1。
對照組76例患者采用DR診斷結果表明,6例為椎間盤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頸椎滑脫以及曲度呈階梯狀;鉤錐及小關節(jié)增生肥大患者5例,其中3例為頸椎間隙變窄,2例為鉤錐關節(jié)改變;25例頸椎體骨質增生患者,在患者頸椎體前、后、側緣均有增生;韌帶鈣化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椎旁韌帶鈣化。CT診斷的準確率較高,僅有1例頸椎骨質增生患者未檢出。
表1 兩組患者檢查結果比較[n(%)]
頸椎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患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3]。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節(jié)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該病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4]。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患者的診斷主要以DR檢查為主,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的正位、側位和左右斜位進行攝片檢查[5]。該方法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可以診斷出病變部位,但是其檢出率與CT檢查相比,其檢出率較低,因此,DR逐漸被CT診斷所取代。DR診斷可以從攝片中觀察患者頸椎體是否存在增生情況,同時可以觀察有無鈣化情況、頸椎間隙是否變窄以及椎旁韌帶等部位的改變[6]。DR診斷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具有操作簡便迅速,且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是目前基層醫(yī)院廣泛應用的診斷方法[7-8]。16排螺旋CT診斷可以更加全面詳細的觀察患者椎間盤的病變情況,且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層厚觀察患者微小結構的改變,且具有強大的重建功能,不僅對患者的橫斷面掃描,且可以對患者的冠狀面、矢狀面以及三維成像情況進行掃描和圖像重建,進一步觀察患者的病變情況,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9-10]。同時可以有效的檢查出患者椎間盤是否存在病變情況,以及橫突孔是否變小或變形等,有助于全面的觀察患者鉤椎關節(jié)突退變以及椎體骨質增生等情況,同時通過對矢狀面進行分析,有助于觀察椎間盤脫出等情況,以及對硬膜囊壓迫等情況[11-12]。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6例頸椎病患者的影像學檢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診斷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采用DR診斷的檢出率(P<0.05)。
綜上所述,頸椎病作為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僅通過臨床癥狀無法準確診斷疾病,往往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CT和DR均是臨床診斷頸椎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兩者相比CT診斷的準確率更高,具有更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