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極光
今年夏天有關(guān)“北極圈達到30攝氏度高溫”的消息,讓人們對全球變暖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雖說北極這個詞大家很熟悉,但關(guān)于北極,你了解多少呢?
雖說南極北極似乎并列地球的兩極,但二者的地質(zhì)條件卻完全不同:北極是一片海洋(北冰洋),而南極則是大陸。
在全球四大洋中,北冰洋是面積最小、最淺、緯度最高、跨越經(jīng)度最多和鹽分最淡的大洋。
北冰洋中大量海水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使得北極地區(qū)的地勢有利于南方暖氣流和暖海流的干擾和影響。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北冰洋受氣候影響更明顯,產(chǎn)生的溫度變化也更迅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qū)氣溫的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區(qū),這種現(xiàn)象就是“極地放大效應”。
大約15世紀初,全球曾進入一個寒冷時期,被稱為“小冰期”,于20世紀初結(jié)束。在這個小冰期里,同時出現(xiàn)了另一個天文事件與之重疊:從1645年到1715年,太陽活動衰微,太陽黑子非常少。這種現(xiàn)象以英國天文學家蒙德的名字命名為“蒙德極小期”。
300年后的今天,在一片全球氣候變暖的主導聲中,蒙德極小期又被重提。少部分研究者預測,太陽可能即將進入一個漫長的“冬眠期”:數(shù)年后,太陽表面的黑子會銷聲匿跡,或?qū)⒊掷m(xù)幾十年。
盡管北極圈內(nèi)的溫度已經(jīng)達到30℃以上,但這并不意味著與它相鄰的陸地就會變得更熱。甚至,反而可能變得更冷。一般情況下,北極的低氣壓會把冷空氣封閉在自己的地盤上,但隨著北極的升溫,冷氣團便會突破極地渦旋的阻攔,一路南下。
極地渦旋簡稱極渦,是極地高空冷性大型渦旋系統(tǒng)。其位置、強度以及移動不僅對極地地區(qū),而且對高緯地區(qū)的天氣都有明顯影響。
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名為“暖北極,冷大陸”的假說,理由是極渦變得不太穩(wěn)定后,將會吸入更多的暖空氣,排出更多的冷鋒。
由于全球氣溫不斷升高,每年春季融冰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早,秋季結(jié)冰的時間卻越來越遲,如今,浮冰層邊緣相較從前已經(jīng)退到距離岸邊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與大陸的距離十分遙遠,即使對于常年以捕食海豹為生的北極熊來說,要想登上那些浮冰,距離也變得太遠太遠了。
這樣的困境使得北極熊做出新的選擇:上岸尋找新的棲息地。60只北極熊在今年夏末時來到了只有不到300位居民的因紐特人聚集地——卡克托維克,以拾取人類剩下的食物維持生存。
朱權(quán)利摘自《成都商報》