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麗
摘 要 大學生憲法意識是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重要部分,其發(fā)展水平間接體現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廣度與深度,是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具體體現。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育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而在現實中,我國大學生憲法意識存在很多問題,如大學生憲法認知水平較低、憲法信仰不夠堅定等。特別是在藝術類院校,學生由于入學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再加上學校比較重視專業(yè)發(fā)展,學生對憲法的關注度更低,導致學生憲法意識缺失現象較為嚴重。本文通過對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存在問題,探尋解決路徑。
關鍵詞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 憲法意識 憲法信仰 路徑探析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大表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深刻體現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這一重大舉措將憲法重新推進廣大人民的視野,“憲法宣誓制度”的確立更是從國家領導人的層面展現對憲法實施的重視。青年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建設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識的高低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踐有著重要影響。憲法意識是法治意識的核心,大學生要樹立法治意識,關鍵就是要樹立憲法意識。
1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分析
憲法意識是人們對憲法相關問題的理解,主要包括對憲法的產生、本質、作用、憲法的要求和態(tài)度以及各種行為合憲性評價等問題的思考及觀點,是一種觀念上的憲法。憲法意識高低是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的基礎,也是從根本上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養(yǎng),更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保障。2014年首個國家憲法日臨近時,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著重強調了“要以設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更好發(fā)揮憲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大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憲法也正在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公民的憲法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作為建設法治國家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其受教育程度區(qū)別于其他社會群體,對其憲法意識就由較高的要求。但在調查中可以發(fā)現大學生憲法意識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藝術類院校的專業(yè)特殊性,與綜合類大學相比,學生對憲法知識的學習相對更加薄弱,對憲法理念、憲法功能、基本權利義務規(guī)定、憲法修訂和完善等內容知之甚少。由此反映出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存在憲法知識缺乏、憲法信仰缺失、憲法意識教育不足等問題。
2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原因分析
2.1學生專業(yè)特色背景,主觀學習能力差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音樂舞蹈專業(yè)知識培訓起步早,具有較強的持續(xù)性和針對性,尤其是從一些專業(yè)藝校畢業(yè)的中專生,在中專階段主要是對專業(yè)技術的訓練,對文化課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因為藝考的特殊性,導致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入學文化課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憲法意識培育相關的公共基礎課程關注度較低,從而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比較單一。此外,藝術類院校學生家庭條件普遍相對較好,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生活學習的獨立性能力較差,運用法律武器來解決問題的意識缺失,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憲法等法律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就更加薄弱。
2.2基礎課程設置薄弱,教師教學技巧單一
就目前我國高校課程目錄中,除去專業(yè)的法學專業(yè)教學,非法學專業(yè)與憲法意識相關的課程只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而且隨著課程內容改革,與法律相關章節(jié)內容越來越少。在一些綜合類的院校中,專業(yè)門類多、師資力量較大,會有一些法律相關的公共選修課開設,但在藝術類院校,以浙江音樂學院為例,因為專業(yè)特色、師資力量等原因,沒有一門法律基礎公選課。而承擔《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老師,多是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yè)背景出身,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法學教育,在授課過程中過度拘泥于教材理論,講授形式也多以教師講為主的單線式、灌輸式教學,不利于藝術類院校學生法律思維和憲法意識的培育。
2.3專業(yè)建設特色突出,基礎課程評價體系滯后
藝術類院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學好專業(yè)才是硬道理”的觀念對教育教學有較大的影響。以浙江音樂學院為例,在考試評價中創(chuàng)新引進“教考分離“制度,此制度在專業(yè)考試評價中具有較大的作用,每門專業(yè)考試邀請包括外校專業(yè)在內的5-7名評委參與考核,對學生每個學期專業(yè)水平進行客觀打分評價。在這樣制度的設置下,不打“感情牌”、沒有關系分,學生就會打消僥幸心理,在期末考試階段排練廳通宵備考、琴房排隊已然成為一道靚麗的景觀,在一定程度上較大的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水平。但反觀思政等基礎課程,多以開卷考試、論述題等形式結課,且?guī)缀鯖]有不及格現象,導致學生在無形中出現應付心理,未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3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路徑探析
3.1完善憲法課程設置,深化思政教學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承擔著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使命和職責。思政教學改革必須立足“入腦入心入行”的基本原則,要嚴守政治方向,促進專業(yè)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知識體系教、價值體系育、創(chuàng)新體系做,傾心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憲法等相關的法律知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該(下轉第106頁)(上接第101頁)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為基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嚴格考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和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此外,結合專業(yè)實際,積極開設憲法相關選修課程,突出憲法的重要性以及憲法教育的核心地位。
3.2拓展課堂教學思路,將專業(yè)融入課堂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第一要義。要積極探索建立全方位、全過程的立體式培養(yǎng)模式,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專業(yè)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建立 “課堂思政”的大格局,圍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憲法相關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對“負面新聞”關注較高等情況,要加強正面引導;改變傳統(tǒng)的講述式授課模式,引進案例教學法等,引出憲法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如何結合的思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專業(yè)技巧展現憲法教育成效。同時擴大教學督導隊伍,除了專業(yè)課教師,增加思政序列教學人員,實時督促基礎課教師教學內容與技巧的革新,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3.3創(chuàng)新憲法教育途徑,激發(fā)內在動力
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途徑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更應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緊密結合,全面貫徹“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要理念。與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以“國家憲法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團日活動,如憲法知識競賽、“我與憲法有個約會”等主題活動;與藝術實踐相結合,以專業(yè)為支撐,用演唱、舞蹈、舞臺劇等藝術形式生動展現憲法知識,積極探索“憲法宣傳專場文藝演出”等模式,在實踐中提升學生憲法意識,堅定憲法信仰。
4結語
青年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參與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法治文明的主力軍。藝術類院校大學生是文藝工作者的代表,具有較大社會號召力與影響力。培育和提升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的憲法意識將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進程,更好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的總要求。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劉麗霞.大學生憲法意識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yè)學院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7(08).
[3] 李詩林.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分析與思考[J].山東省團校學報,2008(04).
[4] 程凌.當代大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6.
[5] 張美贊.大學生憲法意識培養(yǎng)途徑——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為立足點[J].教育理論研究,2017.
[6] 趙翠.當前大學生憲法意識培育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